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

作者: 林十之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0
蒂卡尔神庙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1
蒂卡尔遗址分布图

玛雅文明以其在天文、历法、建筑、艺术及文字等方面取得的极高成就,成为中美洲古代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文明。这一在雨林中发展起来的独特文明留下了诸多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建筑遗迹,散布在如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境内。在此篇中,我们将拜访中美洲最重要的几处玛雅遗址,探讨环境变迁和火山活动对玛雅文明发展的影响,同时走进当代玛雅人的生活。

蒂卡尔:古典玛雅的伟大都市

玛雅文明在约公元250年—900年的古典玛雅时期发展至鼎盛。位于危地马拉北部雨林中的蒂卡尔,即是古典玛雅最伟大的城邦之一。如果说卡拉克穆尔(位于今墨西哥坎佩切州)以建筑的庞大体量著称,帕伦克(位于今墨西哥恰帕斯州)以建筑的精美装饰著称,蒂卡尔则以建筑的高度著称。蒂卡尔拥有古代美洲最高的几座建筑,神庙虽然外观简朴,却高耸险峻,让人有“危楼高百尺”之感,仿佛玛雅的哥特式建筑。沿陡峭的阶梯爬上神庙顶端,俯视一望无际的雨林,那些玛雅“摩天大楼”的塔尖仍然突破树丛冲向天际。这让我不得不感叹,距今1000多年的玛雅先民,是凭借着怎样的意志力,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帮助下,于密林中用石块垒起了如此高峻的建筑。

蒂卡尔(Tikal)在玛雅语中的一种解释是“灵魂之地”,但这是否是它本来的古代名字,仍然存在争议。蒂卡尔在玛雅文字中的标志是绳结,因此有学者认为它在古代另有其名。蒂卡尔在前古典时期已有发展,当时的城市中心位于今遗址西南侧的“失落世界”(Mundo Perdido),以始建于约公元前600年的失落世界金字塔为中心。作为当时蒂卡尔最宏伟的建筑,这一金字塔在前古典时期不断扩建,直到250年左右增至约31米高。

强大的蒂卡尔王朝始于200年左右。但据遗址中的石碑31记载,378年,西部的人到此夺取了王位。石碑的正面是一位着特奥蒂瓦坎武士服饰的王的形象,特奥蒂瓦坎在今墨西哥城附近,距蒂卡尔1000多公里,是当时美洲中部规模最大的文明中心。蒂卡尔出现了诸多特奥蒂瓦坎风格的坡—平台结构,并装饰有雨神面具,说明蒂卡尔很可能是被特奥蒂瓦坎人统治。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2
前古典时期蒂卡尔的城市中心位于今遗址西南侧的“失落世界”,图为其中心始建于约公元前600年的失落世界金字塔。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3
前古典时期蒂卡尔的城市中心位于今遗址西南侧的“失落世界”,图为其中心始建于约公元前600年的失落世界金字塔。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4
带领蒂卡尔击败卡拉克穆尔,迎来复兴的可可王的头戴绿咬鹃羽毛装饰的华贵头饰的石碑雕像。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5
蒂卡尔的标志性建筑:可可王的墓葬神庙I,神庙左侧为皇家墓地,右侧为王宫和行政中心。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6
 可可王为纪念其王后所建的神庙II,位于神庙I的对面。神庙顶端的神殿中有绘有王后形象的门楣,又因为最上方平台的面具装饰,被称为面具神庙。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7

距蒂卡尔北部约100公里,今墨西哥境内的卡拉克穆尔(Calakmul),是古典玛雅时期的另一超级大城邦。两者数百年的争霸构成了古典玛雅的历史主线,其余各城邦往往依附两者之一参与到战争中,双方互有胜负。562年,蒂卡尔被卡拉克穆尔联合盟友击败,进入了长达100多年缺乏文献记载的暗弱时期。直到682年,昵称“可可王”的Hasaw Chan K'awil(天之秩序继承者)即位,蒂卡尔才迎来了复兴。695年,他打败了卡拉克穆尔,俘虏并斩杀其国王,蒂卡尔在他治下发展至鼎盛。蒂卡尔西侧结构N中的石碑16上,我们可以看到可可王头戴绿咬鹃羽毛装饰的华贵头饰的浮雕。

如今蒂卡尔最著名的建筑,耸立在遗址中心大广场两侧的神庙I和神庙II,均与可可王有关。高47米的神庙I是可可王于734年逝世后的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与其相对的高38米的神庙II,则是可可王为纪念他的王后而建。这座神庙顶端的神殿中有绘有王后形象的门楣,又因为最上方平台上的面具装饰,被称为面具神庙。可可王深爱着他的王后,她本来被安葬的家乡当时已处于敌对的卡拉克穆尔的控制中。可可王取回其遗骨,在蒂卡尔举行仪式重新安葬。在石碑16旁的圆形圣坛5上,可以看到立于左侧的可可王,右侧的卡拉克穆尔王让其取回其妻的遗骨。

可可王的子孙们仍不忘纪念这位蒂卡尔最伟大的王。741年,可可王之子为纪念他修建了高达64.6米的神庙IV,也是美洲古代最高的建筑之一。这一美洲古代最高耸的建筑也曾出现在1977年乔治·卢卡斯拍摄的名作“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外星场景中。

