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棒子
作者: 徐凤清罗村是个山村,山上是梯田,由于干旱,除了种点儿老棒子(村里人把玉米叫老棒子),再无其他收入。为了让罗村脱贫,县里派来中年干部朱慧强担任村支书。
朱慧强让村主任陪着他村前村后跑了一天,心里就有了主意,他告诉村主任:“咱们罗村这些弯弯曲曲的梯田,是得天独厚的资源。等着吧,我保证一年就能让咱们村改变面貌。”
朱慧强去省城找了在农科部门工作的老同学,带回了玉米新品种。村主任一看,这个品种有好几种颜色,黄的如金豆,红的像玛瑙,白的胜润玉,还有少见的黑色和翡翠色,放在一起,称得上五彩缤纷了。朱慧强告诉村主任:“这品种是国内最新育成的,叫‘五彩33’,不同颜色的玉米有不同的味儿,如金色的是桂花味,红色的是咖啡味,白色的是牛奶味……五月下种,五六月观叶,七八月赏缨,九十月品味……”
原来,朱慧强是想凭借梯田的优势,引进“五彩33”搞农旅!
村主任感到罗村翻身的日子到了,全力支持新来的村支书。
接着,朱慧强召开村民大会,宣布村里的梯田全部种“五彩33”,种子无偿提供给村民。
村民全都拥护,高高兴兴领了“五彩33”。五月一到,朱慧强同村主任来到各家各户的梯田指导播种新品种,谁知来到一户外号叫老犟头的梯田时,发现他还在播种老棒子。朱慧强正要上去阻止,村主任急忙把他拉到一旁,告诉他:“这个老犟头七十多岁了,单身,独来独往,脾气十分倔强,所以村里人喊他老犟头。犟到什么程度呢,他年轻时有老婆,两口子拌了嘴,他老婆一气之下跑回娘家,本来只要他去认个错,他老婆就会回来,可他就是不去认错,他老婆再没有回来过……”
朱慧强说:“不管老犟头有多犟,一定要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可是朱慧强和村主任话说了几箩筐,老犟头半句也没听进去,还种他的老棒子。
一脚踢到铁板上,村主任只好对朱慧强说:“就让老犟头种吧,反正全村只有他一户,影响不了大局。”
朱慧强说:“不行,如果让他在梯田种老棒子,夹在中间同‘五彩33’极不协调,有碍观赏。更重要的是,新老品种会串花,影响新品种的品质。”
村主任说:“可做了半天工作,他犟着不听啊,除非夜里去他地里挖了改种。”
朱慧强说:“那更不行,我们不能侵犯农户的自主经营权。”
村主任急了,问:“这不行那不行,怎么办啊?”
朱慧强想了下说:“办法总会有的。”
当天,朱慧强打听到老犟头有风湿病,还喜欢喝几口,心里便有了主意。他先同村主任商量了一下,去村头小店买了两瓶高度白酒,然后来到老犟头家里,和颜悦色地对老犟头说:“大爷,村里决定种玉米新品种,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可您那块地夹在梯田中间,以后搞农旅特别不协调。再说您有风湿病,双腿爬山也不方便,所以村里准备用山下一块好地同您那块梯田置换,您照样种您的老棒子。希望您支持村里的工作。”
老棒子虽然性子倔强,但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他见扶贫干部拎来了酒,态度十分诚恳,就答应置换那块梯田。不过,他不肯接受那两瓶酒。朱慧强诚恳地说:“您都能做我爷爷了,又支持我的工作,我从心底里感激您呢,这两瓶酒您一定要收下。”说着,他跑出了老犟头家。
朱慧强长舒一口气,虽然全村没有百分之百种植“五彩33”,留了些遗憾,好在老犟头那块置换的地同梯田隔着个小山包,又在山下,既不影响日后“五彩33”的观赏,新老品种也不会串花。
到了六月,梯田里的“五彩33”长得有半人高了,绿油油的叶片迎风摆动。朱慧强端着手机在山上山下搞直播。镜头里,女人戴着竹笠,穿着火红衣衫在梯田里弄苗锄草,这就是朱慧强设想的“五六月观叶”。七月,玉米长出了各种颜色的缨子。这些缨子特别长,像姑娘的秀发,被风一吹,又如碧空下流动的七彩云霞,这叫“七八月赏缨”……
朱慧强的直播吸引了许多粉丝,他们有的自驾,有的包车,纷纷前来罗村观赏美丽如画的玉米梯田。客人来了就要吃要住,农家乐也应运而生,本来偏远又冷清的罗村热闹起来。
到了秋日收获时,“五彩33”的产量比老棒子的高出一倍,由于口味多样,香甜软糯,游客纷纷前来品尝,这就是“九十月品味”。通过平台带货的方式,“五彩33”被一抢而空。
罗村的农旅取得极大成功,穷根一年就拔掉了。朱慧强信心满满,又同村主任去动员老犟头,说将梯田归还给他,让他一起种新品种,多挣点儿钱,过好日子。
老犟头眼皮都不抬一下,说他在山下种种老棒子,日子也好过。朱慧强耐心劝说:“您看您种的老棒子,除了自己吃,也没人买,您靠什么挣钱呢?”
