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惠特曼《草叶集》的狂欢化特征

作者: 肖仪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的《草叶集》收录了402首诗歌。这部诗集涵盖了新生美国的方方面面,因其内容丰富、充满活力以及对自由的颂扬,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至今,《草叶集》的影响力依然显著,给予众多读者深刻的震撼与启发。

巴赫金(1895—1975年)是苏联时期的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拉伯雷研究》等作品。他提出了“狂欢化”这一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并梳理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狂欢节的历史,发现狂欢节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如古罗马的农神节和中世纪的狂欢节。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人们的第二生活,它消除了阶级和界限,让人们能够不拘小节地嬉戏、亲昵接触而不会受到惩罚。狂欢节是民间诙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包罗万象性、与自由的紧密联系,以及与非官方民间真理的重要联系。巴赫金将民间诙谐文化分为仪式-演出形式、诙谐语言作品和不拘形迹的广场言语三种基本形式。然而,随着严肃规整的官方文化日益强大,狂欢节文化受到压制,不再成为合法节日,而是以各种仪式和庆典的形式存在于民间。

狂欢式是渗透了狂欢节世界感受的事物模式,而狂欢化文学则是将狂欢节的形象特点转化为文学语言。巴赫金强调,狂欢节文化并非将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对立起来,而是强调自由、平等,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乌托邦性质。边缘是狂欢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意味着不同、创新、更生与死亡,这也是巴赫金生活经历和理论核心的一部分。

一、狂欢节的时空体概念

巴赫金所描述的狂欢节是一个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结合体,在这个结合体中,各种等级和界限被消除,人们得以自由平等地接触。他提出的“时空体”概念,正是对这种独特氛围的深刻揭示。时空体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简单结合,更是特定时代人们世界观和感受的集中体现。

二、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紧密联系

在巴赫金的观点中,文学并非与社会历史无关的孤立产物,而是与社会历史紧密相连,并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显著反映。这种反映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深刻地体现在体裁、语言特点等形式上。

三、惠特曼与自由体诗歌的诞生

美国是一个新兴国家,由众多来自欧洲的宗教教徒、手工业者、投机者和原住民组成。尽管他们思想观念各异,但都怀揣着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展现出包容性、创新性、冒险精神,追求自由和平等,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奋力拼搏。

惠特曼出生并成长在美国独立后的一段飞速发展时期。那时,美国开凿了伊利运河,修建了大量铁路,并在密歇根州发现了大铜矿,整个国家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当时的美国文学尚未找到自己的声音,仍沉浸在离开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怀乡情感中。惠特曼以其不拘一格的个性和澎湃的激情,谱写了属于美国的诗篇,与当时美国开放多元的社会背景相契合。惠特曼的诗歌没有固定的韵脚、诗节和诗行,形式灵活多变,长短不一,被称为自由体诗。例如,《自我之歌》有52节,共1 336行,而短的诗歌只有一两行。《草叶集》中的诗歌每行字数也不固定,从三个词到十几个词不等。这种诗歌形式正是美国当时蓬勃进取、自由竞争的社会环境和人民心态在文学体裁上的体现。

四、《草叶集》的狂欢化内容和形式

在《草叶集》中,惠特曼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狂欢的舞台,为万事万物提供了一个尽情展现自我的场景。他描写的对象广泛而多样,包括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城市的建筑、残酷的战争场景、受伤的士兵,以及各式各样的男女老少和陌生人等。例如,《歌唱手拉手》《各行各业的歌》《转动大地的歌》等诗歌,都展现了惠特曼对世间万物的深刻描绘和热情歌颂。

巴赫金认为,如果文学只局限于自己以往的圈子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而在文化交流碰撞频繁的美国,产生自由体诗歌是必然的。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不仅是对传统诗歌形式的突破,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表达。这种创新不仅推动了文学体裁的发展,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发。

五、《草叶集》的狂欢化场景

(一)狂欢节的平等世界

在狂欢节广场上,没有阶级和职位的区分,人们摆脱了日常的束缚,各色人物和事情都被视为平等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可以彼此亲昵地接触,暂时忘却阶级、职位、年龄和身份的约束,共同沉浸在和平与民主的气息中。狂欢节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打破了官方严肃、规整和理性的束缚,呈现出一种颠倒的世界观。这种视角鼓励人们正面反面一起看,不局限于某一单一视角,从而获得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不仅歌颂了世间万物,还运用了“贬低化”和“降格”的手法。他将这些高级、精神性、理想和抽象的事物转移到物质、肉体和大地的层面,强调粗野的物质和肉体领域。这些手法在惠特曼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描写了许多关于死亡和肉体的内容,一反传统诗歌高贵典雅的风格。惠特曼的诗歌通过这种狂欢化视角,展现了生命的真实与多样性。他不仅赞美生命的美好,也直面生命的残酷和无常,从而赋予了诗歌更加深刻和丰富的内涵。这种狂欢化视角不仅是对传统诗歌的突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二)死亡与新生

