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探析
作者: 马文萱奥地利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东西方艺术交流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他不仅在西方艺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还通过与东方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本文就克里姆特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为例,探讨其作品中东方绘画元素的创作成因。
一、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创作成因
(一)东方文化思潮的推动
1.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克里姆特所处的时代,正值欧洲各国对东方文化充满浓厚兴趣的时期。随着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日本、印度、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艺术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日本的浮世绘版画、中国的水墨画和瓷器、印度的织物和装饰艺术,都对欧洲的艺术家们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为克里姆特等艺术家提供了全新的艺术视角。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使克里姆特在创作中能够大胆采用东方艺术元素,与欧洲传统艺术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广泛交流,克里姆特吸收了大量东方艺术灵感,并逐渐掌握了其精髓,巧妙地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2.审美风潮的影响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审美变革。这一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迁和科技进步,传统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论,以期突破既有的审美框架,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在维也纳分离派的倡导下,克里姆特和他的同仁们试图打破学院派艺术的束缚,追求一种更加自由和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广泛借鉴了包括东方艺术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
东方艺术中的装饰性元素,尤其是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青花瓷器,对克里姆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浮世绘以其简洁的线条、平面的构图和浓烈的色彩,展示了一种与欧洲传统绘画截然不同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强调形式的纯粹性和视觉的冲击力,与克里姆特追求的艺术效果不谋而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类似于浮世绘的平面构图和装饰性图案,这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上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二)个人审美取向的选择
1.装饰性的追求
东方艺术中的装饰性元素对克里姆特的影响显而易见。日本浮世绘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图案化和装饰性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他的代表作《吻》中,那些细致入微的花卉和几何图案显然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启发。克里姆特对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还赋予了作品一种深邃的文化内涵。克里姆特的装饰性追求反映了他对美的独特理解。在他看来,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一种传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通过复杂的图案和华丽的色彩,克里姆特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的界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引发了他们对作品深层次意义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克里姆特的装饰性追求还与他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维也纳正处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时期。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领袖,克里姆特与其他艺术家一起,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东方艺术的元素成为他们的重要灵感来源。克里姆特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达,也为维也纳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克里姆特对装饰性的追求还体现在他对材料的选择上。他常常使用金箔、银箔等贵重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视觉效果,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无与伦比的华丽感。
2.心理的需求
克里姆特对东方绘画元素的运用不仅仅出于对装饰性的追求,还深刻地反映了他内在的心理需求。作为一个艺术家,克里姆特的创作往往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而东方艺术的神秘性和象征性正好契合了他对心理表达的需求。例如,在他的《生与死》中,死亡被描绘成一个黑暗的、带有威胁性的形象,而生命则被表现为充满活力和色彩的画面。这种对比手法在东方艺术中尤为常见,尤其是在佛教和道教的绘画中,生死轮回、阴阳对立的思想常常被以象征性的方式表达。克里姆特通过借鉴这些元素,不仅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哲学内涵,也满足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探寻和表达。克里姆特的心理特质还体现在他对神秘与未知的探索上。东方艺术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这些元素对克里姆特来说,具有无尽的吸引力。克里姆特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让观众对作品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也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二、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阶段性特征
(一)第一阶段:西方绘画模式的继承
克里姆特以其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而闻名。在其创作生涯的早期阶段,克里姆特主要受到西方绘画传统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盲人老者》便是他在这一阶段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创作于1896年,当时34岁的克里姆特通过这幅肖像油画,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幅作品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的利奥波德博物馆,是克里姆特早期艺术风格的重要见证。《盲人老者》通过刻画一位失明老人,深刻传达出老年人生命中的孤独与无助。
