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孩养育智慧: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作者: 云香多孩家庭中,孩子间的过度竞争不仅会引发自卑和关系紧张,还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如何将这种潜在的危机转化为积极的相处模式,是每一位多孩家庭的父母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多孩家庭中,兄弟姐妹间的竞争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的分配上,也体现在对父母关注度的争夺中。
传统教育方式往往将这种竞争视为需要消除的问题,却忽视了其背后蕴含的成长契机。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理念,为我们理解多孩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如果你有一个在各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兄弟姐妹,童年时的你是会生活在他的阴影下,还是会为他的优秀欢欣鼓舞?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前者。事实上,许多父母在教育中习惯性地用孩子兄弟姐妹的优点来鞭策他。父母的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孩子,但这种对比是双刃剑,往往会无差别地伤害两个孩子,让他们在亲情关系中疏离。因为兄弟姐妹在无形中变成了竞争对手。阿德勒认为,竞争源自自卑感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会产生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驱使他通过竞争来追求优越感。然而,当我们放下这种对比,转而认为“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每个人都是为了支持彼此而来时,家庭格局将大为不同。
前段时间,我在咨询室接待了一位妈妈,她的两个孩子正处于典型的竞争关系中。大宝成绩优异,性格稳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二宝活泼好动,学习成绩稍逊一筹,常被拿来与哥哥比较。这种对比让二宝感到深深的自卑和挫败,认为自己不如哥哥,开始用哭闹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大宝则担心被弟弟抢走关注而感到压力,这种压力转化为对弟弟的敌意。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冲突时常发生。无奈之下,这位妈妈向我寻求帮助。
我建议这位妈妈尝试引入阿德勒心理学中的“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理念,调整教育策略。当二宝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她不再简单地将他与大宝对比,而是对大宝说:“你的成绩这么好,一定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我希望你可以把学习方法教给弟弟,两人一起进步!”同时,她也会对二宝说:“哥哥成绩好,是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你可以向他学习。我相信你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她也郑重地向两个孩子表示,不管他们有没有好成绩,都是妈妈的好孩子。之后,兄弟俩在学习上互相支持,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也在家庭中找到了各自的位置和价值,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
在多孩家庭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建立“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认知,将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助关系,让他们在合作中和睦相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