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布尔雅那:一座被低估的建筑之城

作者: 顾剑

 卢布尔雅那:一座被低估的建筑之城0
卢布尔雅那城堡

斯洛文尼亚坐落在亚得里亚海东北角,夹在克罗地亚、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四国之间,总面积2万平方公里,形象地描述一下就是:开车自驾,沿着这个国家东北—西南走向的对角斜穿只需要2个半小时。多数游客来到这里,是因为靠近奥地利边境的布莱德湖,为了欣赏布莱德湖的景色,游客们需要在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转车。

其实卢布尔雅那无论在历史建筑还是咖啡文化方面都神似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城市,无论是山顶的城堡、市中心的教堂,还是遍布城区的20世纪初新艺术风格建筑,漫步其间,都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作为一个欧洲国家,斯洛文尼亚的英语普及程度远超意大利和奥地利,如果能够在往返布莱德湖的途中,花一两天时间好好逛逛这座城市,会发现很多令人惊喜的建筑瑰宝。

在卢布尔雅那城堡点一杯冰咖啡

卢布尔雅那最突出的地标是市中心山丘上的卢布尔雅那城堡(Ljubljana Castle),山丘不到100米高,有轨道小火车上山。卢布尔雅那城堡还保留着文艺复兴时代的石头城墙和塔楼,直到今天,城堡最高的塔楼上还保留着一名更夫的编制,他的瞭望职责从中世纪以来一直不变:每当有外国政要来访,或者发现夜里城中失火,都要鸣炮。从卢布尔雅那城堡的石质塔楼极目远眺,可以很清楚地发现这座城市的旧城类似于布拉格,放眼望去也是一片红瓦屋顶,市中心之外是大片的绿地,城南有面积广阔的沼泽森林,一片郁郁葱葱,再远方,蓝天下青黑色的是阿尔卑斯山系的支脉——朱利安·阿尔卑斯山。

城堡里有座咖啡馆,我很喜欢那里的冰咖啡,做得丝毫不比维也纳城里的逊色,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普通的冰镇咖啡而已,它是在咖啡中加了香草冰激凌,顶上又加了一层发泡奶油。在深受德意志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果在夏天的咖啡馆看到“冰咖啡(Eiskaffee)”就点吧,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先从老城中心看建筑

卢布尔雅那有三条河流在城里汇成一条卢布尔雅尼察河,横穿市中心。河北岸是城堡山,旧城的中心广场就在河南岸正对城堡山。在这里有三座平行的桥肩并肩地把两岸连成一体,就叫作“三桥”,是卢布尔雅那的地标建筑。其实这原本只是一座木桥,从13世纪就在那里了,到19世纪重建成石桥,可是人们很快发现,一座石桥的通行能力在汽车时代根本不够承载连接两岸的任务,于是1930年,著名建筑师约热·普列赤涅克在紧挨着桥的两侧又分别造了石桥。普列赤涅克的诸多建筑深深影响了这座城市的面貌,既在空间上细腻地融入了原有的巴洛克建筑与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又奠定了一座现代城市的雏形。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将“卢布尔雅那的约热·普列赤涅克作品——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三桥西面的主广场上有座非常显眼的粉红色圣方济会报喜教堂(Franciscan church of the Annunciation),建筑规模虽不大,但用色大胆,正立面下层墙壁上的雕像和上层两肩的线条,一眼望去就知道是非常典型的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

三桥两岸的堤岸很高,这是因为历史上卢布尔雅那地势低洼,城南又有大片沼泽,卢布尔雅尼察河很容易泛滥,所以市中心河段大理石砌出的堤岸特别加高,但两岸低于街道地面的空间平时没有水灾的时候还想要利用起来,所以普列赤涅克把从三桥到龙桥的河岸改造为中央市场。他在两座桥之间设计连续的建筑,店铺安排在上层,下面是长廊和鱼市,由螺旋楼梯连接。不管是找餐馆吃河鲜,还是专程去看看当地人买鱼和蔬果的集市,这里都是最热闹的地方。

