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

作者: 王新生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0
纪贯之

进入高知县,夜泊高知市本町。自然想起平安时代低级贵族纪贯之(872—945年,随笔作家与和歌圣手),在这里做过4年的“国守”,回京途中留下意义深远的《土佐日记》——古代令制国下此地为土佐国。

等级森严的行政体制

如果将日本历史分为古代、中近世、近代、现代的话,其主导社会的政治势力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划为贵族、武士、军人、官僚。学习日本近代以前历史较为麻烦,官位、官职、位阶等十分复杂。简单地讲,官位由官职、位阶构成,官职是行政官僚在政府中的任职,位阶是指贵族所属的等级。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1
1298年,《东征传绘卷》第四卷局部,纸本设色,高37.3厘米,日本重要文物。从7世纪初到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十几批遣隋使和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制度与文化。7世纪前后,日本模仿唐朝逐步建立国家行政体制,到平安时代(794-1192年)初期趋于完善。《东征传绘卷》描绘的是曾经东渡日本传道的中国唐朝高僧鉴真的故事。

7世纪前后,日本模仿唐朝逐步建立国家行政体制,到平安时代(794—1192年)初期趋于完善。这受到了历史上著名的遣隋使、遣唐使的影响,特别是遣唐使,到中国来的日本留学生、留学僧将其学习成果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太政官为最高中央行政机构,有10个职位,最高官职为太政大臣,统辖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等8个省,行使政务。各省官员分为长官、次官、判官、主典4个等级,通称“四等官制”。尽管神祇官与太政官同为最高官厅,但其地位与八省相同,通常由皇室的亲王担任其职务,主管宗教事务。

与此同时,平安时代贵族分为30个等级(位阶)。三位以上称为公卿,为高级贵族,从五位下以上为中级贵族,正六位上以下为下级贵族。按照惯例,生前不授予正一位,平安中期以后不再授予正六位以下位阶,因而正六位为最低贵族。平安时代,公卿贵族通常由2名大臣、4名大纳言、7名中纳言、8名参议、5名非参议构成,大体上保持在30名以下,“摄关政治”(平安时代中期的政治体制,具体指藤原氏以外戚地位实行寡头贵族统治的政治体制)鼎盛时期,藤原家族成员占三分之二;四位、五位的中级贵族大约有900名左右,下级贵族大约4000名左右。所有贵族合计5000人,加上家属大约2万人。平安时代日本人口600万,贵族阶层的比例大约为0.3%。

世袭制下的人才晋升

贵族的收入分为官职、位阶两部分,高级贵族即使不担任官职,从位阶得到的收入也可以保障其富裕的生活;对中级贵族来讲,比起中央行政机构的职务工资来,到地方做各个令制国的国守得到的收入更多,但900个贵族争夺66个国守,概率大体为十四分之一;理论上讲,下级贵族也可以担任中小国的长官,但可能性较小。2024年播出的大河剧《致光之君》中,主人公紫式部的父亲藤原为时于986年卸任六位藏人官职后10年没有获得工作。后因女儿紫式部与最高权力者藤原道长关系亲密,走了后门,升为正五位下的位阶,被任命四等小国的淡路国守,后在道长关照下改为属于一等大国的越前国守。紫式部出身低微,即使与道长有情,也不能成为其正妻,但这位才女又不甘心做小妾,后来成为同为六位藏人的藤原萱孝的第四位妻子。萱孝为人机灵,就任二等上国的筑前国守后升为从五位上的位阶,后来又升为正五位下的位阶。

海上钓鱼图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2
后世以纪贯之的和歌创作的浮世绘。纪贯之诗作独具一格,是古代日本屈指可数的大歌人,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被尊为“诗圣”“歌仙”,是日本第一部敕选集《古今和歌集》主要编撰者,并撰写《新撰和歌集》,是一位多产的和歌作者。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3
歌川广重描绘的土佐国时期的海上鱼钓。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4
位于高知县南国市的纪贯之邸遗址。

