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时陪伴
作者: 史雨昂宇哲临走前只是告诉艾欣,自己这次去月球基地至少工作十八个月,对外要少讨论与他工作有关的事情。
早已习惯离别的艾欣紧紧抱着宇哲,短暂留恋几分钟,又轻声唤醒刚刚入睡的女儿小沫。和睡眼惺忪的女儿告别后,宇哲就轻轻关上家门离去,没有让外面的雪飘进来。
小沫开始上幼儿园时,宇哲离家才不到一年。
父亲节班上组织活动,小沫用彩色毛线和胶水做成的艺术画被评为第一名。但因在节日当天没法亲自送给父亲,小沫就用不吃饭不睡觉表示抗议,闹着要去找父亲。
艾欣对此很是苦恼。虽然自己工作时,夫妻两边的父母可以照看小沫,但总归不能替代父亲的角色。她知道平日乖巧懂事的小沫这次闹脾气不仅是想要完成班上组织的父亲节活动,更是真的想父亲了——之前宇哲出差最多半年就能回来,而这次接到的任务让他有近一年的时间没联系家人。
全家轮流安慰小沫时,宇哲的单位那边突然邮寄来一块智能手表——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多了个挂着宇哲头像的原装软件。小沫点开一看,发现父亲正面带笑意地看着自己。
见到父亲的小沫自然激动,大叫着与手表屏幕里的宇哲互动,分享在幼儿园里的经历。一旁的艾欣看出“宇哲”有些不自然,又发现手表的包装盒里夹着一本说明书,便趁小沫不注意拿着说明书走开了。
不出艾欣所料,屏幕里的“宇哲”只是高级的聊天AI。这项技术二十多年前就已成熟,现在拿来糊弄幼儿园里的小孩子还行,但小沫再长大些就能知道屏幕里的是“假父亲”,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鉴于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外加担心丈夫的安危,艾欣打通了宇哲单位的电话:
“您好,我是刘宇哲的妻子李艾欣,我想问下宇哲的近况。”
“嫂子,您放心,宇哲一切都好,就是这次的任务时间周期长,需要很久才能回来。”电话另一边是位热情的小伙子,话语间透着轻松,让艾欣安心不少,“哎,对了,您这边收到手表了吗?孩子用得怎么样?”
“挺好的,不过现在孩子都聪明,估计用上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手表里只是个AI。”
“嘿,嫂子您没看说明书?这个可不是简单的AI。”
“这还能有什么特别的?二十几年前我上初中时都玩过。”艾欣重新拿起丢在床头柜上的说明书,往后翻看,发现确实比之前常用的AI聊天软件多了些新的介绍。
“说白了,孩子手表里的不是简单的聊天模型,而是复制您丈夫基本意识的思维模型。”
“和宇哲一样的自主意识?不会出大问题吗?等宇哲回来,这个手表里的‘宇哲’又该怎么处理?”
“您放心,虽然这个AI模型在社会上推广还要经过一段时间,但早就通过了相关的审查。”
小伙发来视频通话邀请,经过艾欣同意后,通过挂在她耳朵上的蓝牙接收器发过来投影,解释说在月球的宇哲入睡后,他将在梦境中与孩子相见,复制现在的“宇哲”与孩子的对话情景,同步记忆。
“好复杂,希望别出什么差错。”艾欣点头认可,挂断电话,心里浮现起自己小时候看过的经典科幻故事,像是通过销毁和复制身体完成“远距离传送”,结果销毁装置出错,出现两个“自己”互相争夺主体权的情节,也有可能发生在这种“差时陪伴”技术上。
但想到现在新兴技术在应用阶段都有着完善的实验体系,来排除之前科幻小说中提到的各种风险,又得到了来自宇哲工作单位的保证,所以艾欣还是同意使用这种技术。
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艾欣发现小沫与手表里的“父亲”相处得不错,通过宇哲寄回来的亲笔信也能看出这些情景在他梦境中都完成了同步记忆。宇哲在梦境中的反应也会进一步帮助AI做出更符合本人的行为——比如小沫成功通过星际快递把父亲节礼物送给宇哲后,手表里的AI父亲错把毛线画上的海豹认成了小猪。
又过了几个月,小沫反而想要艾欣教她暂时关闭手表,因为她与小朋友疯玩时,总会被手表里的“父亲”阻止,玩得不够尽兴。远在月球基地的宇哲得知女儿的小心思后,也是乐呵呵地选择关闭全天陪伴,毕竟自己小时候也需要一些独立自由地与伙伴玩耍的时间。
宇哲是在离家的第二年冬天回来的。他一走进家门,小沫便跑着迎上去,被宇哲抱起来用胡子蹭她的脸颊。小沫刚说了声“爸爸我想你了”,又被宇哲手上提着的从月球基地上带来的纪念品吸引了。
小沫今晚没有很激动,因为她感觉这一年多的时间父亲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
一年后,幼儿园里的其他小朋友也用上了装在智能手表里的“差时陪伴”软件。最初是少了些哭闹声,几个月后他们就和小沫一样,开始追求“独立成长”。比如班上轮到自己当主厨做菜时,孩子就会冲着手表里的“父母”喊:“我要去掌勺了,今晚回家我来做菜!”然后瞪眼凝神,一手紧握铁铲一手紧握铁锅把手开始大力翻炒蔬菜和肉片。跃动的火光映在稚嫩的脸上,显出认真而自信的表情。孩子活脱像个成熟的大人,俨然已经不再需要更多的陪伴了。
[责任编辑 周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