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思想与延安十三年
作者: 贾慧静
毛泽东思想在大革命时期萌芽,其标志是毛泽东分析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延安时期,即延安十三年(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等同志东渡黄河),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党中央落脚陕北初期(1935年10月—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解放战争前期(1946年6月—1948年3月)3个历史阶段。党中央落脚陕北初期,毛泽东系统阐述了策略与战略问题,深化了对认识论和辩证法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得到极大丰富;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催化剂,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毛泽东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解放战争前期,毛泽东在陕北作出一系列正确的作战指示,提出许多著名的军事论断,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延安十三年,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日益趋向成熟,并继续发展完善。钱均鹏在《回望延安的窑洞》一文中记载:“据统计,1991年版《毛泽东选集》共收入文章159篇,其中延安时期完成的有112篇,占比超过70%;《毛泽东军事文集》共收入文章1628篇,延安时期完成的就有938篇。”探索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轨迹,学习领悟毛泽东思想,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落脚陕北后的极大丰富
无论是在党的历史,还是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遵义会议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由此可见,遵义会议对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形成,对于毛泽东思想的丰富、成熟和发展都具有里程碑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但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当时红军亟须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形势紧迫,党中央落脚陕北后,陕北大后方相对稳定,毛泽东具备了分析革命实际和系统总结革命经验的客观条件。
策略与战略问题是局部与整体的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出“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1936年12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进一步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在认识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以宏大的战略眼光审视历史,辩证深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将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视为战略问题,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为策略问题,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彰显出毛泽东思想的真理伟力。同时,策略与战略问题体现出毛泽东的战略思维,不论战局如何变幻,他总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主动,正是这宏大的战略性思想指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毛泽东所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光辉典范。
认识论与辩证法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认识和创新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方法论。1937年夏,毛泽东写出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实践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哲学知与行的关系出发,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刻阐释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揭露了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矛盾论》将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武器,用矛盾分析法深刻阐明矛盾法则,进一步批评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论”阐述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不仅是毛泽东的重大认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观点。“两论”是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丰富和发展的经典著作,是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两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必读著作,认识论和辩证法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胜利的科学方法论。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深化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历史的时期,毛泽东思想在抗日烽火的淬炼中日益深化,走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催化剂,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1938年五六月间,毛泽东总结抗日战争10个多月的经验,著成《论持久战》,以非凡的战略思维、翔实的事实论据、高超的理论水平,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系统阐述了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论持久战》不仅是一篇光辉的军事著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自此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回顾党的历史,无论是大革命时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根本上都是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同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教条主义作斗争,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整风运动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且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1940年1月,毛泽东撰写《新民主主义论》,深入阐明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整风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党内仍然有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对全党影响很大。鉴于此,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在延安展开。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历时3年多,全党认清了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普遍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自觉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整风运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形成《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中指出:“到了今天,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经过延安整风,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瞻仰党的七大会址时指出:党的七大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走向了成熟。在政治上,党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实现了党的空前统一和团结。在思想上,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把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在组织上,党形成了一支高举毛泽东旗帜的久经考验的政治家集团。
在毛泽东思想科学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接续发展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联合政府、争取和平民主,然而蒋介石政府不顾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依靠人民力量,抢抓军事先机,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持续焕发出耀眼的真理光芒。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0多万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在陕北只有2万多兵力,毛泽东果断作出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转战陕北的战略决策。在转战陕北的一年里,毛泽东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战局、指挥战争,作出一系列正确的作战指示,提出许多著名的军事论断,极大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面对胡宗南的重点进攻,毛泽东依据陕北有利地形,因时提出“蘑菇战术”,就是利用有利战斗地形,与敌展开周旋,在运动中消耗敌人,再寻机歼灭敌人。西北野战军正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采用“蘑菇战术”,利用有利地形,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的决定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米脂杨家沟召开的扩大会议(即杨家沟会议,史称“十二月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毛泽东在论断中科学指明了解放战争发展的新阶段,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毛泽东在杨家沟会议上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更是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注入灵魂,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效歼灭敌人,不断取得重大军事胜利。
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毛泽东等同志东渡黄河,标志着延安时期的结束。此后一段时间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都在不断滋养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949年3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是延安时期“三大作风”的接续发展;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延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接续发展;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接续发展;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的“第二次结合”思想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续发展。毛泽东思想在历经延安时期的丰富滋养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加焕发出绚丽光彩的生机活力。
在学习毛泽东思想中弘扬延安精神
中共中央在延安的13个春秋,给人们留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另一个是延安精神。学习毛泽东思想不仅需要从学习毛泽东的著作中领悟毛泽东思想,还要以实际行动践行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
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8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最终挖掉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理论基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坚决同主观主义作斗争,特别是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最终在整风运动中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不仅成为党的思想路线,也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他开宗明义:“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党的根本宗旨。

学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1939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困难重重,社会环境极度恶劣。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的口号。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41年3月,王震响应毛泽东的号召,率领三五九旅来到南泥湾,把往年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1942年12月,毛泽东指出:“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困难,中国共产党选择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是南泥湾精神的内涵,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科学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同时,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改革开放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广阔的前景。文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