由此可见,尽管有荫位制,即世袭位阶,但具有才能者经过努力还是可以逐渐提高位阶,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菅原道真(845—903年)。道真在式部省管辖的大学寮成绩优秀,在校即获得正六位下的位阶,开始其官僚人生。他最初的职务是下野国权少掾,是国司的三等官,下野国是大国,大体上是从七位的官职,但可以不赴任。其后,道真升为正六位上,任二等官的治部省玄蕃助,具体业务为寺院、僧尼、外国使节等的管理,后任中务省少内记,其职责是撰写诏敕等文书,工作十分重要,顺利升为从五位下后转任兵部省、民部省少辅,升为从五位上后,兼任加贺权守,进入贵族行列,时年39岁。道真在二等上国的赞岐国守任上升正五位下,归京后就任天皇私人秘书机构的藏人所长官,得到天皇的欣赏,担任左中弁,连升两级为从四位下。担任左京行政长官及式部省次官后就任参议,成为决策体制成员,即使没有达到从三位,但已进入公卿行列。道真55岁任从二位的右大臣,也许上天妒才,他在与藤原家族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左迁为九州大宰府帅,相当于禁闭的闲职,很快去世。其后道真的怨灵出没京城,频繁托梦为自己修建神社,直到议论国家大事场所的皇宫清凉殿遭雷击,三分之一参加者死伤,醍醐天皇连惊带吓很快去世后,惊恐的朝廷不仅恢复其右大臣称号,甚至给予正一位的太政大臣位阶,并建北野天满宫安抚其怨灵。

天满宫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5
平安时代中期公卿、学者菅原道真在与藤原家族的斗争中失败后很快去世,为安抚其怨灵,朝廷修建天满宫。江户时代,道真演变为文神,掌管对人生至关重要的考试环节。正因如此,全日本有1.2万家天满宫,京都的北野天满宫是大本山。
在土佐国回望纪贯之6
2024年播出的大河剧《致光之君》中,主人公紫式部的父亲藤原为时于986年卸任六位藏人官职后10年没有获得工作。后因女儿紫式部与最高权力者藤原道长关系亲密,走了后门,升为正五位下的位阶,被任命四等小国的淡路国守,后在道长关照下改为属于一等大国的越前国守。

江户时代,道真演变为文神,掌管对人生至关重要的考试环节。正因如此,全日本有1.2万家天满宫,京都的北野天满宫是大本山。神宫内特定区域挂满了许愿牌,愿望均为考上理想的大学。尽管一个季节整理一次许愿牌,但依然堆积如山,可见日本人在“学而优则仕”的独木桥上也是不遗余力。

官吏中的和歌圣手和随笔作家

平安时代按照收获水平将各地分为大国、上国、中国、下国等4个等级。纪贯之担任三等中国的土佐国守,实际上油水不大,但其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依靠才能逐渐提高位阶。905年,他奉醍醐天皇之命参与撰写《古今和歌集》,并做假名序,得到天皇的赏识,第二年任越前国权少掾,917年升位阶从五位下,进入中级贵族行列,任加贺国次官,930年任土佐国守,奉醍醐天皇命撰写《新撰和歌集》。任期结束后归京,担任式部省玄蕃头,升从五位上后任宫内省木工权头,不久去世。

纪贯之与前述藤原为时、藤原萱孝差不多,在中下级贵族边缘游动,但纪贯之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影响力要大于后两位。不仅冠有“诗圣”“歌仙”的名誉,其撰写的《土佐日记》也成为不朽之作。934年土佐国守任满前,纪贯之不满8岁的小女儿突然病逝,他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踏上归程。其后,纪贯之将返京旅途55天中的经历和见闻写成旅行杂记,配有许多和歌,描述一路上的快乐和悲哀。当时日本贵族男性均使用汉文书写,但《土佐日记》全篇使用假名文字,假托女性的口吻写成,同时引用了大量民间口语,使假名首次与日常语言相结合,被公认为后世物语、平假名日记等散文文学的先驱。                                      (责编:刘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