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策略探究

作者: 潘中静

摘 要:每一位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个性化的引导,这样才能够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化补偿。本文在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基础上,从聚焦学生需求、精准施策助力;聚焦个性教学、因材施教促进;聚焦多元评价、全面激励成长;聚焦家校合作、共筑支持网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旨在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困难学生 个别化补偿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19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面向人人、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更加注重融合发展、共建共享”。这一纲领性文件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中强调了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的重要性。鉴于此,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的学生群体实施个别化补偿策略尤为关键。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知识的传授,更肩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家庭背景、学习基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面临较大困难,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全面发展。所以,探索有效的个别化补偿策略,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升语文能力,便成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的意义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化补偿,不仅是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育全面育人的体现,所以,这一措施的实施极具实际意义。

1.促进个性化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个别化补偿策略的核心在于尊重并满足每位学生的独特需求,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偏好及能力水平,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与辅导方案,这不仅有助于困难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升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方案的实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与机会,实现了个性化发展,这种基于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打破“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能够让教育更加人性化、精准化,从而推动教育公平。

2.增强学习动力,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的挫败感往往会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个别化补偿策略能够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支持与辅导,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学习难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与自信心。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时,他们就会更愿意主动投入学习中去,形成良性循环。除此以外,个别化补偿还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进而推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通过个别化补偿不仅能够让学生个体得到显著进步,更能够感受到整个教学氛围的积极变化,确保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3.促进家校合作,构建支持性学习环境

实践证明,个别化补偿策略的实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尤为关键。通过定期的家校联席会议、个别化辅导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环节,家长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与需求,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紧密的家校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为困难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性学习环境,还能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信任,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支持性学习环境,有助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的策略

通过不断的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寻找个别化补偿措施,以便于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原动力。

1.聚焦学生需求,精准施策助力

个别化补偿策略的理论源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偏好及能力水平,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聚焦学生需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与瓶颈,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辅导与支持。

以小学语文课文《桂花雨》为例,教师在实施个别化补偿策略时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教师需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桂花雨》这篇课文的学习需求与困惑,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牢固,有些学生可能对作者琦君的情感表达理解不深,还有些学生可能缺乏阅读兴趣。比如,对于生字词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专门的字词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对于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讲解作者背景、分析文中关键语句等方式,引导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于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播放桂花雨的视频、音频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安排课后辅导时间,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总而言之,聚焦学生需求,精准施策助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策略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实施精准辅导,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困难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语文能力,也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聚焦个性教学,促进因材施教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现代教育心理学也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和兴趣偏好,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以小学语文课文《白鹭》为例,实施个性教学、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第一,需要识别学生差异,在引导学生学习《白鹭》之前,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个别谈话等方式,识别出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深度、情感共鸣等方面的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可能擅长文字分析,但对文章背后的情感理解不深;有些学生可能对白鹭这种生物充满好奇,但对文字阅读缺乏兴趣。第二,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基于对学生差异的认识,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对于擅长文字分析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白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对于情感理解不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他们亲身体验白鹭的生活习性,从而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对于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白鹭的图片、视频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内容。第三,提供个性化反馈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与指导,此时,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采用鼓励性、建设性的评价语言,肯定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实践证明,个性化的反馈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学习方向,提升学习效果。

从总体情况来看,聚焦个性教学、因材施教是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通过识别学生差异、设计差异化教学活动以及提供个性化反馈与指导,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并发挥每位学生的独特优势,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3.聚焦多元评价,全面激励成长

多元评价理论强调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需要包含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这一理论主张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口头报告、同伴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补偿措施。

以小学语文课文《落花生》为例,教师在实施多元评价的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针对《落花生》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以考查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情感共鸣能力;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以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创作与课文相关的绘画或手工作品,以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二是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时,除了关注内容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外,还要关注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独特见解、情感表达的真诚度等;在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时,除了关注发言的质量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倾听能力、协作精神等。三是需要提供个性化反馈与激励:根据多元评价的结果,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与激励。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对于表现一般或存在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进步奖”“创意奖”等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聚焦多元评价、全面激励成长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以及提供个性化反馈与激励,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个别化补偿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4.聚焦家校合作,共筑支持网络

家校合作理论强调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协作与支持,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则承担着系统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责任,家校合作能够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困难学生采取个别化补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为他们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支持与帮助。

以小学语文课文《丁香结》为例,实施家校合作、共筑支持网络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建立家校沟通机制,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针对《丁香结》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课文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课文,共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需要共同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基于家校沟通的结果,教师和家长可共同为困难学生制定个别化的辅导计划。针对《丁香结》这篇课文,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和家长可协商安排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在情感共鸣方面有所欠缺,教师和家长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内涵。第三,需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家校合作,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家校共育活动,如亲子阅读会、家庭教育讲座等。以《丁香结》为例,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丁香结”主题的阅读分享会,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由上可知,聚焦家校合作、共筑支持网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困难学生个别化补偿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个别化辅导计划以及开展家校共育活动,教师与家长能够形成教育合力,为困难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支持与帮助。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困难学生的个别化补偿策略,其深远意义不仅体现在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上,更在于它能精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塑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通过这一策略,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得以加强,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成长。与此同时,它也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真实需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期待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持续深耕个别化补偿策略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倾注心血,携手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支持且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的海洋中自由翱翔,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韩咏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4年第26期。

[2] 曹廷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摭谈》,《新课程研究》2024年第26期。

[3] 崔朦《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路径》,《华夏教师》2024年第24期。

[4] 去满仁子《育人导向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与行》,《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4期。

[5] 马德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个性化教学新思考》,《小学生》2024年第7期。

[6] 徐道琳《个性化阅读,实现“以生为本”——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思考》,《小学生作文辅导》2024年第6期。

[7] 胡译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