老犟头回答:“我都70多岁啦,无儿无女,要钱干什么?”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播种季节,朱慧强不忍心让老犟头还处在低收入状态,便又同村主任前去做老犟头的工作,老犟头依然不为所动。这时,村里有人看不过去了,就劝老犟头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老犟头耳朵一抽,直接装听不见。种下老棒子后,他甚至用玉米秆搭了个棚子,日夜守在地头。
朱慧强真正领教到了老犟头的倔强,哭笑不得。他走到老犟头的棚里,劝他回家,并保证村里人不会动他的老棒子,老犟头这才回了家。
到了第三年,老犟头还是种他的老棒子,怪的是,他不但自己种,还背着袋子挨家挨户去送老棒子,要他们在场头屋角种。这不是同村里唱对台戏吗,“五彩33”到底碍着他什么了?朱慧强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下,他又和村主任一起去找老犟头,还掏出两张百元钞票,塞到老犟头手里,说村里要买下他的老棒子。老犟头把钞票一扔,瞪着眼睛,死死护住袋子,那样子像是要拼命。
犟得不可理喻的老犟头,成了朱慧强挥之不去的心事。
这年七月,暑热蒸腾,老棒子已经长到了一人高。这天,老犟头忽然倒在了地里,正好被村主任发现了。村主任连忙扶起他,要送他到医院。老犟头急得直摇头,并眼巴巴地望着村主任。村主任把耳朵贴上去,听了半天,然后点点头。老犟头身子一挺,闭上了眼睛。
朱慧强开完会回来,听说老犟头倒在了地里后,心情复杂。从此村里再也不会有人去种老棒子了,他却高兴不起来。
不久,朱慧强发现村主任天天抽时间去老犟头地里收拾老棒子,就问为什么。村主任叹了口气,说是老犟头临死时交代他的,不答应他不闭眼。
接下来,绿带似的梯田吐出了五彩缨子,来看梯田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五彩33”成了罗村的一张名片,也是罗村致富的宝贝。
到了九月下旬,处于兴奋状态中的朱慧强发现了不对劲——“五彩33”迟迟不收缨也不收浆。施肥、浇水、打虫子都和往年一样,难道问题出在种子上?朱慧强打电话问老同学,老同学说别的地方都种得很好,种子没问题。
朱慧强又寻思,大概是这两年“五彩33”大丰收,梯田里的微量元素被吸收殆尽,或长穗需要的钾肥不足造成的,于是就用叶喷的方法增施微量元素和钾肥。到了十月,“五彩33”才勉强收浆,可棒子上的玉米大半是瘪粒,彩色玉米成了癞痢头,且色泽暗淡,口味也大打折扣。前来品果的游客扫兴而归,收下的玉米一根也卖不出去……
奇怪的是,老犟头地里的老棒子却籽粒饱满,色泽金黄,结实得如小铜丸子。
朱慧强急得像丢了魂,但一直找不出原因。村主任脸色沉重地给他解开了“五彩33”成为癞痢头的缘由:今年八月,气温忽然降低,外来的“五彩33”水土不服,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积温都达不到收浆要求……
朱慧强一拍脑袋,问:“同样的气温,老犟头的老棒子为什么粒粒饱满?”
村主任告诉他,这正是老犟头死也不肯种“五彩33”的原因。
朱慧强不服气地问:“难道我引进的‘五彩33’,比不上土掉渣的老棒子?”
村主任给他讲了个故事:四十多年前,罗村还是生产队时期,公社号召更换高产玉米品种,当时的老队长只换了一半,为此被撤了职。可到了收获时,新品种的玉米几乎颗粒无收,罗村人靠着老队长没换的一半老棒子活了下来。而老队长正是老犟头的父亲,死前他告诫老犟头:罗村比别的地方海拔高,每十来年就有一两年低温,所以万万不能丢了老棒子。此后,罗村人年年种这品种,都忘了为啥种它,连村主任也是一无所知,而老犟头牢牢记住了父亲死前的交代,怎么也不肯换品种。
今年又遇上了罗村气温轮回低温的年份,老犟头十分紧张,挨家挨户分发老棒子。他之所以没早告诉村主任,是因为他人老了,加上他的脾气,村里人都当他胡言乱语,谁听得进去?老犟头临死时喘着气说:“老棒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不管世道如何变,都要留着它。我死后,你要替我种好它啊……”
村主任听得心惊肉跳,所以才帮老犟头继续打理玉米地,种好老棒子……
朱慧强惊出一身冷汗。他来到老犟头坟前磕了三个头:“大爷,我记住了,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罗村的老棒子传下去的。”
到了第二年春天,朱慧强安排村前的十亩地专种老棒子。与此同时,他请来了老同学,要老同学利用老棒子抗低温的强健基因,去改造“五彩33”,让它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