从高加林的性格悲剧透视人生抉择与时代镜像

作者: 张皓帅 张瑛池

从高加林的性格悲剧透视人生抉择与时代镜像0

路遥的《人生》作为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与人性百态。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艰难抉择,其命运折射出无数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的迷茫与追求。尽管时代在不断变迁,但当下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高加林的性格悲剧及其成因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深入剖析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也能为当代青年在人生抉择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一、高加林的性格特征剖析

(一)自尊与自卑交织

青年总是与自尊紧密相连,自尊使得青年迸发出冲破平凡的勇气。因出身贫寒,且处于青春期,高加林的自尊心尤为强烈。他从小渴望出人头地,在学校努力读书,希望用才华来压那些富家子弟一头。在集市上遇到老同学时,他也从张克南真诚的话语中听出了优越感,并且毫不客气地反唇相讥。强烈的自尊心是高加林对抗外界的盔甲,也是他不甘平凡的勇气来源。

在民办教师的名额被抢走后,高加林“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在受到城市人的羞辱后,他充满愤恨和不甘,心中想着非要在城市中立足不可。可以看出,高加林身上有着青年人独有的强烈自尊心。他的强烈自尊心带来的是自卑,同学聚会上看着大家光鲜亮丽的打扮,自己躲在角落里,感觉自己低人一等。而他和巧珍在一起时就会散发出一种读书人高贵的自尊感,与黄亚萍在一起总会在骨子里流露出自卑感。

(二)勇敢与脆弱交织

高加林,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家乡的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但他从未想过要当一个农民。他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离开土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他热爱文学创作,喜欢读书,即使在农村艰苦劳作的时候,也从未放弃创作。记得有一个情节,他总在劳作空余时间,坐在或趴在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创作自己的作品,也是在勾勒自己的梦想。他不断地向各大报刊投稿,即使一次次收到退稿信件,他也从未气馁。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文章逐渐在各大报纸上发表,对于他来讲这是改变命运的曙光。后来,他争取到县里通讯干事的工作,他积极热情,展现了年轻人为改变命运努力拼搏的勇气。

但是,当他的事业遭到重创,被人揭发走后门获得工作,失去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时,他的脆弱便展露无遗。他觉得自己的世界瞬间崩塌,所有的努力化为灰烬,前途再次渺茫。回到农村后,他整日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对未来感到绝望。并且,他还为失去巧珍感到悔恨,他意识到巧珍对他的爱是人生中极其珍贵的东西。因此,他在遭受爱情与事业双重打击下是无比脆弱的,他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三)淳朴与虚荣交织

高加林出生于陕北农村,那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赋予他淳朴善良的本性,即使在后来他的人生发生巨大变化时,也依然能从他的行为中找到这种淳朴的痕迹。

然而,当高加林进城后,城市的繁华逐渐侵蚀了他的内心,他的虚荣心开始膨胀,曾经的淳朴逐渐被虚荣所掩盖。在县城工作期间,他开始注重物质的享受,注重自己的外表和形象,希望通过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高加林为了前途抛弃巧珍的行为,更是极度虚荣的表现。他贪恋黄亚萍的美丽端庄以及优渥的家庭环境,他开始嫌弃巧珍没文化、没见识,不会打扮。他认为与黄亚萍在一起,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他把爱情当作自己追求前途的工具,因此他毅然决然与巧珍分手。而他与黄亚萍的交往中,更是将虚荣心暴露无遗,他享受着黄亚萍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沉醉于黄亚萍的赞美和崇拜中。为迎合黄亚萍,他不断改变自己,放弃原则底线。他陪黄亚萍参加社交活动,在众人面前炫耀才华能力,以证明与她般配。最终,他陷入虚幻世界,忘却出身与曾经的梦想,迷失自我。

二、高加林性格悲剧的成因探究

(一)个人性格缺陷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高加林的人性矛盾体现得尤为突出。获得进城工作的机会,他便决然割舍农村的一切,其中包括与巧珍那份真挚的感情。在他眼中,城市是梦想的温床,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之选,却未曾深思自己在城市里其实根基浅薄。他对自身能力过度自信,笃定凭借才华就能在城市中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当失去工作,被迫重回农村时,他瞬间陷入迷茫与痛苦的深渊。他始终未能领悟,理想的实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奋进,而非盲目追逐那些遥不可及、不切实际的目标。

不仅如此,高加林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知也存在极大偏差。他严重高估了自己在城市的发展潜力,全然未意识到城市生活的复杂与竞争的残酷。他天真地认为,只要踏入城市,成功便唾手可得,却忽视了这背后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与沉重代价。在与黄亚萍的交往中,他同样没能正确审视自己的感情,仅仅把黄亚萍当作实现城市梦的工具,最终亲手酿成了自己的爱情悲剧。

(二)家庭环境影响

高加林成长在父母过度溺爱的环境中,从小到大,父母对他几乎是有求必应,对他的缺点也是一味包容、百般迁就。这就导致高加林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严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拿他失去民办教师职位这件事来说,他完全没了主意,只能在家里乱发脾气,眼巴巴地等着父母帮他拿主意。

在面对不公时,父母的软弱表现也深深影响了高加林。当他被三星顶替教师职位时,父母心中愤懑,却默默咽下这口气。父母的这种懦弱行为,让高加林潜意识里觉得面对不公时自己也无力反抗,只能无奈妥协。

