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索
作者: 王艳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古诗文教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诗文内容的古老性和语言的晦涩,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难以对其产生兴趣。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认同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古诗文教学 兴趣激发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18
古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古诗文的语言特点和内容的抽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兴趣。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愉快地接受和理解古诗文,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
一、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文化:古诗文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古诗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古诗文,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这些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窗口。通过古诗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到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通过古诗文教学传承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培养兴趣: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
在古韵新声的探索中,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是教学实践中的关键。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通过直观和具体的操作来理解世界。因此,将古诗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故事化教学,将古诗文中的情节和人物融入孩子们熟悉的故事框架中,如将《登鹳雀楼》改编成一个探险故事,让学生们在想象中跟随王之涣一起攀登高楼,体验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此外,通过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互动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猜谜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文,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形成对古诗文的热爱和兴趣。此外,游戏化学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通过设计与古诗文相关的互动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猜谜等,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古诗文教学充满趣味,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分析
1.认知发展阶段: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
在古韵新声的探索中,教师发现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所描述的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从直观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符合这一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实物展示、图像辅助和情境模拟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诗文内容。通过展示与古诗文相关的传统节日、历史故事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此外,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角色扮演、诗歌朗诵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模仿和表演中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2.学习动机: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在古韵新声的教学探索中,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设计教学方法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低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因此,教学方法应以直观和形象为主,如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手段,将古诗文中的意境和情感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在教授《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图片和瀑布水流的视频,同时播放描绘瀑布声音的音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激发他们对诗文背后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古诗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文,从而达到提升学习动机的目的。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感。因此,设计教学方法时,可以采用故事化教学和游戏化学习的策略。故事化教学能够将古诗文内容融入一个连贯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到古诗文。例如,将《饮湖上初晴后雨》融入一个关于天气变化和湖面景色变化的故事中,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同时,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游戏化学习则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古诗文相关的游戏,如拼图、寻宝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文,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有效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游戏化学习则通过设计互动游戏,如古诗文接龙、古诗文寻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记忆古诗文。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参考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即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获得成长。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示范如何扮演诗中的角色,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尝试自己扮演,通过这种互动和模仿,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内容,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故事化教学:将古诗文融入故事情境中
在古韵新声的探索中,故事化教学法是将古诗文融入故事情境中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叙述,让学生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吸收古诗文的精髓。例如,在教授《赠刘景文》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关于友情和送别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或视频,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加投入地学习古诗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古诗文的内容,还能体会到诗文背后的情感和文化价值。
此外,故事化教学还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将古诗文中的场景和人物生动展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夜书所见》时,教师可以制作一段动画短片,模拟诗中描述的夜晚景象和作者的所见所感。动画中可以加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声效,以增强学生的沉浸感。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古诗文的内容。同时,这种结合现代技术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享受视觉和听觉盛宴的同时,学习到知识。
2.游戏化学习:设计互动游戏,让学习变得有趣
在古韵新声的探索中,游戏化学习策略的引入为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例如,可以设计“古诗接龙”游戏,学生需要根据上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接出下一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还加深了对古诗文结构的理解。
四、小学古诗文教学方法探索
1.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在古韵新声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辅助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运用,为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通过展示与古诗文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可以直观地将学生带入诗文描绘的意境之中,增强他们对古诗文的感知力。视觉元素的引入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这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明显。音频的使用,如古诗文的朗读录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纠正发音,还能让他们在听觉上感受古诗文的韵律美。视频材料的运用,如历史背景的短片,能够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对古诗文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形成更深入的了解。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具体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教授《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宁静的月夜图片,让学生们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同时,播放一段悠扬的古筝音乐,让学生在听觉上也能感受到诗中的宁静与思乡之情。此外,还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唐代背景的短片,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内容,还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总之,多媒体辅助手段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
在古韵新声的探索中,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例如,在教授《池上》时,学生可以扮演诗中的小娃,通过模拟划船、钓鱼等动作,亲身体验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投入,而且有助于他们从角色的角度去理解诗文的深层含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古诗文的内容,并在表演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此外,角色扮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角色扮演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如投影、音效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时,可以设置一个模拟的农场景观,学生扮演农夫,通过互动投影展示兔子撞树的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理解故事寓意。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角色扮演活动变得更加吸引人,也更易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角色扮演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角色,如诗人、朋友、旁观者等。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和排练,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还能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表演项目。这样的合作过程不仅加深了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五、教学活动设计
1.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提升表达能力
在古韵新声的教育理念下,诗歌朗诵会成为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策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诗歌朗诵,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还能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一次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诗歌朗诵活动中,教师发现,通过精心挑选适合儿童理解的古诗文,如《静夜思》和《春晓》,并结合生动的背景音乐和适当的肢体语言指导,学生的参与热情显著提高。数据显示,参与朗诵会的学生在随后的古诗文测试中,平均成绩比未参与朗诵会的学生高出15%。这一结果验证了朗诵活动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通过引入“情感共鸣模型”等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诵时投入更多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情感色彩。正如诗人白居易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过诗歌朗诵会,学生不仅学习了古诗文,更学会了如何用声音和情感去表达文化之美。
2.创意绘画:鼓励学生将古诗文内容通过绘画形式展现
在古韵新声的教学探索中,创意绘画作为一种直观且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古诗文的意境与学生的想象力相结合。通过鼓励学生将古诗文内容通过绘画形式展现,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月光、故乡和思乡之情,然后用画笔将这些意象转化为色彩和线条。通过视觉艺术的创作,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案例分析显示,参与绘画活动的学生在古诗文记忆测试中的表现比未参与的学生有所提高。此外,创意绘画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大型的古诗文主题画作,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古诗文的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总之,通过上述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教师可以看到,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的兴趣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未来,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参与到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共同推动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教学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皓天《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贵州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论文。
[2] 陆思彤、廖纪乐、陆柳廷《少儿古诗文游戏卡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对联》2023年第14期。
[3] 黄珊《基于情趣体验的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探究》,《课外语文》2018年第31期。
[4] 吴淑伟《古诗文阅读训练要从小学生抓起》,《新教育》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