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能够左右决策的强大力量
作者: 潘楷文理解情感的力量,尊重理性的价值,将使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我们的决策不仅仅是基于冷静分析和理性推理,更多的是不断地依赖某些心理捷径来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判断,最显著的例子之一便是“情感启发式”。也就是说,当我们做决策时,往往更多地依赖自身的情感反应,而不是经过全面理性分析。
想象一下,如果每次我们都要通过详细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来决定我们是否要叫一辆出租车,或是在股市中做出买卖决策,那么可能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甚至根本无法及时作出反应。“情感启发式”这一现象表明,在我们做出决定时,情感往往比理性思考占据了更为主导的地位。
著名心理学家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正是提出“情感启发式”这一概念的先驱之一。通过大量的研究,斯洛维奇发现,情感反应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例如看到可爱的小动物)通常会降低我们对风险的敏感度,使得我们高估某些事物的安全性;相反,负面情感(如恐惧、愤怒等)则会让我们对风险产生更强烈的警觉,使得我们低估某些事物的安全性。
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理性决策模型的核心假设,强调了情感在决策中的主导作用。为了更深入理解这一点,保罗·斯洛维奇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实验的一个关键假设是:当人们通过理性分析评估核能时,他们可能会认为它相对安全(因为统计数据上显示,核能造成的伤亡远少于其他能源)。但当他们仅依赖情感反应时,可能会高估核能的风险。
斯洛维奇首先招募了大量的参与者,其中有普通民众也有一些能源领域的专业人士。他给这些参与者展示了大量的有关核能的数据,比如核能发电导致的死亡率、不同能源的风险比较,以及历史上核事故的详细报告。参与者被要求根据这些数据,评估核能的风险。另外,斯洛维奇还设计了另一个情感驱动的部分。在这个部分中,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系列与核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包括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现场、受害者的面孔,以及核泄漏后的废墟。这些素材能够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即恐惧、悲伤、不安。
斯洛维奇从实验结果观察到,那些受到情感影响的参与者在评估时会显著高估核能的风险。
心理麻木
情感启发式帮助我们迅速做出决策,但它也常常会让我们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信息。例如,我们在面对单一个体的痛苦时能够迅速产生同情心,但当受害者数量激增时,我们的大脑常常会变得“麻木”,对悲剧的反应渐渐减弱,这一现象被斯洛维奇称为“心理麻木”。

心理麻木的核心是,当面对大规模的受害者时,我们的大脑难以持续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从而使得我们对灾难的关注和帮助意愿逐渐减弱。斯洛维奇通过一项实验揭示了这种现象的心理机制。他将实验参与者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参与者被要求观看一张非洲战乱国家中一个孩子的照片,照片中的孩子骨瘦如柴,眼神中充满了哀求;第二组则观看了一组冰冷的统计数据,了解到该国有300万儿童正在遭受营养不良。
结果令人震惊:第一组看到照片后,平均捐款2.5美元,而第二组看到统计数据后,捐款平均仅为1.7美元。理论上,统计数字应该更能反映灾难的严重性,但冷冰冰的数字无法激起情感共鸣,而具体的个体形象却能让人感受到灾难的真实与紧迫性。当我们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面孔时,同情心迅速涌现;但当数字成倍增长,受害者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时,我们的情感和行动意愿却快速消退。
斯洛维奇进一步的研究证明了心理麻木的普遍性。在另一项实验中,他发现,当面对一名受害者时,人们愿意贡献的比例非常高;但当受害者数量增加到8名时,比例显著下降。
斯洛维奇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的大脑无法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和情感。我们的情感资源是有限的,当面对过多的受害者时,大脑会逐渐产生一种“距离感”,将受害者抽象化为一组数据,而非活生生的个体。这种信息过载让我们倾向于忽视或简化对大规模灾难的关怀。同时,大规模灾难往往让人感到无力,个体可能认为自己的帮助微不足道,无法改变现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行动的动力。
心理麻木不仅仅是一种认知现象,它的根源依然在于情感的作用。当我们看到一张孩子的照片时,强烈的情感驱使我们立刻采取行动;而当面对大规模灾难的抽象数据时,情感反应被稀释,决策变得迟缓。
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斯洛维奇在研究中指出,情感启发式的偏误在面对低概率、高影响的风险时尤为显著。例如我们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或新型病毒的风险感知。
当然,情感启发式并非仅仅作用于负面情感。积极情感能够推动创造力和灵活性。当人们处于愉快的情绪中时,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和冒险精神,这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积极的情感反应能够激励我们探索未知领域、尝试新方法,甚至承担一定的风险。
在决策的旅程中,情感和理性并非对立的两极,而是相辅相成的伙伴。理解情感的力量,尊重理性的价值,将使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毕竟,最好的决策,永远是既能回应内心的感受,又能经得起理性考量的那一种。
(责编:南名俊岳)
系统1与系统2
在诺奖获得者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他用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系统1是快速的、自动化的、情绪驱动的,而系统2则是缓慢的、理性的、耗费认知资源的。情感启发式(Affect Heuristic)正是系统1的核心表现之一。当我们遇到潜在风险时,大脑会自动快速搜索以往的记忆和情感反应。例如,如果两次飞机坠毁事件相隔时间很近,你可能会迅速认为坐飞机变得更加危险,即使统计数据表明飞机仍然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这种情感主导的风险感知机制,帮助我们迅速避开危险,但也可能导致对低概率风险的过度反应,或对高概率风险的漠视。
觉察情绪:决策中的情感觉知
情感启发式的关键在于情感驱动,而要驾驭情感,我们首先需要学会识别和觉察自己的情绪。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情感往往是“自动发动”的,它在大脑中快速发生,甚至未必能够被我们清晰地捕捉到。然而,通过训练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步提升对情绪的觉察能力,例如,自我提问、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感等。
分辨事实与观点:理性决策的基石
情感启发式的另一个陷阱在于,它常常让我们将情绪驱动的观点误认为是事实。因此,分辨事实与观点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你可以更清晰地看清哪些是理性分析的依据,哪些是情感驱动的判断,从而减少情感对决策的干扰。
科学决策:理性与情感的平衡
首先,运用延迟决策法。情感反应往往是即时的,而理性分析需要时间。其次,理性决策的一个核心是基于数据和科学模型进行分析。另外,利用“假设检验”法挑战自己的直觉。例如,当你觉得某个项目一定会成功时,可以反过来列出它可能失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全面地看待问题,避免因为情感偏误而忽略关键因素。

找到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