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发展和安全都是硬道理的理念

作者: 王文泽

牢固树立发展和安全都是硬道理的理念0

当前,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既是我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国家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就难以维系,经济高质量发展便无从谈起。回顾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是因为党和国家始终把安全稳定作为经济建设的前提条件来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同时保持了社会的长期安定,有力印证了“稳定才能发展”的硬道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强化社会治理,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下大气力防范化解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确保了国内大局稳定。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哪里安全稳定,哪里就能聚集人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02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人民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众多跨国公司选择在我国增资扩产,正是看中中国良好的治安秩序、法治保障和政策稳定性。安全稳定的环境如同沃土一般,使各类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能够拥有稳定预期、放心开展生产经营,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国家安全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根本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国家安全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保障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两方面。一方面,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国家安全,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妥善应对来自外部的“卡链”“断链”威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国家安全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提高产业体系整体水平,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自主攻关,鼓励广大经营主体迎难而上、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综合产能全球领先。事实充分表明,国家安全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牢牢守住维护国家安全这条底线,才能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赢得宝贵空间。

国家安全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构筑坚固防线。系统性风险是指导致金融部分或整体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风险。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被列为了新时代三大攻坚战之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安全体系在维护金融安全方面担当着重要防线的角色。2017年,我国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统筹监管协调。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成立,把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履行职责过程中。近年来,我国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风险治理以及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规范管理,都有效防止了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2024年,我国有效应对国内外多重风险冲击,未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全年CPI上涨仅0.2%,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外汇储备连续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这些事实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宏观调控和风险防范等方面的有力作为。实践证明,在应对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动员和应急能力,彰显了国家安全是金融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经济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雄厚的物质基础能够保障国家拥有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无论是抗击重大自然灾害,还是应对国际局势变化,都离不开充裕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在经济欠发达时期,我们曾因物质资料有限而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而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大幅提升,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和“粮草”。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极大巩固了国家安全。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超过9.5万元人民币。正因为有了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我国才能持续加大在国家安全领域的资金投入。

经济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技术和产业保障。大国竞争的背后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国家安全也依赖于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实践反复证明,谁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谁就拥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科研创新能力,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在航天、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大国重器”问世,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这极大增强了我国在国防军工、网络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自主保障能力。如今,我国的产业配套完备、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具备自主生产绝大多数战略物资和关键产品的能力,在应对来自外部的产业链供应链冲击时能够从容应对。依托于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我国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经济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构筑坚实的社会根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这从源头上筑牢了国家安全的社会根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收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我国于2020年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降至0。绝对贫困的消除极大地改善了欠发达地区的民生状况,缩小了城乡发展差距,也消除了有可能滋生不安全因素的土壤。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良好的社会局面为国家安全提供了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使我国在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时能够万众一心、共克时艰。

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要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就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与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维护国家安全两件大事上的领导地位,确保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均经过严格审议和决策程序。同时,要强化经济金融、国家安全等领域信息的互联互通机制,确保党中央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提升决策科学性、预见性和系统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对经济安全风险的预警与防范。经济发展往往与各类风险相随,这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提高识别、预判和处置经济安全风险的能力。要建立健全经济安全风险研判机制,加强经济安全领域的智库建设,为经济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三是要进一步推动我们党领导经济与安全工作制度化建设。党的领导能够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要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与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推动各级党委对经济、安全的领导职责制度化和具体化。

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安全可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抓手,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自主可控和科技自立自强。要继续深化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完善基础研究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科技人才,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突破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另一方面,要维护金融、粮食、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安全与稳定。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风险的监测预警能力。同时要保障其他重要领域资源安全。要深入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加快推进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提升石油天然气国内勘探开采能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完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要实现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平衡,需要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应建立健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长效机制,使安全与发展在决策和执行层面实现有机融合。一是强化统筹协调体制。针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协调党和政府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通过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方式,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既要使各地区各行业的安全稳定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又要以全国的经济发展不断巩固各领域的安全。二是要完善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体系的衔接与互动。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使之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全过程,形成经济规划与安全规划相互支撑的政策体系。同时,要使产业政策、贸易政策、金融政策、科技政策等与安全政策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避免出现经济主管部门和安全主管部门各自为政、相互掣肘的情况。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保障。要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社会国家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行稳致远。尤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高层次科技人才而言,要使他们明白国家安全的重要意涵,要能够从总体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理解形势、研判问题、开展科研。只有通过增强干部群众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认知水平、提升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才能真正夯实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协调推进的社会基础。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无论是发展不足损及安全,还是一味追求安全挤压发展,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保持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才能既防止经济“失速”,又避免国家安全“失稳”,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增效。事实证明,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发展和安全都是硬道理的理念,努力做到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强安全,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统一,进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编辑: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