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

作者: 赵四

 奥赫里德湖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0
13世纪的圣约翰东正教堂位于奥赫里德湖南面。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是创建于1962年的“斯特鲁加诗歌之夜”(Struga Poetry Evenings),在北马其顿西南部著名的湖滨度假胜地斯特鲁加市和其附近的奥赫里德市未曾中断地举办至今,到2025年,诗歌节已64岁了。

“金花环奖”与“桥”奖

从第一届的斯特鲁加市诗歌节经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诗歌节,再到“国际”诗歌节,“世界诗歌之都”雄心萌生的转折点在1966年。这一年,诗歌节在组织和概念方面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同时创设了国际奖项“金花环奖”(The Golden Wreath)。前几届颁发给了在诗歌节期间由国际评审团选出的最佳诗歌朗诵作品,头两届的获奖者都是苏联诗人,首位是罗日杰斯特文斯基(Robert Rozhdestvensky),次年是民谣歌手奥库贾瓦(Bulat Okudzhava)。笔者是斯洛文尼亚诗人托马斯·萨拉蒙(Tomaž Šalamun,2009年“金花环奖”得主)的主要汉译译者,在他的讽刺诗作《鳟鱼》的诗句中,我早已熟识了奥库贾瓦这位苏联人民歌手。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1
1966年“金花环奖”得主——苏联诗人罗伯特·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奥库贾瓦穿着黑色尖头鞋。

他把一只脚搁在柳条椅上,

用出自他鞋中的

嘶哑嗓音歌唱

关于被压抑人民的恐惧。

1971年开始,“金花环奖”重新定位于颁发给一位杰出的世界级诗人的整体诗歌作品。此后获奖名单上,就屡屡出现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了,比如W.H.奥登、聂鲁达,汉语诗人也一样在“金花环奖”的视野之内,1998年绿原获奖,2015年北岛获奖。

2003年,斯特鲁加诗歌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设立了另一个国际奖项——“桥”奖,用于奖励年轻作者的首部诗集。北马其顿国内最高诗歌年度诗集奖米拉季诺夫兄弟奖(“Brakja Miladinovci”)也同时在诗歌节内颁发。2024年获得该奖项的是时年73岁的优雅的女知识分子诗人卡提察·克拉夫科娃(Katica Kjulavkova)。同年8月底(2024年诗歌节节期在8月22日至26日),我和其他几位中国诗人一道参加“中马诗人对译”项目,在湖深似海的奥赫里德湖畔(斯特鲁加市位于湖北岸),我们面对面地互译了卡提察和其他几位北马其顿诗人的诗作,同时也见证了卡提察在诗歌节闭幕式上的受奖高光时刻。

黑德里姆河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2
2014年获得“桥奖”的英国诗人哈里·曼和“桥奖”纪念碑的合影。

看着山丘环抱中奥赫里德湖桃源仙境般引人出神的湖景,我们都深感卡提察的《落日时分,轻柔地》一诗可谓其来有自,这一片风光在四时光影的微妙变幻中透明纯净,再配上崖边那座13世纪的粗粝红砖圣约翰东正教堂,画面美到惊人,诗人准确地传递出浸沐于此的人亘古不变的诗情,源于那景致本身就是诗。

光,在夕阳落山时

最为轻柔,

在天地间

留下静穆的余晖。

此刻实景近于幻影,

黄昏走入深处。

……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3
2017年第56届斯特鲁加诗歌之夜开幕式,每年诗歌节的活动都会在黑德里姆河的桥上举行。

与亘古不变的风景不同,人类起起伏伏的历史故事从来受着各种意识、观念的左右。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创设的20世纪60年代正处于冷战时代,当时的世界在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民族和其他方面均处于分裂状态,作家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斯特鲁加诗歌之夜传播诗歌及其价值,在分裂的世界中承担着重要的“弥合”使命。一直以来,它都像一座真正的“桥”,连接着世界上所有语言创作的诗歌。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4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回应冷战的文学行动亦在孕育,1967年,英国诗人特德·休斯在伦敦南岸中心创设了伦敦国际诗歌节,他在宣传册上写道:“全球统一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其绝对的必要性才刚刚到来,就像太阳突然发生的剧烈变化。”同年,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和丈夫保罗·安格尔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发展出日后享誉全球文学圈的驻站项目“国际写作计划”。1976年,全球300多名作家联合提名聂华苓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称他们是“实现国际合作梦想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组织的建筑师”。这体现出诗人、作家们的文化责任心和担当勇气,在政治分裂的地方,文学、诗歌立志于撕开铁幕,破冰弥合。