另外,家庭对高加林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满心盼着他能走出农村、出人头地。这份沉甸甸的期望,反倒成了他巨大的心理负担。他时刻觉得自己不能让父母失望,必须在城市里功成名就。也正因如此,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他变得过于急切,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道德和情感为代价。

(三)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

当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影响着高加林的人生选择,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让城市的繁华与丰富机遇在他眼中闪闪发光,成为他一心想要奔赴的方向,他迫切渴望摆脱当下,去拥抱更广阔的天地。这份追求赋予了他积极向上、不甘平庸的性格,激励他不断提升自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契机。然而,现实却布满荆棘。在追寻理想的路途上,他遭遇了一连串难题。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稳定工作的获取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不容易得到通讯干事的工作,最终还是失去了这份工作。这种接连不断的挫折,让他内心的不甘越发浓烈。

长期在困境中挣扎,高加林的性格慢慢发生了改变。他变得急切又焦虑,心态的失衡让他在面对选择时,逐渐背离了原本坚守的道德准则。他的爱情在现实重压下变得脆弱不堪,曾经珍视的感情也被他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他的道德观念在困境的冲击下渐渐模糊,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一步步走向性格悲剧的终局。

三、高加林的性格悲剧的表现

(一)事业上大起大落

高加林最初担任民办教师,虽薪资微薄,但工作安稳,还备受乡亲敬重。可惜,他被三星顶替,无奈卸任教师,回归农民身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心情跌入谷底,一度对人生绝望。

转机出现在他叔叔转业回乡担任地区劳动局局长后,通过劳动局副局长马占胜的“走后门”,高加林得到了县委通讯干事的工作。这份工作让他重燃自信,工作中积极表现。但好景不长,“走后门”获工作一事被揭发,他再次回到农村。从令人羡慕的县委通讯干事,一下变回农民,巨大的落差使他难以承受。这种起伏不仅是命运的捉弄,也与他在面对机遇和挫折时的性格弱点息息相关,他急切渴望成功,却在现实的潮起潮落中迷失,一步步走向悲剧结局。

(二)爱情上曲折与失落

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曾如春日暖阳般美好。巧珍,这位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全身心地深爱着高加林。在高加林失去教师职位、人生陷入至暗时刻时,她不离不弃,始终陪伴在侧,用温柔的话语给予安慰,以坚定的鼓励给予他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然而,当高加林获得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他的心态也随之悄然改变。城市的繁华与喧嚣逐渐模糊了他的双眼,在他心中,巧珍的质朴善良已无法满足他对城市生活的热烈追求。于是,在现实与欲望的驱使下,他狠心地抛弃了巧珍,转而选择了黄亚萍。黄亚萍是一位充满文化气息、怀揣理想的城市姑娘。与高加林相处时,她让高加林深切感受到城市生活独有的浪漫与自由,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契合点。但黄亚萍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同时,高加林“走后门”获得工作的事情被曝光,这不仅让高加林自身陷入困境,也让黄亚萍被卷入舆论的旋涡,进退两难。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走向了分手。

高加林在爱情路上的这两次重大挫折,无疑是他性格悲剧的直接体现。他在爱情面前,被自私和虚荣蒙蔽了内心,亲手推开了真正爱他的巧珍,也让自己深陷痛苦的泥沼无法自拔。

四、高加林性格悲剧对当代的启示

(一)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高加林一心向往城市生活,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却未能合理调和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理想五彩斑斓,有人立志成为行业精英,有人梦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有人期待在艺术领域绽放光芒……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常常横亘着重重阻碍。

我们在确立理想时,要对自己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剖析,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与短板,同时精准洞察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将宏大的理想细化为阶段性的小目标,也是实现理想的关键。不能像高加林盲目追求城市梦那样,忽视了自身根基,最终摔得头破血流。

(二)坚守道德情感底线

高加林为了追求城市生活,抛弃了深爱他的巧珍,这种在爱情面前的自私与短视,使其陷入道德困境。在当今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里,各种诱惑层出不穷:职场中的利益诱惑,如为了晋升而弄虚作假、排挤同事;情感世界中的诱惑,如在已有伴侣的情况下,因一时冲动而陷入暧昧关系;等等。

在爱情中,我们应珍惜身边人的付出与陪伴,坦诚相待,不轻易被外界的新鲜感所迷惑。当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在职场,我们要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靠自身实力赢得认可与晋升机会,而不是投机取巧。我们只有坚守道德底线,才能建立起稳固、健康的人际关系,收获长久的幸福与内心的安宁。

(三)培养坚韧自信、脚踏实地的品质

高加林在事业和爱情上遭遇挫折后,便一蹶不振,这反映出他缺乏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代生活充满挑战,需要我们具备坚韧自信、脚踏实地的品质。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多次尝试仍无法解决时,不应轻易放弃,而是要相信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不断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在面对失败、被批评等挫折时,我们要把这些经历视为成长的宝贵经验,从中吸取教训,总结失败原因,制订改进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本文深入剖析了路遥《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的性格悲剧及其现代启示。高加林性格复杂,自尊与自卑、勇敢与脆弱、淳朴与虚荣交织,其悲剧源于个人性格缺陷、家庭环境影响以及社会环境制约。在事业上,他经历了民办教师和通讯干事工作的得失;在爱情上,他与巧珍、黄亚萍的纠葛使其情感受挫。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高加林的悲剧不仅给他个人带来成长教训,也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启示,提醒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守道德底线,增强挫折承受能力,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通过对高加林性格悲剧的研究,本文为当代青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