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传奇故事

作者: Rena Wong

一碗面的传奇故事0

方便面作为简易便捷的餐食,几乎成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然而,这样一种看似日常的食物,背后却有着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

在前往横滨著名的“红仓库”的路上,无意中看见路边一座现代感十足的方形建筑,原本以为是某个先锋企业的办公大楼,走近一看才发现,橱窗中展示的是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弯曲的管道纵横穿行,几个不同颜色的阀门散布其中,无数盒方便面在管道上滑行。几只可爱的黄色小鸡点缀其间,给冰冷的生产线增添了几分童趣和生命力。一个巨大的杯装方便面矗立在正中间。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我绕到了建筑的正门,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一座方便面博物馆。作为方便面的“重度爱好者”,我一头扎进了这个方便面的世界。

一碗面改变了世界

走进博物馆(全称安藤百福发明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的售票处和纪念品商店,各种可爱的方便面周边琳琅满目。忍住了“买买买”的冲动,转身径直踏上长长的阶梯,挑高的空间仿佛是音乐厅的大堂,来到博物馆的二楼,就进入了方便面的世界。迎面而来的一间巨大的方便面墙,墙上整齐地摆放着从1958年“鸡汤拉面”诞生以来,各个时期、不同产地的方便面,至少有上千个品种,它们就像一个个时光见证者,向人们展示着方便面从诞生以来的历程。从日本传统的鸡汤面到韩国的“网红”火鸡面,从极具中国色彩的老坛酸菜面到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椰香咖喱面,甚至在方便面不那么流行的欧美,都有专门推出的奶油蘑菇面和堪称“黑暗料理”的焦糖方便面……这些方便面的包装风格各异,包装袋上展示的不同食材、印刷的不同文字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在讲述着饮食文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与融合。从最原始的袋装面,到杯装、碟装,每一种包装的变化似乎都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一碗面的传奇故事1
杯面展示墙

展厅对面,一座金色雕像立在墙边: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手中拿着一盒方便面。他就是方便面的创造者——安藤百福。安藤百福出生在中国台湾,原名吴百福,小时候家境比较优越,后来靠着自己的经商才能逐步将生意做到了日本。虽然比较富裕,但当时的安藤百福在日本依然属于社会地位很低的人,还曾经两次被诬陷入狱,导致家产大幅减少。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食品短缺,人们工作一天最大的享受就是在街边吃一碗热气腾腾的拉面。于是安藤百福发现了商机:“能不能让人不用在寒风中等待,回到家中也能吃上一碗热面呢?”带着这个念头,他在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木屋中开始了研究。

在二层的一角,可以看到一比一还原的一间小屋模型,木质的屋子有些破旧,旁边是一间鸡舍,一辆自行车随意地靠着外墙,门外还有正在晾晒的面条。走进屋内,一个工作台、一台老式的制面机和一口大铁锅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各种小工具见缝插针地散落在桌面上。在这个连转身都很困难的狭小空间中,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食品悄然诞生。

发明的过程是艰辛的,安藤百福在这间小屋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为了开发出带有味道的面条,他先试着用汤汁和面,结果将面团放入制面机时,面条变得破烂不堪;后来他尝试把面条蒸熟之后泡在汤里,但这样又会变得很黏,很难干燥。经过反复地试验,他想出了用喷壶将汤喷在面上的方法,喷一点儿让面条干燥一会儿,尽量将汤的味道留在面条上。而对于汤的选择,安藤百福使用了鸡汤,一方面是由于自家养鸡,鸡汤比较容易获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的儿子因看到烹饪鸡肉的过程后十分害怕,就不再吃鸡肉了,只吃鸡汤熬制的拉面。

一碗面的传奇故事2

“有味道的面条”实验成功后,如何长时间保存并且能够即刻食用就成了关键问题。在天妇罗(在日式菜点中,裹上面糊炸的菜被称作天妇罗)的启发下,安藤百福选择了用油炸的方式来解决最后的问题。面条经过油炸后迅速脱水定型,并形成很多微小的孔洞,在加入沸水后,这些孔洞将热水吸收,迅速恢复柔软。为了防止面条在油炸的时候散开甚至破裂,他还发明了用铁丝制作的模具,让面条在油炸时也能保持形状。

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1958年,第一份方便面“鸡汤拉面”诞生了,此时安藤百福48岁。“鸡汤拉面”刚面世时反响并不强烈,但随着超市的逐渐普及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这种开水一泡就能吃到的食物开始走红。后来,安藤百福的公司再接再厉,发明了杯装方便面,在很多人看来,杯装方便面的发明完成了方便面的最后一块拼图。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小笑话,有人问:“为什么杯装方便面比袋装的要贵很多?”小贩回答:“袋装方便面你吃的是面,而杯装方便面你吃的是方便。”

一碗面的传奇故事3

杯装方便面开始逐渐在亚洲地区风靡起来,食品、容器、餐具都集合在一起,就算再忙碌,只要有开水就能吃上一碗有滋有味的热面条。人们开始爱上这种“杯面”,对于忙碌的人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碗面的幸福时刻?于是,方便面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随后,安藤百福改进了杯面包装的材料和工艺,让它不再烫手;在世界各地寻找当地人喜欢的食材,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方便面;在2005年,安藤百福的公司用真空冻干技术发明了“太空杯面”,让方便面在零重力的环境中也能舒展开来,方便面离开了地球,走上了太空。

方便面的“专属定制”

整个博物馆,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三层的体验区,在这里的孩子很多,他们可以亲手制作一份独一无二的方便面。在“拉面工厂”,人们会带上一条小鸡图案的黄色头巾,因为最初的方便面是鸡汤拉面,所以小鸡顺理成章地成了博物馆的吉祥物,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象。在不锈钢盆中加入面粉和水,然后就是手工揉面。之后将面团放到制面机上撵成薄片,切成面条,放入模具中蒸熟。接下来就是“传统”工艺——将面条打散然后喷上汤料,之后放入油锅中炸。就这样,一份纯手工方便面顺利出炉。

在体验区的另一边,则是展现创意的舞台。在这里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面杯,然后用彩笔在面杯上画上喜欢的图案,从这一刻起,这份泡面就已经走上了“专属定制”的道路,4种汤料任选其一,再从12种菜料中选择4种,算下来有5000多种搭配的可能性,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专属味道。有人迫不及待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泡面交给工作人员,现场冲泡吃掉,而我则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泡面放入气囊之中,包装留存。

没有吃到方便面的遗憾,在四层的面条街得到了“补偿”。在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口味的面条:经典的鸡汤面、火辣的冬阴功面、鲜美的海鲜面,当然还有家乡的味道——来自中国的牛肉面。将全世界的风情都融入一碗面中,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感受到家乡的温度,也许这才是方便面文化的魅力。

近些年,随着健康饮食概念的兴起和外卖市场的发展,很多机构纷纷唱衰方便面市场,认为这种方便食品在不久的将来会退出历史舞台。面对这种威胁,方便面也在不断地进化中,有些企业在方便面中使用了低油低盐的配方,有些企业用粗粮等健康食材制作面饼……自从诞生之日起,方便面就一直在改进升级,不断地适应人们复杂的生活模式和日渐挑剔的味觉。也许,这种不断进化的过程,才是方便面风靡世界经久不衰的法宝。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