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文杰摘 要: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应利用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并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进,以此在促进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其能够成长为一名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正确思想观念、远大理想抱负的新青年。本文深入研究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性和策略,旨在为广大高中班主任提供提升班级管理效能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效能 提升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5.05.063
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为基础的组织单位和管理单位。班主任作为基础性组织单位的领导者,在班级中的管理作用无人可替代。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将要成熟的关键时期。班级管理会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在此时期,班主任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选择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班主任应注重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以此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
一、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性
1.有助于高中生的健康成长
在高中阶段,虽然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但也有着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对世间万物有着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仍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再加上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所以这一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十分关键。同时,由于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足,还未完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应利用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塑造出积极向上、轻松和谐、健康高雅的班级氛围,以此在帮助高中生取得理想高考成绩的同时,促进他们思想、精神、能力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解决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导致他们很容易出现情绪情感上的巨大波动,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能够通过分析和对比学生以前和现在在班级中的种种表现,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能够利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排解消极情绪的出口,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使其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不害怕困难,不畏惧挑战。
3.有助于促进高中生的学业发展
除了生活管理方面,高中班主任也注重对学生学习的管理。班主任能够通过与各个学科教师的沟通,全面掌握班级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从而针对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方案。针对学习积极的同学,班主任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其继续学习。针对学习不积极的同学,班主任应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找出学习中的问题,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以此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4.有助于促进家长和学校的良好合作
班主任不仅承担着教育和管理高中生的重要责任,也是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桥梁。班主任需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种种表现,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状态和行为习惯,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发挥出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的策略
1.建立良好集体,形成集体意识
为了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能,高中班主任应在重视管理工作计划性、组织化开展的同时,也应注重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检查、总结和反思。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仅会涉及学生的学习,也会涉及他们的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高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受到家长、学校、社会三者的共同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不应只发挥出班主任的作用,也应让学生产生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配合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应重视良好班集体的建立,以此促使学生能够从“各自为营”,转化为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状态。应利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详细安排和周密思考,促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出主体性,实现个性化发展,促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高中生在进入新班级后,一定会产生对于新集体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基于此,班主任应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心理动向,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帮助学生稳定内心情绪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引导,促使他们能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实现从他管到自管的有效过渡。高中班主任无论是在学生学业管理还是在他们的生活管理方面,都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应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实际情况,不断改善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应将学生纳入班级决策的主体中,在开展班级重大活动或进行重大决定时,应利用投票或开班会的形式征集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以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的方式建立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在紧抓班级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也应关注到个性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会导致他们会形成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针对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和品质,更不能将他们排斥在班级管理之外。而是要做好转化工作,全面调查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教育学生,使其能够明白个人应服从班集体的管理,能够积极参与进班级管理之中。针对不服从班级管理的学生,班主任应主动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生活,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树立远大理想,挖掘学习潜能
在对学生的学业管理中,班主任应主动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和成长,需要树立远大理想,有了远大的理想便会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高中生亦是如此。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高中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以此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够勇敢面对。高中班主任可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跟学生一起谈未来、谈抱负,从而在激励他们不断进步的同时,促使其能够产生对于自身现状的清晰认识,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班级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不喜欢学习,只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缺乏一定的学习信心。因此,班主任应让这些学生意识到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未来的人生,只要制定出合理的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己也能够获得多姿多彩的人生。
