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过敏症候群,还在扩张

作者: 周游

城市过敏症候群,还在扩张0

采访前我不曾想到,不仅是患者,几乎所有受访专家学者都曾有过敏经历,有的甚至是资深“过敏星人”,已与过敏缠斗十余年。其中一位过去几年晚上因鼻塞辗转难眠,会半夜起来用盐水通鼻子,然后在屋里转圈溜达,据说“让身体忙点别的事,有助于缓解症状”。

还有一位采访时正在武汉,采访途中数次停下来咳嗽。彼时,法国梧桐的飞絮开始泛滥。这位研究城市生态的学者说,法国梧桐树龄三年以上才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及时处理三年枝,每年都要进行修剪,以控制结果的数量。但显然这部分知识还没能转化为城市植物修剪的常规。他对“梧桐雨”这样的表述很不以为然,认为是在用浪漫叙事冲淡过敏人士的疾苦。

从宏观看,花粉致敏成因、致敏性评测、致敏风险等领域的研究是缺乏的,尤其在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呼吁,应该加强城市花粉致敏问题研究,提供更多科学参考。但像“如何对待城市里的致敏树种”这样现实和基础的问题,却很难科学地回答。

传统观念总是倾向于假定,绿地越多,城市生态就越好,人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越健康。但这是误解。在多位学者看来,城市绿地确实具备微气候调节、水源涵养、感官疗愈、降噪等功能,但相比自然植被,其作用十分有限。城市土地属于建设用地,种的树多了,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把更多的郊区良田、林地、湿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反而不利于更大尺度的生态保护。

微观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我们或多或少地知道,过敏与一般疾病不同,它是人体一种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许多病理,其实只是生理。然而,我们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能耐受某些东西,而不能耐受其他东西。免疫细胞就像我们身体的“监护人”,不断地感知外界,每天都在对哪些东西应该或不应该与身体共存,做出成千上万个决定。这些决定的规律仍然很隐秘。

就像美国医学人类学家特雷莎·麦克费尔在《过敏的真相》一书中所指出,关于免疫系统,似乎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躁动。城市过敏症候群的扩张,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长久问题。

封面反馈

城市过敏症候群,还在扩张1
12/2025 总第1182期

@JZG:像柳树、圆柏这些自带过敏原的绿植,在城市绿化中还是应该尽量减少。这也是对群众的健康负责。很多小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得过敏性鼻炎了,严重的还会引发哮喘。

读者来信

《祖峰藏锋》

祖峰的故事戳破了娱乐圈的浮躁。现在的行业太急功近利,但真正的好戏,往往需要祖峰这样耐得住寂寞的演员。娱乐圈该慢下来了,毕竟好演员就像陈年老酒,急不得。(@ L.X)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