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白色污渍是什么
作者: 吴铮
一次,我在担任国旗手时,发现旗台外侧沾满了白色污渍。这些污渍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其他地方也有这种情况吗?带着这些疑问,我查看了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发现很多地方的台阶缝隙处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相关文献,开展了探究实验,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渍产生的原因。
测定白色污渍的化学成分
采集样品。我利用周末,到学校几处污渍现象严重的地方采集固体白色污渍。我发现这些地方都有水从石块的缝隙中缓慢渗出,猜测水是污渍产生的重要条件。
定性分析。测定白色污渍样品中的化学成分:1.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到样品几乎没有变化,说明它们难溶于水。2.通过测量得到样品水溶液的pH值为7.8。再取适量固体样品,加入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样品逐渐溶解且有气体产生。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样品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3.取少许加稀盐酸后所得的溶液,用白金丝棒做焰色实验,发现火焰焰色呈砖红色,证明样品的主要成分是钙盐。
得出结论。上述三个实验充分证明固体样品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测定白色污渍中碳酸钙的含量(质量分数)
我分别用沉淀法、滴定法两种定量方法做了测定实验。
一、实验准备
用分析天平称取两组样品(A组样品1为0.224 g、样品2为0.206 g;B组样品1为0.241 g,样品2为0.263 g)。
将样品分别放入标有A1、A2、B1、B2的4个洁净小烧杯中,滴加1∶1的稀盐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再分别进行如下操作。
将A、B两组溶液在75 ℃左右的恒温水浴锅里进行水浴加热,搅拌并加入25 mL4%的Na2C2O4溶液,滴加 2~3滴甲基橙指示剂,搅拌并缓慢滴加NH3·H2O(浓度为1∶1),直至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黄色。将溶液在75 ℃左右的恒温水浴锅里继续进行水浴加热并陈化30分钟,这样就得到较纯净的白色草酸钙沉淀物。
将沉淀物全部转移到过滤器中,过滤结束后,用0.1% Na2C2O4溶液洗涤过滤器里的草酸钙沉淀物2~3次,再用冷蒸馏水洗涤沉淀物2~3次。将洗涤处理好的草酸钙沉淀物从过滤器里全部转移到4个相对应编号的烧杯里。
二、沉淀法测定碳酸钙的含量
将A组两杯沉淀物分别转移到两个蒸发皿里加热蒸发,得到两份草酸钙固体,用分析天平称量,由两者之间的计量关系可以求得碳酸钙质量,从而计算出白色污渍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实测数据为:A组样品1的质量为0.224 g,结晶CaC2O4的质量为0.247 g;A组样品2的质量为0.206 g,结晶CaC2O4的质量为0.224 g。
计算碳酸钙的含量。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如下关系式:
CaCO3∽CaC2O4
样品1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0.193(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6.16%
样品2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0.175(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84.95%
取平均值,样品中主要成分碳酸钙的含量约为85.6%。
三、滴定法测定碳酸钙的含量
在B组样品得到的草酸钙沉淀物中滴入1∶10稀硫酸,缓慢滴入并不断搅拌,直至沉淀物全部溶解,配制成含有草酸的溶液100 mL。用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可通过计算间接得到草酸钙及碳酸钙的质量。
取用B组样品1含有草酸的溶液20 mL,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耗量9.15 mL。
取用B组样品2含有草酸的溶液20 mL,0.02 mol/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耗量9.85 mL。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关系式:
5CaCO3∽5CaC2O4∽5H2C2O4∽2KMnO4
B组样品1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0.229(g)
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
×100%≈95%
B 组样品2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0.246(g)
碳酸钙的百分含量为:
×100%≈94%
取平均值,得到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94.5%。
用沉淀法和滴定法得到的测量结果虽有一定的差异,但碳酸钙的百分含量都在85.6%以上,足以证明白色污渍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白色污渍现象的形成原理
石材缝隙之所以产生白色污渍,本质是一种物理、化学相互交叉作用后产生的现象,具体过程如下:
离子迁移。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水泥水化会生成氢氧化钙溶液。随着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高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通过混凝土的裂缝逃逸到混凝土的外表面。
蒸发结晶。水分不断从石材缝隙渗透出来,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随着水分的蒸发,在渗透液流经处生成坚硬的碳酸钙白色晶体,形成白色污渍。
钙盐转化。因石材具有吸水性,水分通过石材缝隙进入水泥基材料,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与石材中的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随着温度的升高,不稳定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成碳酸钙。
白色污渍现象的危害与预防
白色污渍严重影响饰面材料的美观,还会导致原来做好的结构面层出现裂缝,降低水泥浆的粘结力,久而久之可导致墙体内部的结构疏松,降低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造成安全隐患。
石材缝隙为碱盐类溶液提供运输渠道,这是造成白色污渍现象的重要因素。可通过设置防水层、加强墙体的抗渗性能等防止白色污渍现象的发生。(指导老师:黄新阶 舒炼成)
点评专家
张平柯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作者通过观察发现校园中石材装饰的建筑普遍存在白色污渍现象,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出明确的研究目标,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关注现实生活,从中发现科学问题,并设计实验进行深入研究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作者首先通过定性实验,确定白色污渍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然后通过两个不同的定量实验(沉淀法和滴定法),定量测定白色污渍中碳酸钙的含量,并通过科学分析探究了白色污渍现象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可信,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有较深入的领会。
建议作者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而不仅仅是关注校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