班主任应定期调查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情况,以此找出他们身上的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班主任应不断促使他们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针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找到其他方面的优点和特长。例如,有些同学擅长唱歌、画画、运动等,班主任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高中生的抗压能力较弱,并且现在大部分高中学校都在倡导和实施寄宿制,使得高中生缺少倾诉的对象,遇到困难时只能自己默默承担,这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导致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高中班主任应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细小变化,并应从侧面了解他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从而找出学生的困惑,与他们进行深入沟通,缓解他们的情绪,促使其能够以更为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班主任可以利用每天早读的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轮流制的演讲活动,题目自拟,以此给予每一位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此外,演讲活动的开展也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演讲的情绪也能够有效感染其他同学,促使全体学生能够在演讲的过程中形成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信心。
3.坚持民主管理,激发学习动力
大部分高中班主任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业管理上,忽视了班级活动的开展,这种方法虽然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无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无法实现良好班集体的构建。班级中不能只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应通过各种活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在让他们能够拥有渊博的知识、出色的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形成集体荣誉感,能够以班级为荣,愿意为建设优秀班集体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从而体现出学生的优秀品质。
班主任应在班级中搭建出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的平台。在班级管理方面应尊重学生的建议,通过开班会的方式,将他们引入班级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同时,班主任在开展民主管理时,要掌握好学生参与的度。主要管理应由班主任实施和完成。细小的管理可以分配给班干部,协助班主任一起完成,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派发给学生。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班主任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管理班级的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进班级管理活动中,实现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能够提升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教学时,班主任可以通过开班会的形式,引导每一位学生说出和写下自己的理想,应将其张贴在班级内的空白墙壁上并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想的变化,不断更新纸张上的内容。在学生理想明确之后,班主任应主动了解学生理想的来源,不断鼓励他们学习和进步。
4.营造班级文化,开展暗示教育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应用班级管理制度约束学生,也应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以此促使其能够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将班级文化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基于此,高中班主任应重视健康高雅班级文化的建设,以此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班级凝聚力的提升。班主任可以赋予班级文化墙生命,通过张贴名言警句的方式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可以设计出优秀生展示板,以此塑造良性的班级竞争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与同学的不断竞争中实现全面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是班主任,缺少班主任的引导,班级文化终将成为空中楼阁,丧失原有的教育作用。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方式。而班级活动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由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运动会、足球比赛等,这些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形成出色的团队精神,体现出班级的风采和风貌。高中班主任应借助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第二类是班级内部的各种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主题班会、兴趣小组、学习经验分享会、课外活动等。这类活动的内容不限,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不同之处。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他们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的提升,能够主动配合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5.多与家长沟通,发挥家校合力
为了有效提升班级管理的效能,班主任应不断发挥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合力,以此通过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促进学生的进步。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者,高中班主任不能忽视家长的管理作用。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深,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让家长成为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助手,班主任应利用多种方式强化自己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影响学生成长的家庭因素。但由于大部分的家长工作较忙,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缺乏和班主任的深入交流。所以,为了促使家长能够大力配合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家长互动交流,并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促使家长能够用心与班主任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作用,使班级管理的效能得到切实提升,学生也能够实现健康成长。
家访是传统管理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种沟通方式,但班主任日常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高中班主任应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行家访,不仅应了解学生在假期的学习情况,也应与家长深入交流,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分享经验、交换意见。作为班主任,首先应与家长形成情感上的联系,用真挚的情感感动家长。从而在让家长能够在放心将学生交给班主任的同时,促使家长主动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次,针对不同的家长,班主任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家长之间的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导致他们在管理学生方面有着不同想法和意见。班主任应针对这种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待方式,通过分类管理强化每一位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大部分家长都会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工作,能够体谅班主任的辛苦。但也有些家长会产生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无法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针对这些家长,班主任应先稳住他们的情绪,询问问题出现的原因。
总而言之,作为管理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高中班主任,应做到认真对待班级管理工作,主动承担起促进高中生健康德育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认可每一位学生,全方位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成长;应充分发挥出教育功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防止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高中班主任一定注重班级管理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文《浅谈高中班主任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5期。
[2] 周军《班级管理中高中班主任的陪伴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5期。
[3] 杨清霞《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路径探究》,《华夏教师》2022年第26期。
[4] 李建国《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思路创新》,《亚太教育》2022年第1期。
[5] 梁红丁《提高现阶段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的策略探讨》,《科技资讯》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