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约护士”吴秀娟:行走10万公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作者: 梧桐雨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人口将近3亿,65岁以上人口的慢性病发病率高达89%,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超过4000万。很多老人的孩子不在身边,出院后却又需要定期护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如今,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应运而生:通过手机预约专业护士上门,在家就可以完成医疗护理。这些专业护士被称为“网约护士”,吴秀娟便是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7年中,她背着药箱行走了10万公里,为6000多位病友提供服务,在平凡的护士岗位上,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前不久,她还登上了2024年“湖南好人榜”。

成为湖南省首批 “网约护士”
吴秀娟是一位80后,出生在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的一个农民家庭。2004年,她从长沙卫生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工作。
2015年,家住偏僻农村的彭老汉因意外事故成了植物人。彭老汉的老伴去世多年,大儿子患有抑郁症,28岁的女儿只好辞去工作,在湖南省人民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专门照顾父亲。在此期间,每月高昂的费用、来回搬运父亲的艰难,让她不堪重负,甚至多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吴秀娟得知消息后,非常同情这位孝顺的姑娘,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吴秀娟让女孩先把老人送回老家疗养,自己利用休息时间,每月上门给老人更换胃管。这相当于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以此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两年的时间里,吴秀娟无数次奔波于长沙和醴陵之间,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她的行为感动了身边很多人,大家纷纷为彭爷爷捐款捐物。就这样,吴秀娟坚持了700多天。
在工作过程中,吴秀娟发现一些老年病人出院后,仍然存在很多护理难点,家属根本没办法处理,只能再次来医院做治疗和护理。这不仅要花不少钱,还让患者来回折腾。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请专科护士上门服务。可是这又缺乏相应政策依据,医院无法提供这种便捷的服务。
值得庆幸的是,很快,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有了政策支持,2017年5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正式成立了“医护+居家照护”小组。吴秀娟作为资深护士,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有幸成为首批学员,并第一个开启了“网约护士”服务。
年过七旬的患者李莉,在医院做完肝胆手术出院后身上插着引流管、导尿管等,生活极为不便且这些导管每隔一段时间就得维护。有一天,负责照顾她的女儿发现,母亲胆管引流管周围皮肤上的敷料发生了位移,需要处置。但导管维护需要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来操作,如果频繁往医院跑,老太太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还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于是,女儿就想到了在母亲住院期间结识的护士吴秀娟。经过交流,在吴秀娟的指导下,她在手机上下单预约了上门服务。
接到预约单后,吴秀娟走进科室库房,打开统一配发的居家护理箱,整理好需要携带的耗材和相关物品,赶到了李奶奶家,为她进行导管维护。
患者心中的温暖“天使”
今年70岁的患者李先生,家住长沙远郊的农村,前不久刚刚做过手术。老人年纪大了,又患有基础疾病,医生为他实施了相对安全、创伤小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和胆管探查术。虽然达到出院标准回到了家里,但后续还需要进行T管护理。T管是胆道结石手术在胆道探查时使用的胆道引流管。它的短臂放在胆管内,而长臂则作为胆汁的引流管,将胆汁引出体外。
李先生的儿子在外地上班,没有和老人同住。因T管护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他担心父亲无法正确操作,就通过互联网医院“下单”,请吴秀娟上门护理父亲。
赶到李先生家后,吴秀娟换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开始认真地检查李先生的伤口周围及T管引流情况。吴秀娟小心翼翼地为李先生撤除胶布及敷料,再快速给伤口换药,接着用生理盐水对T管进行冲洗,最后更换引流袋。
护理结束后,吴秀娟嘱咐李先生说:“这几天不要剧烈运动,饮食要清淡,有不舒服要随诊。” 她还安慰老人静心休养,这让李先生倍感体贴和温暖,他连声向这位白衣天使道谢。
吴秀娟说,不管在农村还是城市,有很多像李先生这样的老龄患者需要护士上门服务。不少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网约护士”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
有时,吴秀娟也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2019年4月的一天傍晚,她突然接到一个加急订单。原来是一位家住湘潭的患者,在医院做完肝胆手术回家后,未遵医嘱擅自扯动引流管,致使管道引流不畅,伤口存在感染风险。吴秀娟获悉后立即赶赴湘潭。
到了那里,吴秀娟急忙按照技术流程给患者更换引流管。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细致,她先消毒引流管、弯盘、镊子,然后一只手持纱布托住引流管,另一只手用镊子夹住引流管前端,将引流管沿着患者鼻孔慢慢送往咽喉……最终顺利完成引流管更换。患者一家非常感动,称赞她是暖心的白衣天使。
一般情况下,护士上门都会背着护理箱,吴秀娟却拖着一个醒目的大箱子。因为需要她上门服务的患者特别多,她往往是半天就要跑五六家,需要携带的物品多,所以特意定制了一个大号护理箱。
在护理服务中,吴秀娟还遇到过许多让自己感动的事。有一次,她下班后带上护理包从医院出发,赶往十几公里外的患者家中。正当她在楼下向邻居打听患者的确切住处时,一位老奶奶已迫不及待从二楼窗口探出头来喊道:“你总算来了,刚才老头子还在念叨你呢!”