在《草叶集》里,诗人惠特曼以多首诗篇描绘了死亡场景,并对此进行了歌颂。在《急行军》《灰暗黎明中的军营一景》《当我劳累地走在弗吉尼亚的树林里》《我胸脯上的青草》等诗中,他都涉及了死亡的主题。惠特曼将死亡视为一件自然的事情。除了死亡,惠特曼在《草叶集》中还深刻描写了战争、伤口、人类的悲痛和离别。这些主题共同构成了他对生命复杂性的全面展现。

(三)肉体的赞歌

《草叶集》中还包含许多对肉体和性爱的描写。尽管这些描写曾让惠特曼受到一些非议,但在巴赫金看来,回到肉体就是回归本真的自我。肉体蕴含着强大的能量,性与爱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生命生生不息的源泉。在《亚当的子孙》等诗篇中,惠特曼多次赞美肉体。特别是在《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中,他详细列举了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表达了对肉体的高度赞赏。惠特曼并没有将肉体和灵魂对立起来,而是认为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性。在惠特曼的诗歌中,肉体和灵魂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这种观念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为我们理解生命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四)时空体的魅力

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往往被明确标志,读者和作者都能清晰感知其流逝。相比之下,空间的存在和变化则显得不那么显著。然而,时空体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将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赋予了文学作品以生动的肌体。时空体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更是整个时代的人对时代的感受的凝聚,包括理性和感性的认识。这些感受在文学中沉淀下来,形成了多样的文学体裁,推动着文学的进步。在小说中,时空体作为首要方式,使时间在空间中物质化,使表象具体化,吸引了所有抽象要素,如哲学、社会概括、观念,以及对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它们获得了生命力和具体形态。巴赫金提出了道路时空体的概念,指出道路是偶然邂逅的场所。在道路上,不同时间和空间点上的人物路途和时间进程交错相遇,带来了交流和碰撞的可能。这种时空体为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关系。

(五)漫游与平等

在惠特曼的《草叶集》中,全部诗歌都以诗人的漫游为线索。他描写了自己走过的城市、乡村、河流,以及遇到的各色人物和事物。这种行走在道路上的经历,让诗人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人,从歌唱家到伐木工人,从老年人到小孩等。惠特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他在《自我之歌》中表达了这种平等观念,呈现出狂欢化包罗万象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体现在人物的多样性上,更体现在诗人对每个人的尊重和包容上,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人,都被邀请到这场平等的筵席中。通过时空体的运用,惠特曼的诗歌展现了时代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和深刻的思考。

六、《草叶集》的狂欢化人物

(一)自我认知的矛盾性

在《草叶集》中,惠特曼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众多人物,但这些人物并非以完整形象出现,而是如同剪影一般,通过他们的描绘,塑造了一个矛盾且开放的人——惠特曼的自我形象。惠特曼的一生充满了变化,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如印刷厂工人、报纸编辑、记者等,居无定所,从长岛到布鲁克林、纽约,甚至战场,他始终在路上。这样的经历让他有机会接触到美国各个阶层的人,形成了他开放且多面的思想。

(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性

惠特曼的流浪经历使他看到了新生的美国的不同方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新生的美国充满了活力,人们积极奋发向上。然而,美国也有其黑暗的一面,如奴隶贸易、种族歧视等问题。南北战争期间,惠特曼热情地歌颂这场战争带来的进步,但对美国对墨西哥的直接进攻则持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他深切关怀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

惠特曼对于自我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维度的思考。他既赞美自我和肉体,又认为自己是个蠢人,没有信用,虚度岁月。在对待他人的态度上,他既渴望与人接触,又告诫他们推开他。这种看似矛盾的描述,实际上体现了惠特曼诗歌深刻的狂欢化特征和双重性特点。他不沉迷于某一种规则或观念,而是多方面地看待事物。他怀着悲悯的感情看待大地上的人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

(三)生命力的矛盾性

在《草叶集》中,惠特曼处处体现着对人类的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这些诗是写给所有人和所有事物的,也是赞美所有人和事物的。其中的生命力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续前进,如同诗集的名字《草叶集》一样,顽强而充满生机。

七、结语

惠特曼的《草叶集》以其自由的诗体、包罗万象的内容和自由的精神,展现了新生的美国。诗歌与时代息息相关,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和人民的心态。文学始终离不开社会现实,其形式和内容都受到时代的影响。惠特曼的生平经历使他永远在路上,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他们,并为他们代言。他的漫游经历使他,站在生活的边缘,将万事万物看得更加清楚。惠特曼既看到了美国积极向上的一面,也见到了混乱的另一面。他既赞美所有事物和所有人,又将其贬低化。在赞美与贬低之间,生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责任编辑 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