斯特鲁加以被历史选择的奇妙方式成为世界诗歌地图上一个不能绕过的地方,率先成为当代诗歌流派、全世界所有最重要的诗歌成就的展示中心之一。在这里,诗歌能够促进和鼓励不同语言、国家、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这也是迄今闭幕式一直都在黑德里姆河(Black Drim)河口的桥上举办颁奖典礼和闭幕式朗诵会的原因,由“桥”架设起的国际诗歌聚会,既是现实场景,也以其象征性的名称反映了诗歌节设立的意图。

笔者曾应邀在2014年参加了第53届斯特鲁加诗歌之夜,那一年获得“金花环奖”的是韩国诗人高银。2024年法国诗人让-皮埃尔·西蒙安(Jean-Pierre Siméon)获奖。在特鲁加诗歌节上,你很可能意外地遇到前来聆听诗歌朗诵的总统。宣布西蒙安获奖的圣索菲亚教堂专场朗诵会上,北马其顿现任总统戈尔达娜·西莉娅诺夫斯卡-达夫科娃(Gordana Siljanovska Davkova)赫然在座,而每一个同时进入圣索菲亚教堂的观众,既没遇到清场,也没遇到安检,甚至朗诵会后你还可以和总统合影。总统来此,只为祝贺获奖诗人,专程听朗诵,话筒全程留给朗诵的诗人们、表演者、主持人。

除大型的开幕式、闭幕式,特别的金花环奖诗人种树环节(在诗人公园里自己的纪念碑匾旁)之外,诗歌节主要的活动便是朗诵、研讨,有些场次会有多媒体艺术形式的配合。不过令人难忘的朗诵场地多是那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环奥赫里德湖古老教堂、修道院。在圣约翰教堂观景平台,某个奥赫里德八月里的最美落日是听着各语言诗歌的韵律节奏沉入湖中的;在近阿尔巴尼亚的圣瑙姆修道院午后庭院的阴凉地里,置身诗人群中,一只漫步的孔雀看上去也像一位明艳的诗人代表……

弥合之城奥赫里德

如今诗歌节的很多活动在奥赫里德市举办,这座位于北马其顿西南部的古城,靠近阿尔巴尼亚边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奥赫里德湖东北岸,其最著名的中世纪教堂圣索菲亚教堂(Sveta Sofia Cathedral)堪称国家教堂,重要的文化活动常常在这里举办,这里是每年的斯特鲁加金花环奖诗人的“获奖者肖像”专场朗诵会会场,朗诵间隙,穿插着古典音乐、歌剧或民族音乐的表演。听众与满室古老斑驳的湿壁画共同见证诗人的荣耀一刻。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5
2024年“金花环奖”得主法国诗人让-皮埃尔·西蒙安。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6
图中着紫裙者为北马其顿现任总统达夫科娃,左侧两位女士为参加中马诗人对译项目的中国诗人赵四(左一)、吕约。

奥赫里德曾享有“巴尔干的耶路撒冷”之誉,小城最多时有过365座教堂,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对整个保加利亚斯拉夫化的历史有所了解。马其顿彼时所属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之所以皈依了东正教而非天主教从而使保加尔人开启了斯拉夫化历程,正是因为东正教允许建立奥赫里德独立牧首来管理王国教务,而天主教不允许。皈依之后,保加利亚庇护圣西里尔兄弟的门徒从大摩拉维亚来此传教,以格拉哥里字母(古西里尔字母)标记古教会斯拉夫语,发展出斯拉夫文字,使保加利亚成为斯拉夫文化的传播中心,奥赫里德便是中心里的中心。走在奥赫里德或北马其顿境内,经常能看到一对双人雕像,那便是创立了古西里尔字母的圣西里尔兄弟。南斯拉夫语言文字也演变成了三种使用西里尔字母的语言: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圣索菲亚教堂

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诗歌节7
奥赫里德市内的中世纪教堂圣索菲亚教堂,这里是每年的斯特鲁加“金花环奖”诗人专场朗诵会的会场。

笔者2014年在斯特鲁加市街头,曾拍到一个抗议标牌:“给斯特鲁加诗歌之夜:保持安静,尊重我们,请说阿尔巴尼亚语……斯特鲁加市56.8%的人口是阿尔巴尼亚人。”曾致力于弥合思想,创造诗歌大同世界的北马其顿斯特鲁加,自身却难免于不时被民族、语言的撕裂所侵扰、毁伤,在我眼中,它身上更多出了一份负难前行的悲壮之气。

(责编:南名俊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