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父亲的较量
作者: 董川北早在数年前,工务段就给张勇配置了无人机协助线路巡检,但作为一名老线路工,张勇更喜欢用双脚丈量轨道。张勇觉得,在很多情况下,人的经验和直觉能够超越机械检测的局限。
张勇停下脚步,掏出手机,点开了“微信运动”,自己已经走了23800步,毫无悬念,又排名第一。再看父亲,12500步,排名第五,这对于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实属不易,同时也证明了父亲的身体很不错。想到这里,张勇抬起头,看着如洗的蓝天,嘴角不禁微微上扬。父亲是他最大的牵挂。
父亲种了一辈子地,老来被迫进城。而张勇长期在外工作,一直担心父亲在城里生活不习惯。因为父亲不像其他老年人那样,喜欢钓鱼、下棋,或者喝茶、听戏,也不像母亲喜欢聊聊天、跳跳广场舞。父亲除了喜欢看历史书,就只有散步这项爱好了。
所谓的散步,就是漫无目的地四处溜达。以至于不到一年时间,小城的大街小巷、空间布局,父亲都烂熟于心。小区邻居问哪里有打印店,哪里有私人诊所,哪里有新开的火锅店,……父亲定能立刻说出哪条街道上有,甚至将店铺名称、大小、门牌号一股脑儿提供给邻居。邻居们无不啧啧称赞,送给父亲一个外号——“活地图”。这时,父亲就呵呵一笑,说道:“这都是我每天瞎溜达上万步的结果。不过,我这步数,可比不上我儿子,他是铁路巡检工,为了确保火车行车安全,多的时候,他一天要走三万多步……”父亲的话里,明显透着骄傲。
张勇还记得那次休假在家,父亲拿出手机,说最近手机总是卡顿,听人说是有垃圾,让他帮忙弄一弄。替父亲清理微信时,张勇灵机一动,要是替父亲把“微信运动”功能打开,我在外地就能看到父亲每天的步数了,知道了他的运动量,也就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
于是,张勇便养成了每晚临睡前查看父亲微信步数的习惯。为了不让父亲察觉,他从未给父亲点过红心。父亲的运动量果然非常惊人,大多时候都在一万步以上,有时甚至高达两万步。父亲的身体非常健康,这让张勇少了些许挂念。
有一次,张勇差点儿说漏了嘴。张勇给父亲打电话,闲聊时无意中问了句:“这两天您怎么没出去溜达?每天才走几百步呢!”父亲一愣,回道:“家里这几天下大雨呢,我能去哪里溜达嘛!”挂了电话,张勇查询到,家里最近几天果然是暴雨天气。
五一小长假,张勇回了家。与母亲在阳台上闲聊时,看到楼下溜达回来的父亲,张勇吃惊地问:“怎么老爸走路好像有点儿瘸?”
“受过伤嘛!”母亲随口接话。瞬间,母亲又后悔不迭。母亲看张勇瞪大了眼睛,知道瞒不住,只好如实告知——原来上个月,父亲的右脚被重物砸了一下,肿得像个馒头,一个多星期都不能走路。
“我每天都检查老爸的运动步数啊!”张勇疑惑道。
“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母亲笑着解释,“你爸知道你每天都在关注他的步数,其实他也在偷偷关注你的步数,知道你工作很辛苦。如果他的步数突然变成了零,你在外边还能安心工作吗?所以,那一个多星期里,你爸每天强迫我带上他的手机,让我出去买菜、交水电费、倒垃圾,甚至让我一个人去逛街,反正不到一万步他不准我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