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博物馆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
作者: 银霞
基层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教育普及等多重功能。然而,基层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文章主要探究基层博物馆发展现状,找寻基层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思考与借鉴。
基层博物馆发展现状
数量增长。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增长,作为传承历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平台,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数量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制定和实施博物馆发展计划。北京市宣布2025年将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个博物馆的目标,全市博物馆总数将超过260个,这将大大增强首都的文化实力。甘肃省不甘落后新增9个博物馆,全省共257个博物馆,每96000人拥有1个博物馆,居全国第一,展示了甘肃省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显著效果。辽宁省也同样雄心勃勃,2025年全省注册博物馆总数将达到150多家,促进文化企业繁荣发展。这些措施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基层博物馆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出现了传统的历史艺术博物馆,还出现了科技综合体等新型博物馆,这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各有特色,满足了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历史博物馆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沉重和辉煌。艺术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艺术收藏和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体验。科学技术博物馆注重互动性和经验性,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和互动装置,让观众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博物馆汇集了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面、多元的文化体验平台。
博物馆的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数字展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展览更加生动真实,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参观体验。通过数字化,观众可以看到珍贵文物的细节。通过VR技术,观众“走进”历史场景,切身感受历史的变化。AR技术“走进”展品,让观众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设备与展品进行交流,并获得更多关于展品的信息和背景知识。这些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展览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还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文化体验。
社会关注度提升。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文化信心的显著提升,基层博物馆活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博物馆的热度不断上升,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遗产与创新的重要桥梁。年轻一代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他们想通过博物馆这个窗口,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精髓,如此强烈的文化需求为基层博物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公众对博物馆的兴趣不断增长,不仅反映在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上,而且反映在对博物馆展览的内容、服务质量、期望和文化活动的反馈上。越来越多的人独立参观博物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从静态观察到动态参与和主动探索,博物馆正在成为人们学习、休闲和交流的新空间。
博物馆应顺应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发展。一方面,博物馆必须不断更新展览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引进数字展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并策划具有地域和时代特色的专题展览,博物馆可以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增强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博物馆应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文化沙龙等活动,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促进文化转移和创新。博物馆还要积极探索与旅游、教育、科技等行业的融合发展,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多种类和个性化的文化服务。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提升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博物馆要不断创新和深化服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基层博物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基层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和服务方面的整体效率没有显著提高。当前博物馆的宣传推广不足,没有有效利用网络媒体传播信息,限制了其影响力的提升。社会教育活动的频率和覆盖范围也相对有限,这进一步限制了目标群体的拓展。博物馆应积极探索与社区、学校、企业等合作的途径,扩大受众范围,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基层博物馆人才队伍有待加强。缺乏人力资源和沉重的工作量是基层博物馆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许多基层博物馆安于现状,既没有积极思考和探索博物馆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也无法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事实上,志愿者已成为基层博物馆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并未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
文创开发进展缓慢。一些企业博物馆承担着保存和展示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历史文化的独特使命,具有独特的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却鲜为人知,这些珍贵的博物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吸引力,销售成绩差。
基层博物馆发展提升策略
加强藏品征集,提升基层博物馆宣教工作。首先,在规划收藏类别时,综合类基层博物馆应集中收集区域文化和资料,确保收藏体系的科学完整性和丰富多样性,保持与区域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其次,在藏品收集渠道上,基层博物馆可以通过考古挖掘收集或购买藏品,民间艺术博物馆则依靠公众募捐、实地考察、访谈等手段,鼓励机构、团体和个人慷慨捐赠也是收集藏品的重要途径。最后,对于新收藏的文物,应按照《接收、鉴定、入藏、登账、编目、建档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完成登记程序,并做好记录。
新时代,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博物馆作为满足其需求的重要公共机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省级大型博物馆推出了各种形式的在线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接受文化的熏陶。在此背景下,基层博物馆应积极推进以城市特色文物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在预算许可的条件下更有效地传播文化,扩大博物馆及其藏品的影响力。此外,新的媒体平台为博物馆扩大影响力提供了机会。基层博物馆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低成本运营。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平台定期发布博物馆动态、文物评估和分析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而且使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能够更好地利用,以满足观众对当地文化的需求。
引进相关人才,改善藏品环境。文物作为独特且有价值的遗产,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需要我们予以重视。然而,基层博物馆缺乏拥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完善,文物保护与修复面临着风险。因此,基层博物馆应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文物修复工作条件,增加现代修复设备。同时,基层博物馆要引进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组建专业修复队伍。在此基础上,邀请省级博物馆的高级修复专家定期进行指导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修复技能和保护意识,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修复技术水平,也可以为文物的修复和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理想的存储环境可以有效缓解藏品的老化过程,保证博物馆藏品的存储质量。为此,基层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区、县政府对设施建设的支持,并建立评估和管理制度,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保护藏品。鉴于基层博物馆普遍忽视文物收藏的日常管理,缺乏专业保管人,收藏登记不规律,分类记忆不科学,存放环境混乱的现状,基层博物馆必须组建专门的藏品存储团队,通过系统培训,加强藏品管理。推进馆藏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钥匙。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能提高藏品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还能促进博物馆、学校和其他文化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除了静态展示外,基层博物馆还要探索藏品的利用方式,以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促进文旅融合,完善文创产品开发和经营。文创产品的开发旨在巧妙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创作元素相结合,适应不同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基层博物馆在线展示和销售高质量文创产品,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关注,提高公众对基层博物馆的认识,还可以有效缓解博物馆免费开放面临的资金压力。因此,大力发展文创产品至关重要。
文化活动已成为振兴博物馆的重要手段。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文化创意产品可以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打造高品质的文创产品,一方面要与高水平的设计、研发、销售团队合作,共同打造能够深刻反映博物馆藏品和展览主题特点的复杂实用产品;另一方面要培养集设计研发、推广、营销于一体的专业团队。在当前文化旅游融合的背景下,基层博物馆应积极探索“文物+旅游”新模式,将博物馆融入旅游渠道,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功能,实现双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公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基层博物馆面临诸多挑战。基层博物馆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展览质量,优化环境,还要拓宽公众娱乐的新空间,从而丰富博物馆功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基层博物馆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以取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基层博物馆要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社会各方面建立广泛联系,多层次、多视角开展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基层博物馆要以丰富的藏品资源为基础,面向基层群众,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数字技术,打破传统的宣传教育模式,探索多样的文化交流方式。基层博物馆还应建立志愿者队伍,促进文化传播,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品牌,有机结合不同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服务体验。
(作者单位:肃北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