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路岛 寻迹 淳仁天皇
作者: 王新生明石海峡大桥神户一侧桥下是孙文(孙中山,在日本,孙文的名字更为人知)纪念馆,最初是华侨商人吴锦堂的松海别庄,1913年,孙中山访问神户时在此举行欢迎会。1964年,吴锦堂之孙将其捐给当地的华侨委员会,1982年,华侨委员会捐给兵库县,1984年,孙文纪念馆正式开放。
孙文(孙中山)纪念馆

淳仁天皇陵

暑期前往日本四国岛田野调查,从关西国际机场入境后乘中巴经大阪、神户,过明石海峡大桥后进入淡路岛。
淳仁天皇

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震中是在淡路岛,但未留下明显痕迹。岛上风光旖旎,不仅有历史景观、设计景观、主题公园,还有众多海滨浴场,非常适合度假。
钩心斗角的皇权之争
尽管淡路岛现在隶属兵库县,但江户时代为德岛藩领主所有,岛上保留至今的城堡为其家臣居住,现为私人领地。淡路岛在古代令制国下为淡路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流放的淳仁天皇死在此地。
淳仁天皇(日本第47代天皇)遭流放的原因之一是皇位继承,渊源可追溯到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别名中大兄皇子)与天武天皇(日本第40代天皇,别名大海人皇子)。天智天皇在历史上十分有名,是645年“乙巳之变”的主谋,铲除独揽国家大权的苏我家族,模仿唐朝推行“大化改新”: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按照国、郡、里的行政区划将地方纳入国家体制;实施公地公民政策,将土地分给耕种者,征收地租。
当时朝鲜半岛有3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日本与百济关系密切,甚至出兵援助,但在663年的“白村江之战”(唐朝与日本于白江口即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中,日本水军被唐朝、新罗联军消灭。672年,天智天皇去世后,其子大友皇子即位为弘文天皇,其叔父大海人皇子窥探其皇位,经“壬申之乱”内战后取而代之,第二年大海人登基为第40代天武天皇(历史上第一位自称天皇者)。
天智、天武两代天皇精力旺盛,不仅做了很多制度性建设(传统说法称推动日本历史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而且妻妾成群,儿孙满堂。结果这些孩子们钩心斗角,看来子女多也不见得都是好事。
杨贵妃墓

护王神社

春日大社

天武天皇去世之后,经历了天智系的持统女皇、天武系的文武天皇、天智系的元明女皇、天武系的元正女皇和圣武天皇(修建著名的奈良东大寺及其铜佛者)。圣武天皇儿子早逝,只好立女儿安倍内亲王为继承人,749年让位给女儿,为第46代孝谦女皇。
藤原家族渗透皇权
淳仁天皇遭流放与藤原家族关系也极大。藤原家族的始祖为中臣镰足,贵族子弟,曾担任过掌管神道祭祀的官员,对推行佛教的苏我家族不满,大力支持中大兄皇子搞政变,是“乙巳之变”的最大助力。政变后任内大臣,去世前封正一位的大紫冠,天皇赐藤原姓。其子藤原不比等,官至右大臣,参与编纂《大宝律令》及《养老律令》。同时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文武天皇及其子圣武天皇,对朝政拥有较强的政治影响力。
720年,藤原不比等去世,天武天皇之孙长屋王成为政界的最高首领。729年,藤原不比等的4个儿子设计逼死时任左大臣的长屋王,破例立姊妹光明子为圣武天皇的皇后(即光明皇后,第一位出自臣家的皇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称皇后者),藤原家掌握了朝政大权。737年,日本流行天花,四兄弟均染疾去世,但藤原家族分为武智麻吕的南家、房前的北家、宇合的式家、麻吕的京家。
武智麻吕的次男藤原仲麻吕以光明皇后为后盾,官位急速上升,打败最大政敌橘诸兄左大臣,他力推大炊王为皇太子。大炊王也属天武系,但其父舍人亲王为天武天皇的第六个儿子,而他又是舍人亲王的第七个儿子。大炊王3岁时丧父,没有得到官位,几乎没有存在感。好在借宿仲麻吕家中,又娶了仲麻吕早逝长子的寡妇为妻。
白峰神宫