原来,老爷爷因为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多种疾病长年卧床,用老奶奶的话说就是“一个80岁的照顾另一个80岁的,实在力不从心。”
前一段时间老爷爷因脑梗死住院,回家后,由于老伴的精力和体力有限,老爷爷身上出现了压疮。而子女们又都忙于工作,无法回家照看。无奈之际,老太太想到出院时护士说有需要可以在手机上下单预约护士进行上门护理。可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只好请别人帮忙下单。
吴秀娟走到患者床前,对创面进行清理,换完药后,又对老奶奶给予了专业的减压及换药指导。考虑到老奶奶独自照顾老伴实在艰难,吴秀娟又给老人的儿子打了电话,建议他为老人请个保姆。对方欣然答应,还对吴秀娟表示了感谢。老奶奶听到他们的通话后,终于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放。
在和老奶奶交谈时,吴秀娟了解到这是一对非常恩爱的老夫妻。他们曾多次遭遇不幸,但两人始终不离不弃、风雨同舟。如今两人都已80岁高龄,依然深爱着对方。这种淳朴的爱情,令吴秀娟深受触动。
风雨无阻行走10万公里
吴秀娟一直把患者当亲人对待,她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认可,很多老人成了她的“回头客”。这些老人远在异乡的子女,也很放心地把父母托付给吴秀娟,这种信任给了吴秀娟很大的鼓舞。
家住本市的杨林夫妇,儿女都在外地工作,她为两位老人服务了好几年。长期的相处和互相信任,让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想到吴秀娟这位贴心的“闺女”。李奶奶去世时,正赶上疫情,子女们都无法回来为母亲操办丧事,是吴秀娟帮忙联系了殡仪馆。她亲自给李奶奶擦洗身体、换上寿衣,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这件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2023年7月,杨老先生又突然在家摔倒引发脑出血,必须在黄金3小时内进行抢救。保姆第一时间通知了吴秀娟,吴秀娟赶忙嘱咐保姆不要随意搬动老人,自己则一边拨打120,一边往杨老先生家里赶。等她赶到时,救护车也同步到达。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吴秀娟提前通知急诊科做好准备。因抢救及时,杨老先生经过治疗恢复得很好,吴秀娟颇感欣慰。
吴秀娟深知,每一次接单都是对患者的一份责任。因此,一旦接单,不管她遇到什么困难,都必定按时上门。有一次,长沙下暴雨,为了不耽误给患者更换导尿管,她冒着狂风暴雨赶到老人家时,浑身都湿透了。看到这一幕,70岁的患者及家属感动得热泪盈眶。
家住长沙的李女士说,以前去医院给父亲换导管,得先找几个人帮忙把老人搬下楼。去了医院还得挂号、排号,怎么也得折腾大半天,老人遭罪,儿女们也头疼。现在只需在手机上预约,就有护士上门护理,真是太方便了!
见惯了生老病死,吴秀娟更加明白这份职业的重要性,这也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她坦言,虽然有时候会很累,但每当看到患者因为自己的护理身体有所好转,她就会有一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吴秀娟的悉心护理下,许多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家庭也再次充满往日的温馨。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职业的伟大,为网约护士树立了榜样。
随着“互联网+护理”模式在全国逐步推广,2023年,吴秀娟又受邀前往江西、广西、西藏等地,为同行们授课。更可贵的是,她不仅传授具体的操作方法,还分享自己是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心得。
做网约护士7年多,吴秀娟走了10万公里,服务人次超过6000。她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为5名植物人上门护理,其中最远的地方开车需要3个多小时。吴秀娟说:“我跑一跑,这些病人就不用来回跑医院,即使再辛苦,也值得!”
深耕临床护理领域20余年,吴秀娟荣获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典型先进个人、互联网优质明星服务护士等诸多荣誉。前不久,她又登上了2024年“湖南好人榜”。吴秀娟在平凡的护士岗位上,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责编/伊和和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