和其他玛雅城邦一样,蒂卡尔也定期举行仪式性球赛,遗址中心广场东南侧还保留有一座球场。中心广场南边的中心卫城是蒂卡尔的王宫和行政中心,北卫城则是皇家墓地,埋葬有诸多蒂卡尔的先王,也竖立了大量刻有王的肖像和铭文的石碑。869年,蒂卡尔最后一位有记载的王,在北卫城竖立了最后一块石碑11。这一伟大的玛雅都市,和古典玛雅诸城邦纷纷崩溃,玛雅文明的中心逐渐转移至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北部。脆弱的雨林生态系统,可能导致农业无法负荷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随之而来的干旱、瘟疫或是战乱,可能共同导致了古典玛雅诸城邦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崩溃。曾经的伟大与繁荣,盟友或敌人,皆被雨林慢慢吞噬,直到近代才被探险者重新发现。

科潘:南方的霸主

位于洪都拉斯西部、距危地马拉不远的科潘,是玛雅南部最大规模的都市。和蒂卡尔与卡拉克穆尔这样的超级大城邦相比,科潘的人口与建筑规模要小得多,也没有高大壮观的神庙。但科潘却以保存良好的石雕造像冠绝玛雅世界,让我们得以一窥美轮美奂的玛雅巅峰艺术。

科潘在古典时期之前便已存在,但我们对它历史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古典时期最繁盛的科潘王朝。遗址东侧神庙16前的四方石桌样圣坛Q,是科潘王朝的“王表”。圣坛侧面,科潘王朝的第一位王(426年即位)将火炬传给最后一位王(763年即位),其余14位王分列两侧,坐在自己名号的铭文上。圣坛上的开国之君亚克库毛(K'inich Yax K'uk' Mo')身着特奥蒂瓦坎风格的武士服饰,圣坛上方的铭文也记载着其与那个墨西哥高原文明中心的紧密联系。科潘可能和它的紧密盟友蒂卡尔一样,都是由特奥蒂瓦坎人入主建立的新政权。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8

科潘遗址位于洪都拉斯科潘省科潘墟镇东北约1公里。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由仪式广场、金字塔、球场和王宫组成的核心区;二是位于其西南的贵族居住区艾尔·波斯齐;三是位于其东北450米、被称作拉斯·塞布勒图拉斯的贵族居住区。

亚克库毛最终被安葬在圣坛Q后方的神庙16中。和很多玛雅神庙一样,这一神庙也有着经过历代不断扩建形成的洋葱式结构,亚克库毛之墓位于最底部。神庙中完整封存了一座建于6世纪中期的罗莎利拉神庙(Rosalila,意为紫红色,考古学家给这一结构取的代号)。神庙的外壁遍布鸟兽和神灵形象的精美灰泥浮雕,被发现时举世震惊。虽然这一神庙被封存在后世建造的其他结构之内,难以观看,但遗址旁的科潘雕塑博物馆中可以看到复原的模型。考古学家还根据神庙上残存的颜料为其涂色,让我们可以欣赏到它当时的鲜艳夺目。

695年,昵称“十八兔”的科潘第13王即位,带领科潘发展至鼎盛。他于702年竖立了第一座石碑J,以纪念自己即位。石碑上的十八兔形象仍以早期的浅浮雕形式雕出,铭文编织式排布,需要以特定的顺序才能解读,十分独特。石碑位于大广场的东入口处,使得所有进入科潘的访客都能见证国王和家族的荣耀。

711—736年间,十八兔在大广场竖立了7座石碑,前面皆配有圣坛,精美程度足以代表玛雅雕刻造像的最高水准。石碑竖立于重要时间节点举行仪式之后,十八兔不同时期的形象以精湛的高浮雕手法刻出,铭文则记载竖立石碑的原因,并宣传十八兔的丰功伟绩。竖立于734年的石碑A,记录了十八兔与祖先感应的仪式,祖先的灵魂以骷髅的形式降临在他头顶。石碑后方的铭文可以看到十八兔的名号,横线代表5,其上的点代表1,加起来为数字18,数字下方为一兔形头,他因此而得名。其右侧的铭文则是科潘的城邦标记——一只叶口蝠。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9

十八兔举行此仪式时,玛雅各大城邦之王皆来此见证,我们有幸可以看到玛雅四大城邦的标记并举于此:代表南部科潘的叶口蝠、东部蒂卡尔的绳结、北部卡拉克穆尔的蛇头、西部帕伦克的骨骼。竖立于730年的石碑H则是其中最为精美的一座,年轻的十八兔装扮成玉米神,玉米穗从他头上如烟花般绽放而开,从石碑的正面一直散落下垂至背面形成帷幕。石碑北面中央则是象征冥界、人间和天界的三组雕像。

流转千年的玛雅文明史10

738年,十八兔重修了大广场东侧的球场。和玛雅北部城邦球场用石环作得分标记不同,科潘的球场使用的是雕刻精美的金刚鹦鹉头。金刚鹦鹉的形象在科潘非常常见,它们是太阳的象征,可以对抗黑暗与死亡。穿过球场向东,可以看到一座高20多米的巨型石阶。六十多级的石阶上有刻着铭文的数千块石砖,记叙着科潘的历史。铭文石阶上端有科潘最重要的王的雕像,其中也包括十八兔。石阶由十八兔于710年兴建,由其后代于755年完成,成为科潘最为恢宏的建筑。

十八兔带领科潘走向繁盛,在此兴建出一批玛雅最为精美的石碑和建筑,却于738年被曾经的附属城邦基里瓜打败并斩杀,也使得科潘的繁荣戛然而止,再未大规模修建石碑和建筑。776年,科潘的最后一位王在神庙16完工后,在其前建造了圣坛Q。仿佛知道了科潘即将消亡的命运,他将科潘所有的16位王悉数刻于圣坛四周,亲自为绵延350年的科潘王朝合上了岁月史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