在绘画技巧上,克里姆特展现了高超的写实能力。老人的白发、皱纹以及衣物质感都被他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尤其是面部的细节处理,生动表现出老人的苍老与疲惫,令人深切感受到岁月的无情流逝。当时,克里姆特正处于艺术风格的转型期,其早期作品主要受到学院派的影响,讲求精细的写实技巧和传统的构图方式。
(二)第二阶段:东方绘画语言的模仿
克里姆特在创作中,对东方绘画元素的运用尤为突出,尤其体现在他的经典作品《吻》和《女人的三个阶段》中。
《吻》是克里姆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面中,恋人相拥在一起,他们的身体被华丽的长袍缠绕,这种表现手法使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平面化的效果。这种无视传统透视法则的表现方式,与东方绘画,尤其是中国画和日本浮世绘中的平面布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些东方艺术中,画面往往强调线条的流畅和色块的对比,而非立体感和空间的深度。同时,克里姆特在《吻》中大量使用的金色背景,也与东方艺术中的金箔应用相呼应。例如,日本传统的屏风画和佛教绘画中,就经常使用金箔来表现神圣和高贵的氛围。克里姆特通过这种东方元素的融合,使得《吻》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赋予画作一种神秘而永恒的美感。
(三)第三阶段:东方装饰趣味的创作
克里姆特的《女朋友》创作于1916至1917年间,是他晚期作品的代表之一。在这幅油画中,他继续探索并运用了东方装饰趣味的元素,展示了他对东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女朋友》描绘了两个女性形象,她们亲密地依偎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这幅画作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装饰性的背景和人物衣着,这些装饰元素无疑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强烈影响。画中的女性身着华丽服饰,这些衣服上布满了复杂的纹样和图案,这些纹样和图案具有明显的东方风格,尤其是与日本传统和服上的花卉和几何图案相似。这种装饰性的处理方式不仅赋予了画面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背景的处理方式同样体现了东方装饰趣味,它强调了画面的平面性和装饰性,而非传统西方绘画所注重的透视和空间深度。
三、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的文化价值和影响
(一)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的文化价值
克里姆特在创作中广泛借鉴东方艺术元素,赋予其作品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克里姆特对东方绘画元素的运用,彰显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对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这种兴趣超越了对异域风情的简单迷恋,深入到对东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克里姆特在作品中大量融入东方艺术的纹样、色彩与构图方式,展现了他对东方文化的尊重与欣赏。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欧洲艺术的表现手法,也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突显了艺术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东方艺术中的装饰性、象征性和精神性在克里姆特的作品中得到了新的诠释与表达。
(二)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对欧洲的影响
克里姆特对东方绘画元素的运用,不仅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也对整个欧洲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影响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克里姆特的作品引发了欧洲艺术界对东方文化的广泛兴趣与研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正处于对东方文化的强烈好奇与探索阶段,东方艺术展览与收藏蔚然成风。克里姆特通过对东方元素的巧妙运用,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文化潮流。许多欧洲艺术家开始深入研究并借鉴东方艺术的技法与元素,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风格潮流——“东方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在绘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深刻影响了装饰艺术、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克里姆特对东方元素的运用,深刻影响了欧洲装饰艺术的发展。他作品中大量使用的装饰性纹样和金箔技术,与东方艺术中的装饰手法紧密相连。这种装饰性元素的引入,丰富了欧洲装饰艺术的表现手法,推动了装饰艺术从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转变。特别是在新艺术运动中,克里姆特的影响尤为显著。新艺术运动强调自然形态与曲线美学,追求装饰性与艺术性,这与克里姆特对东方元素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契合。
(三)克里姆特东方绘画元素对中国的影响
克里姆特对东方绘画元素的运用,不仅影响了欧洲艺术界,也对中国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表现明显。克里姆特的作品通过国际艺术交流传入中国,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直接影响。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艺术家开始接触到克里姆特及其同代欧洲艺术家的作品。例如,林风眠、徐悲鸿等早期留学欧洲的中国艺术家,在学术交流和艺术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克里姆特的作品,并从中汲取灵感。
克里姆特对东方装饰元素的运用,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对本土传统艺术的重新审视与创新。克里姆特作品中大量使用的东方纹样和装饰手法,促使中国艺术家重新认识到本土传统艺术的价值,促使他们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融入更多传统元素。例如,张大千、潘天寿等艺术家在其作品中,结合了传统水墨画的技法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中西融合的艺术探索,丰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克里姆特的象征主义和精神性表达方式,也影响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追求。克里姆特作品中那种神秘、庄重和深邃的精神性表达,启发了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更多地关注内在精神和情感的表现。例如,吴冠中、赵无极等艺术家在其作品中,通过抽象的形式和象征性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内涵,也提升了其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
(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马文萱(199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山水画。
责任编辑 王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