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怦然心动的印章

作者: 修红宇

2025年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三十而立”,我决定,继续去书店“跑章”。因为当初吸引我踏上集章之路的印章,就出现在书店里。

几年前,从散文集《遇见怦然心动的小书店》中得知,在作家松浦弥太郎经营的小书店里,摆着一枚允许随便盖的印章。想到这位生活美学家倡导的原则: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到下一个人。那枚盖不到但能“get(理解)到”的印章,悄悄地将书与人的联结传递给我。

后来在厦门的晓风书店,我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枚印章。没带本子,我只能将它盖在购书发票背面。那枚古雅的印章,如一阵清凉的风,为我的生活吹开崭新的一页。

自此我迷上了集章,也更热衷于逛书店了。哈尔滨的书店并不多,有章可盖的书店更屈指可数,但物以稀为贵,章以少为珍。每次我轻触印章,都将一份散发着书香的美好记忆拓印在心扉上,让书和人有了更深的羁绊。

印章,传递着书的讯息。盖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印章后,才知道他的遗作小说《我们八月见》已上市,虽然错过八月,我仍在最短时间内买到这本书,与他在书中相见。

印章,也是关于作者最简洁的创作宣言。当双雪涛的《不间断的人》上市时,因书中收录了短篇小说《白色拳击手》,出版社为这本书配了一枚拳击手套印章,和作者说的“写作最大的乐趣是练自己的胆识和对世界无休止的好奇”十分契合。

在众创书局盖到的那枚印章,“爱生命甚于爱它的意义”,直击灵魂的语句让我第一次萌生想要阅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念头。借助翻译软件才搞清楚,印章上的建筑是为纪念陀翁诞辰200周年而建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家”。如果能去莫斯科旅行,我一定要去拜访,一枚印章又将我从过去带向远方。

西西弗书店有一枚出自《悉达多》的小圆章。因为掌握不好角度,我将它印到本子上时总是糊作一团,为了推断它到底是什么,我开始阅读黑塞的这部经典之作。原来,它是一只珍稀的知更鸟,总在清晨啼唱。当开始追逐名利的悉达多梦见自己将死去的知更鸟扔掉时,他感到十分心痛,仿佛把一切宝贵美好的东西一起扔掉了,他意识到自己过着无意义的生活,于是再次抛下世俗,去寻找自我。

去书中寻找知更鸟,让我有机会追随悉达多完成了人生的修行。“今天,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去书店遇见怦然心动的印章,每一天的我,都是快乐崭新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