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五育融合”的山水课程深化研究
作者: 江敏【摘要】幼儿园在课程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理念,深化资源开发,注重领域融合,不断提升育人成效,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五育融合”;山水课程;幼儿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五育融合’理念下幼儿园山水课程实践探索”(项目编号:2023JSQZ012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敏(1978—),女,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水城幼儿园。
一、“五育融合”引领山水课程建设的背景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的教育要求。金山水城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全面育人为价值追求,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单育拓展到“五育”并进,以全面综合、自然融通、灵动开放的课程来培育身心和谐发展的儿童。
(一)从体育起步
我园自开园起就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问题进行课程建设。幼儿期是人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于是,我园从体育开始研究课程建设。幼儿不仅能通过体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探索客观世界,还能通过体育活动积累生活经验,为将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园在体育中融入智育,如在投篮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篮筐可以用什么物品代替,让幼儿在健体之前先动脑。我园还在体育中融入劳育、美育、德育,如我园师生合力制作龙舟造型玩具“布龙舟”,该玩具前面是威武的龙头,中间有色彩斑斓的龙鳞,后面还有飘逸的龙尾,可以支持幼儿探索多种玩法。在制作和使用“布龙舟”的过程中,幼儿既能通过劳动锻炼身体,又能通过鉴赏玩具的造型培养审美能力,还能通过了解龙舟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我园从体育起步,初步探索“以体育带全育”的课程构建方法,但还处于朦胧的、无意识的探索阶段,缺乏清晰的认知。
(二)“五育”融合课程的萌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融合教育。我园进一步学习“五育融合”理念,明确课程建设的方向,即坚持“五育并举”,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基于此,我园2019年启动山水课程建设。山水课程是以“顺儿童天性,尚自然性情”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挖掘本土山水资源,将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在真自然、真情境中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进程的总和。
山水课程的教学以自然生动的现场教学为主。例如,在“橘子树”项目课程中,幼儿悉心照顾园里的橘子树,采摘成熟的橘子(劳育、体育);幼儿剥橘子吃,点数橘肉一共有几瓣(智育);橘皮不能浪费,幼儿变身造型师,用橘皮拼出小人、小花、小树的造型(德育、美育);有的幼儿发现可以用橘皮做清洁剂,用以清洁桌垫(智育、劳育)。在该项目课程中,幼儿收获多元经验。从2019年到2023年的持续探索过程中,我园欣喜地看到“五育”在山水课程中悄然萌发。
(三)“五育”融合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将“五育”融入山水课程的过程中,我园通过自我评估,发现如下主要问题。
1.理念层面:教师的思维方式碎片化、缺乏系统性
部分教师“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开展哪个领域的活动,思维就局限在那个领域,采用的教学手段与路径缺乏多样性与丰富性。
2.资源层面:园内资源用得多,园外资源开发不足
部分教师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研究还不够充分,所使用的课程资源多限于园内资源,较少联通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同时,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基于幼儿的发展规律开发资源。
3.实施层面:各育之间存在相互割裂的情况
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仅重视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得,对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此外,园本课程主题活动的综合化与游戏化未得到充分重视,幼儿的综合能力未得到有效培养。
二、将“五育融合”融入山水课程建设的实践要求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我园要求教师自觉践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机融合不同领域资源和园内外资源,促进“五育”的相互渗透,以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
(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教育内容。教师要将地方资源融入山水课程建设中,让幼儿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在幼儿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三)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分类分层思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幼儿引入真实的自然与生活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主动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积极、亲密、持续地互动,自主选择、自由体验、自我反思,在“真情境”中解决“真问题”。
(四)持续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要掌握系统思维方式,学会整体全面地看待问题,能看到教育行为之间的关联,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还要培养融合能力,充分发挥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的育人作用。
总之,教师要明确,要深化推进山水课程,必须在“五育融合”理念指导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等政策的落实为抓手,统筹思考山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五育”的融合路径;以自然、人文、联动的课程实施验证“五育融合”的育人成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以“五育融合”深化山水课程实践的策略
(一)深化资源开发,发挥“五育”价值
我园紧邻金山公园、金山湖公园。其中,金山公园里有慈寿塔、白蛇洞,还是“水漫金山”故事的发生地;金山湖公园里有湿地、荷花池等丰富资源。这些资源构成了“金山文化”,为我园的山水课程实施提供了载体。那么,教师该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呢?
