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络空间演习趋势与意图分析
作者: 刘永艳 周玉霖 樊伟近年来,美国网络空间演习呈现出规模扩张、新兴技术亮相、多维合作深化的三大核心趋势。从“网络旗帜24-2”“网络风暴”等年度演习的场景设置可以看出,美军已从传统的防御性演习转向进攻性演习与“主动防御”相结合的混合模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赋能网络空间作战,扩大实战化应用。这些演习表明,美国正推动网络空间军事化进程,巩固全球数字霸权,此举或将加剧全球网络空间的阵营化对抗,并对国际网络治理规则造成冲击。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美国作为全球网络技术的领先者,其网络空间的安全策略和防御能力备受关注。2024年度,美国举行的多场网络空间演习,不仅展现了其在网络防御和攻击能力上的最新进展,也反映了其应对新兴网络威胁和挑战的战略调整。
总体概况
2024年,美国在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期间开展了多项网络空间演习。由于网络空间演习的复杂性和实战化要求,美国需要提前进行周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备战打仗、检验技战术水平、全面提升网络空间攻防一体化能力的战略目标。总体来看,2024年的美国网络空间演习在时间安排、参与机构和演习目标上均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战略性。这些演习不仅增强了美国的网络防御能力,还为应对未来潜在的网络威胁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美国主要网络空间演习

演习参与机构涵盖了网络司令部、国防部、国土安全部、国民警卫队等多个关键部门。此外,州政府、私营企业以及国际盟友也参与其中。这种多方参与的格局不仅提升了演习的实战性和复杂性,还促进了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例如,在“网络风暴”演习中,国防部与国土安全部紧密合作,首次模拟了针对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大规模网络攻击,有效检验了各部门在危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能力。
2024年度网络空间演习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响应速度、增强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韧性、测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网络战中的应用,以及演练跨国网络攻击的应对策略。通过演习,美军提升了网络防御能力,检验了重大网络攻击事件响应能力,协同了应对能力、事后恢复能力等,促进了跨机构、跨部门、跨国合作交流。例如,“网络卫士”演习中,美网络司令部主导演练了如何应对由国家级黑客组织发起的复杂网络攻击,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检验相关作战能力和协调机制。此外,美网络司令部还在“网络旗帜24-2”演习中公开演练了进攻性网络作战。
主要趋势
2024年,美国网络空间演习呈现出几大显著趋势,不仅反映了美国在网络空间战略上的调整,也揭示了其在应对新兴网络威胁方面的技术创新和战术演进。
一是演习规模和复杂程度显著提升。与往年相比,2024年的网络空间演习在参演人员规模、场景的复杂程度和技术手段上都有了大幅提升。“网络风暴Ⅸ”演习不仅涵盖了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还首次将农业和食品行业纳入,实现了演习覆盖范围的进一步扩展。此外,还引入了更为复杂的攻击场景,如针对能源、金融和交通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多层次、多阶段攻击。这种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提升,使得演习更贴近实际网络战环境,有效检验了各参与方的协同作战能力和应急响应机制。


二是跨部门和跨国合作成为常态。在2024年的网络空间演习中,跨部门和跨国合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网络卫士”演习中,美国不仅与北约盟友进行了紧密合作,还邀请了亚太地区的国家参与,共同演练应对跨国网络攻击的策略;在“网络风暴Ⅸ”演习中,参与方包括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机构,以及私营部门和国际伙伴。这种跨部门和跨国的演练合作,能够更全面地模拟真实世界的网络攻击场景,促进各方在应对策略和资源共享方面的协调,不仅增强了部门间的网络防御协同能力,还进一步深化了美国与盟友间的合作关系。
三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在2024年的网络空间演习中,人工智能、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验证。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桌面演习中,来自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的50多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共同探索了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网络安全事件要素,以确定需要共享哪些信息,如何与行业界开展密切合作,如何识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部署带来的威胁。“网络风暴Ⅸ”演习特别关注了云资源的网络安全,检验了参演单位在云共享责任模型下的网络弹性,以提高参演单位在云环境中承担安全责任的意识和准备能力。
四是实战化训练和红蓝对抗的强化。2024年网络空间演习更加注重实战化训练和红蓝对抗。在“网络旗帜24-2”演习中,美国首次将进攻性网络作战内容公开纳入演习,凸显出网络空间战略重点的转变,更加聚焦实战化对抗。其次,在“网络卫士”演习中,红队(攻击方)和蓝队(防御方)进行了多轮高强度对抗,模拟了真实网络战中的攻防场景。这种实战化训练不仅检验了各参与方的网络战能力,还促进了战术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战略意图
2024年,美国网络空间演习不仅展示了其在技术和战术上的最新进展,更深刻反映了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这些意图不仅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也对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是构建新型网络威慑体系,强化攻防实战能力。美国频繁举行网络空间演习的核心战略意图在于,通过实战化演习构建多层级网络威慑体系。2024年网络空间演习的重点既包含关键基础设施防御演练,也涵盖进攻性网络作战能力测试。演习通过模拟国家级网络攻击场景,检验网络作战部队的攻防一体化能力。演习还特别强化了人工智能赋能网络攻防的战术协同,包括深入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空间作战的同时,提出应对潜在风险的举措。这种高强度演习不仅旨在提升美网络司令部的快速响应能力,更试图向潜在对手展示其具备穿透多层防御网络、瘫痪战略节点的非对称打击能力,从而形成实质性的战略威慑。

二是构建网络空间联盟体系,强化战略协同能力。美国2024年网络空间演习呈现显著的阵营化特征,其战略意图在于重塑网络空间地缘政治格局。通过频繁纠集盟友和伙伴国家开展网络空间演习,美国正将传统军事同盟转化为网络作战联合体。演习通过跨国、跨部门、跨机构、跨行业等多“跨度”融合,重点演练参演单位及利益攸关方的协调配合能力和集体行动能力,建立并逐步完善基于“集体网络防御”原则的协同机制。基于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网络空间战的经验,美国不断设计贴合真实网络作战的模拟环境,推动与盟友形成标准化的作战流程。这种体系化演练实质是为了构建网络空间的“联盟铁幕”,通过统一作战协议、共享威胁情报、协调制裁响应,形成针对特定国家的战略合围态势,强化美国主导的全球网络治理秩序。
三是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掌握未来交战规则话语权。美国频繁举行网络空间演习的本质,是以技术优势为支点、联盟体系为杠杆、国际规则为外衣,构建平战一体的网络战霸权体系。其深层战略考量在于,为下一代战争形态确立规则框架,借网络空间演习推动“负责任国家行为规范”的落地推行。美国务院在《网络空间信任建设措施》中要求,将“禁止攻击民用核设施”等11项规则纳入联合国框架,这一举措直击中俄提出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美国试图通过塑造“合法化”的网络行动边界,为未来指控其他国家“违反国际法”提供法理依据。美国在演习中预设所谓的合规场景,使盟友在真实冲突中更易形成对主要竞争对手的道义围剿。美国的目标不仅是应对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更是通过预设战场规则和技术门槛,确保美国在混合战争时代中维持全球军事的领导地位。

结语
2024年,美国通过全年密集的演习活动,检验和优化了网络防御机制,测试了新型作战工具,增强了其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威慑力,并对全球网络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美国通过跨部门和跨国合作,促进了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强了全球网络防御的协同能力;二是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云计算,不仅提升了演习的科技含量,也为未来网络战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实战化训练和红蓝对抗的强化,检验了各参与方的网络战能力,促进了战术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
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美国及其盟友将不断加强网络防御能力,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遵守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确保全球网络空间的和平与安全。
责任编辑:王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