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烟火里的生命之光

作者: 赵萍

《皮囊》

蔡崇达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2月

几年前,我专门去了泉州拜访作家蔡崇达。因为看了他的《皮囊》,我特别想去东石镇,看看他笔下母亲的房子。

海边的东石镇比我想象中还要紧凑拥挤,每家都把自己能利用的面积用到了极致,窄窄的巷子直通那座设计现代却又质朴无华的民居小楼。蔡老师那瘦小精干的母亲在中庭里招呼着我们。日近黄昏,站在房顶露台,周围挤压过来的房子炊烟迭起,小镇在夏日海边清丽的水汽里添了几层浑浊的烟火气。蔡崇达说,他身上带着海边特有的浑浊感。有生命力的地方在于浑浊,有光有暗的世界更具色彩。

《皮囊》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倔强的母亲,一生都在修建她和父亲结婚时的石板房。即使父亲瘫痪了,拿不出医药费、攒不下女儿的嫁妆,甚至那片地很快就要被拆迁,她依旧固执地要翻修加建房子。在母亲看来,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越是这样的艰难时刻,越需要一家人有活下去的信念。

《皮囊》用14个故事,讲透了每个少年变成大人必须经历的真实人生。阿太一生都坚信“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成天只会伺候皮囊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父亲因中风瘫痪在床,他时而咆哮、时而大骂。他无法接受自己从一个家的支柱变成了一个累赘,从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一个只能等待时间带走的人;那些童年一起走过的玩伴,比如两个“阿小”,还有充满理想的文展……他们用执拗顽强的生活态度来对抗生活的困顿,反抗着命运的无常。

小镇给了蔡崇达力量,也带给了他难以名状的委屈。家庭的困境,让他的心智和选择成熟得不像同龄人。可他却说:“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我们那么怀念童年,并不是因为那个年代有多好,而是那时我们都还小,父母还年轻,我们也无忧无虑。

《皮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更是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探寻。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痛苦与美好,也看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坚守。它让我们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片段,才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就像小镇的烟火气,虽然带着些许浑浊,却也因为这份浑浊而充满了温度与生气。

上一篇: 习语家风
下一篇: 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