1.专家解析资源,树立文化自信
我园邀请相关的人文专家来园讲解“金山文化”。我园教师在专家的带领下,游览金山公园,在每一处有文化、有典故的景点停下来,细细聆听专家讲解,感受金山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教师研讨资源,预设“五育”活动
听讲只能初步了解“金山文化”,要想用好“金山文化”资源,教师就要身临其境,进行深入研讨。我园开展金山公园现场教研活动,让教师自由谈论看法。教师首先在百花洲集合,对照金山的资源清单展开讨论与分析,从“五育”的角度探讨公园资源的教育价值。然后,各年级组分头行动,在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之间研讨适合幼儿的活动预案。
3.幼儿活用资源,“五育”自然融合
前期的专家解析、现场教研让教师对公园的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在金山公园课程活动现场,教师进一步聆听幼儿的声音,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基于幼儿的需要预设“五育”活动。例如,有的幼儿拿出自制的色卡,对照捡拾不同颜色的树叶;有的幼儿用树叶玩跳格子游戏;有的幼儿用树叶制作成造型各异的头饰和面具来装扮自己。幼儿在用树叶做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金山公园的资源,萌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据此形成以树叶为素材的“五育”游戏互动,支持幼儿的探索。
(二)注重领域融合,探索全课程育人
基于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思维方式碎片化的问题,我园将山水课程和“五育”内容整合融通,努力探索全课程育人路径。具体而言,我园开展了共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意识到在幼儿期,人得以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还了解到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知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秉持整体思维,让各领域知识相互融合。基于共读活动,我园选取了山水资源中内涵丰富、适宜持续学习探究、有助于幼儿积累关键经验的内容,并分析其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而预设主题课程。例如,教师预设中班主题课程“醋味家乡”,在此活动中,幼儿走进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参观,欣喜地发现香醋是镇江的地方传统特产;通过观看醋的制作视频,了解到香醋发酵的时间为21天等。教师看到幼儿在德育、体育、智育等活动中得到发展,捕捉到幼儿对香醋的浓厚兴趣,于是在班级区域投放与醋相关的多种开放性材料。在阅读区,幼儿写我与香醋的故事,主动向同伴介绍香醋;在生活区,幼儿玩蒙眼识醋游戏,制作味觉瓶,并邀请同伴参与挑战……幼儿在自发性游戏中表现出他们对醋的经验与理解,与同伴彼此交换与香醋相关的观点,并统整形成新的经验。可见,在主题课程“醋味家乡”中,教师秉持整体思维,提供材料支持,自然融合各领域活动,使得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效融合,促进了幼儿的整体发展。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园行政组教师还实时跟进指导,启发授课教师思考:幼儿正在开展怎样的学习?还可以运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活动方式开展深度融合教学?
(三)探索“五育”路径,提升育人成效
我园先针对山水课程中“五育融合”的表现及路径进行研讨。具体而言,我园采用案例剖析法,组织教师以开展过的园本课程“山水体育节”为例进行研讨。“山水体育节”包括众多运动比赛项目。活动开始时,幼儿和家长一起跳活力四射的热身操,这里面包含了美育、体育;比赛前,幼儿需要学习比赛规则,按照比赛规则制订比赛方案,这里面包含了智育;比赛中,幼儿需要遵守规则、团结协作、坚持完成任务,这里面包含了德育;在活动的前后,幼儿和教师共同布置、整理场地器械,这里面包含了劳育。在此体育节活动中,“五育”随着比赛进程的推进自然融合在一起。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劳育之间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促互进,无法分割。
接着,我园继续围绕“五育融合”展开实践,发现“五育”不仅可以在主题课程、项目课程、生活课程、节日课程中融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合。以我园大班开展的社会活动“让我再试一次”为例。活动有3个目标:1.通过参与微型比赛,意识到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成功、失败的经历;2.遇到挫折时不气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3.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3个活动目标体现了德育、体育、智育的融合。活动有4个环节:1.进行小组传球接力赛;2.回忆自己的经历,理解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成功和失败;3.思考进入小学后可能面临的困难,自选问题展开讨论,自主运用讲述、写作、绘画的方式表达应对困难的办法;4.在活动结束后,收拾好自己的操作材料。这4个活动环节体现了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劳育的融合。可见,在“五育”融合引领下,日常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结语
“五育融合”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探索,再从实践验证回到理论构建。基于“五育融合”的山水课程建设能对幼儿、教师、园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在课程学习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发展能力;教师在课程研究中观察、倾听、陪伴幼儿,了解幼儿的需求,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园所在课程构建中学习、思考、前行,完善育人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5-3-1].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