仲麻吕的强势做派遭到政敌的强烈反对,橘诸兄之子奈良麻吕联合一群人计划发动政变,不幸泄密惨遭失败,为首者被处死刑,443人受到严厉处分,此为757年的“橘奈良麻吕之乱”。此后仲麻吕成为最高权力者,第二年,孝谦女皇(光明皇后的女儿)让位给大炊王,大炊王即位为47代淳仁天皇,时年25岁。
仲麻吕大权在握,实施了一些轻徭薄赋的德治政策,追随唐朝修改行政机构名称,计划支援在“安史之乱”受难的唐明皇(也许由此诞生了杨贵妃流亡日本说),甚至将自己的姓氏加上“惠美”二字,名字加上“押胜”二字,两个词汇均带有唐风味道。
清水寺

760年,仲麻吕成为皇族成员以外担任太政大臣的第一人,可谓“位极人臣”。正所谓“泰极否来”。同年,光明皇后去世,这对仲麻吕打击极大。更加不幸的是,和尚们也参与到政治斗争中来了。
佛教势力卷入争斗
佛教在6世纪传入日本,奈良时代形成“南都六宗”,即律宗、华严宗、三论宗、成时宗、法相宗、俱舍宗。当时的僧人为“国家公务员”,与政治关系密切。尽管孝谦女皇退位后为上皇,但她宠信为自己治病的道镜和尚,实则拉拢佛教势力抗衡仲麻吕。仲麻吕唆使淳仁天皇规劝上皇,结果激怒上皇,孝谦不仅出家为尼,宣布剥夺天皇权力,甚至进一步提拔道镜为管理寺院的高官“少僧都”。
鸣门漩涡

从淡路岛到德岛县鸣门市的大毛岛之间建有横跨鸣门海峡的大鸣门桥,1985年建成通车。桥下有『鸣门漩涡』,即濑户内海与太平洋之间的水面落差在大鸣门桥下形成漩涡,是四国岛五大著名观光点(鸣门漩涡、道后温泉、高知城、寒霞溪、天使之路)之一。有大鸣门桥肯定有小鸣门桥,在大毛岛南端,1964年建成通车,过桥后正式踏上四国岛的土地。
神护寺

59岁的仲麻吕只好铤而走险,计划发动兵变,秘密泄露后,他逃出京城,辗转各地。最后仲麻吕夫妇被官兵捉拿并斩首,全过程只有一周时间,此为764年的“藤原仲麻吕之乱”(亦称“惠美押胜之乱”)。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尽管淳仁天皇没有参与政变,终究受牵连,被迫退位,作为大炊亲王,封为淡路公,流放淡路国。不少朝廷官员去看望废帝,都城内也有希望恢复其帝位的政治势力,感到威胁的孝谦命令当地官员严厉监管。765年,废帝试图逃跑,被捕后第二天去世,很有可能遭到暗杀。
孝谦上皇重新即位为48代称德天皇,是历史上唯一以僧尼身份担任天皇者。道镜跟着水涨船高,女皇访问其故乡,提拔其为太政大臣禅师、法王。但道镜仍然不满足,托宇佐八幡神宫(大分县)神灵之口称自己应即位天皇。女皇也不敢做主,派遣和气清麻吕(日本奈良时代末期至平安时代初期的高级官僚,平安京的修建者)前往考察,道镜派刺客尾随,据说中途和气清麻吕被野猪所救,结果自然是压制了道镜的野心。770年,称德天皇去世,尽管做了两任天皇,但既没有结婚,也无儿女,天武系到此结束。道镜被贬至地方寺院,默默去世。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