 卢布尔雅那:一座被低估的建筑之城1
三桥

中央市场和城堡山之间这片狭窄的条形区域是巴洛克时代保留下来的红瓦屋顶老城,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市政厅都在这一片。尤其是圣尼古拉斯大教堂,作为全城最宏伟的建筑,从内到外都是纯粹的巴洛克式样:气势恢宏的大圆顶、镀金的圣坛和大理石立柱、华丽的天顶壁画……但唯独青铜大门是一座现代雕塑作品。老城里最有意思的纪念碑建筑还得属老街中心的那座罗巴喷泉,也被称为三河喷泉,它是卢布尔雅那国家美术馆保存的旧喷泉的复制品。乍一看,谁都会联想起巴洛克建筑大师贝尼尼在罗马万神殿前的不朽名作四河喷泉。事实上的确如此,这座喷泉是意大利建筑师弗朗西斯科·罗巴在1743年建成的,巴洛克式雕塑的基座上的三座雕塑象征着交汇在卢布尔雅那的三条河。

卢布尔雅那历史上有过两次大地震。一次在1511年,毁掉了老城的中世纪建筑,此后100多年,卢布尔雅那按照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样式重建了老城中心的大部分建筑。第二次地震发生于1895年,1895年的地震震塌了全城10%的建筑物,此后19至20世纪之交的20年大规模重建中,靠近中心的很多建筑都是当时流行的维也纳分离派。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建筑流派的一个分支,这也让今天的卢布尔雅那成为和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并驾齐驱的新艺术建筑之都。

米科洛西奇大街上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所谓“新艺术”(Art Nouveau),是兴盛于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的艺术风格,横跨建筑、绘画、装饰艺术等不同领域,在德国又叫作“青年风格”,在奥地利叫作“维也纳分离派”。建筑领域最有名的大师是西班牙的高迪和奥地利的奥托·瓦格纳,约热·普列赤涅克就师从奥托·瓦格纳。所谓新艺术,就是尊崇自然界的曲线图案,这种风格一反19世纪后半期学院派建筑恢宏壮丽的博物馆式风格,在门廊、屋顶等建筑细部上用曲线纹路,用瓷砖、玻璃、铁工艺品对建筑主体进行大量装饰。这种建筑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好看”,装饰性强,但是繁复而且造价高昂。到了一战以后,过于繁复的新艺术风格让位给“艺术装饰风格”(Art Deco),喜欢用机械式的、几何的线条来表现时代美感,纽约的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卢布尔雅那:一座被低估的建筑之城2
罗巴喷泉

在卢布尔雅那市区分布着很多经典的新艺术风格建筑,尤其以从火车站到三桥之间这条800米长的米科洛西奇(Miklosiceva)大街最为集中。在三桥广场(Preseren trag普列舍伦广场),紧邻着圣方济会报喜教堂的这栋白色建筑叫作“豪普特曼之屋”(Hauptmann House),建于 1873 年,在 1895 年的毁灭性地震中屹立不倒。在大地震之后,它归当地油漆商人阿道夫·豪普特曼所有,他聘请建筑师西里尔·梅托德·科赫(Ciril Metod Koch)对立面和屋顶进行了改造,使其与那个时代时尚的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保持一致。

在同一个广场上,还有一座米黄色大厦,是艾波利亚购物廊(Urbanc House),落成于1903年,是由奥地利的建筑师弗里德里希·西格蒙德 ( Friedrich Sigismundt)设计,里面现在是卢布尔雅那最古老的百货商店。建筑入口正上方有罗马神话中的商业之神墨丘利雕像 ,入口有个贝壳形遮雨棚,这是经典的新艺术风格处理方式:使用玻璃和钢铁之类20世纪初的新型建筑材料,形状设计不用直线,而是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形状。

走过卢布尔雅那市中心的游客,无一例外都会注意到米科洛西奇大街8号的这栋红色大厦,它是商业合作银行大楼(Vurnik  House),建于1921年,比前面两栋楼稍晚,屋檐和每个窗户周围都有繁复的几何图案装饰,花纹之繁复,用色之大胆,乍见之下会觉得视觉冲击过于强烈。这是设计师伊万·沃尔尼克和他的妻子海伦娜的实验性作品,当时伊万35岁。

卢布尔雅那最著名的新艺术风格作品还是龙桥。它原来是一座木桥,1895年地震受损后,1901年建筑师尤里·扎尼诺维奇(Jurij Zaninovic)将其改建成混凝土大桥。最受人欢迎的是桥两侧那4座高踞在台座上的绿色铜制龙雕像,它们张牙舞爪,高张双翼。这里出现龙的形象是因为卢布尔雅那的城市吉祥物是龙,卢布尔雅那城堡大门上方的城市徽章上同样有龙。

总体来说,卢布尔雅那虽然没有名闻遐迩的超一流景点,但光是城市建筑就足够人们花上几天时间去看一看、品一品,那种典雅中透出的闲适,或许就是行程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闲”。

(责编:昭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