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你我跟《哪吒2》学点儿什么

作者: 何颖

年轻的你我跟《哪吒2》学点儿什么0

近期,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冲入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五,3岁的哪吒闹进“国际海”,不仅让动画电影人热血澎湃,也让全国人民扬眉吐气。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在一众优秀日漫作品的冲击下,中国原创且高质量的动画作品逐渐变少,愈发低幼化的剧情与画风让受众从全年龄段变为了少儿独享。

虽然自2015年开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制作精良的国产动画重回江湖,再一次赢得大众芳心,但也仅局限于国内市场,在国际赛道仍然声量微小。

2025年春节,国产动画发展迎来崭新的十年。今年,国产动画终于告别“冷板凳”,成了全民的心头好。而这一切,都源于《哪吒2》的火力全开。突破150亿票房大关,《哪吒2》以实力实现了国产动画的浴火重生。

勇敢打破桎梏,勇于击溃成见

《哪吒2》不仅剧情内核是打破成见,其本身就是在打破“中国动画电影不精彩”的成见。作为全球影史票房榜前50名中唯一没有好莱坞基因的影片,闯进全球视野,已经足够证明《哪吒2》的能力。同时,以宫崎骏为代表创作的日本动画电影,以迪士尼公司领衔创作的美国动画电影,始终垄断着动画电影市场。仅在2024年,迪士尼就发行了30部影片,全球票房更是突破50亿美元大关,其影片数量与题材之多、影迷数量之庞大、票房收入之高,都如一座大山死死捍卫着动画电影的市场。

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中,只有一部电影挑战着他们的票房与权威性,这就是中国电影《哪吒2》。《哪吒2》告诉我们“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这并非只是一句台词、一个缥缈的梦想,而是逐步成真的现实。

坚定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目前,《哪吒2》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市场上座率高达90%,同时海外社交媒体也热议不断,对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提振士气的一剂强心剂。

此前,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在全球市场声名鹊起,但其为外国导演执导的剧情与风格,在一定程度上紧贴着国外受众群体,哪怕同样是中国元素,但经过外国导演的加工也会天然地受到国外影迷的喜爱。所以对于本国导演来说,这些“前辈”的成功之路并无借鉴意义。《哪吒2》的出现恰到好处,《哪吒2》的好成绩让本土文化的强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这本“优秀作业”摆在中国电影人面前,似乎是在告诉大家:请大胆放手去做,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只管自信、坚信。

近年来,国家发展速度飞快,强大的国家对文化的影响与支持至关重要。在如此背景下,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能够让我们平静、平等、平和看世界的环境。当我们对好莱坞的火热崇拜逐渐退却,对外国文化可以冷静看待,坚定文化自信不仅仅停留在书面,而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必将担负起的责任。

成绩来自中国人强大的凝聚力和“只靠自己”的骨气

“中国动画内部不是竞争的关系,大家还是一块共享去提升自己,我们要跟国际上去竞争。”正如《深海》电影导演田晓鹏所说,《哪吒2》登上国际舞台的背后,是整个行业打破小我、放眼大局的托举。

同为春节档电影,《熊出没》的出品方华强方特(深圳)电影有限公司,在制作周期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帮助《哪吒2》分担了部分特效,《深海》也将花费7年时间研发的水墨粒子技术与《哪吒2》的制作团队共享。如今《哪吒2》的气势如虹,离不开国内138家特效公司共同织就的“万鳞甲”。这样的团结一致、“只为争气”的情形在中国故事中并不鲜见。从神话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到现实中的自主研发芯片、自主建造空间站,中国人始终在追求自强和团结的道路上创造奇迹。

年轻的你我跟《哪吒2》学点儿什么1

在这个气象万千、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世界的舞台如此广阔,留给我们发挥中国智慧的机会数不胜数。《哪吒2》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打破固有成见,而是在生活中应勇于担当、自强不息、团结一致,毅然决然地去攀山跨海,去实现那些始终深埋心中的理想。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