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经济“星星火” 乡村振兴“燎原风”

作者: 曾志平

江西省大余县享有“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美誉,把民宿经济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构建起“改革驱动+文旅融合+城乡互哺”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范式。大余县被评为江西省第三批“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2025年全县民宿产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盘活闲置农房136栋,实现农旅综合收入3.2亿元,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以规划引领重塑格局,赋能空间重构

大余县坚持“全域统筹、系统集成”的理念,将民宿发展纳入县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三规合一”改革落地见效。依托丫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梅关景区等核心资源,构建“一核三区多点”的民宿产业布局。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路径。印发《大余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各年度发展休闲乡村民宿每年不少于5个,每年创评星级休闲乡村民宿不少于2个,引入或培植知名休闲乡村民宿品牌1家至2家,积极向上级争取民宿各类扶持、奖补资金,用于改善民宿周边环境及设施设备,提升民宿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旅游产业布局,突出特色优势。挖掘县内独特的文化资源,在南安镇梅山村打造红色主题民宿群,在周屋村建设理学文化民宿示范区,在青龙镇元龙村开发畲族风情民宿带,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三是拓展民宿发展空间。推动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盘活农村闲置房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民宿发展、景观打造、村庄建设相统一,拓展民宿发展新空间。

以政策集成强化支撑,破解要素制约

针对民宿产业“用地难、融资难、运营难”等痛点,大余县打出政策“组合拳”。一是标准先行,强化规范。制定出台《大余县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大余县“美丽宜居与活力乡村(+民宿)”联动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等文件,在配套设施用地、加快办证流程、鼓励民宿集聚发展等方面落实政策扶持,支持民宿经济与乡村全面振兴紧密衔接。二是“真金白银”增动力,出台旅游民宿奖补措施。比如,在融资方面,鼓励县内金融机构向各旅游企业、旅游创业者发放贷款。三是完善要素保障,夯实基础。累计投资3亿余元,大力提升和完善民宿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建设,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组织公安、消防、住建、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开辟绿色通道,遵循简化流程、容缺办理、非禁即入原则,推进民宿办理“四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让民宿逐渐走上规范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四是培育人才,提升素质。聘请业内知名的乡宿专家,围绕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带动等方面,进行“面对面”服务、“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带。免费组织民宿经营管理者和服务人员集中开展相关业务培训,提升从业人员规范服务技能、基本礼仪等素养。

以融合共生拓宽路径,激活产业生态

以民宿为纽带,依托丰富旅游资源,让“闲”资源“活”起来,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实现“三产融合、城乡互促”。一是融合旅游资源。围绕景区景点培育精品民宿,推动民宿向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乡村民宿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融合闲置资源。加快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村集体用房等资源,将部分条件较差、危险系数较高的农房拆除重建,改造成为特色民宿;将部分房屋质量较好、具有客家风貌的老房子,改造成为星级农家旅馆。三是融合农业资源。整合本地乡村优质农产品,把民宿作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拓宽民宿产业链的同时,助力农民丰收、增收。四是融合工业资源。通过实施矿山(地质)遗迹保护与修复、矿山环境治理、植被复绿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将西华山国家矿山公园建造成以钨矿为主要元素的特色文旅项目。五是融合文化资源。在打造民宿的过程中,注重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农商街民宿“个个精舍”的竹编装饰彰显非遗特色,“木艮山房”的根雕艺术展现传统工匠精神,“石见客栈”的书法绘画传递艺术之美……每一家民宿都拥有独特的灵魂内涵,成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

以共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彰显民生温度

大余县始终将“群众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标尺,创新“三变三金”发展模式,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即“村民变员工、员工变股东、股东变老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民宿务工拿薪金,资源入股得股金,房地租赁收租金”。在村民变员工、民宿务工得薪金方面,当前全县民宿(企业)每年可吸纳20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在员工变股东、资源入股得股金方面,鼓励、引导村民(人才)以资金、技术、资源等形式入股民宿(企业);在股东变老板、农资流转得租金方面,民宿企业与村民签订租赁合同,农户可得每年每亩600元至900元不等的土地、林地租金。在租赁合同期内,每户居民可固定得到600元/月的无风险经营保障金,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大余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文旅融合改革、营商环境改革,让民宿产业的“星星之火”燃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燎原之势”,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大余新篇章!

编辑: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