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大 打得好

作者: 《百面战旗红》创作组

战绩大  打得好0

荣誉战旗名称:英雄中队

授旗时间:1952年3月20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3师7团飞行3大队7中队

授旗领导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49年4月,以华北察哈尔军区警备1团、独立13团合编为华北军区独立步兵第209师626团;1950年9月29日,改编为空军驱逐第3旅8团,以东北第4航校毕业学员组建第3大队7中队;同年11月7日,改称空军第3师8团3大队7中队;1951年1月23日,改称空军第3师7团3大队7中队;1951年4月25日,改编为志愿军空军第3师7团3大队7中队;1954年3月5日,改称空军第5军3师7团3大队7中队;1976年4月,改称南京军区空军第3师7团3大队7中队;1985年10月,扩编为南京军区空军航空兵第3师7团3大队;现为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3大队。

战旗精神:争第一,争优胜,争先进;见任务就抢,见困难就上,见堡垒就攻,见红旗就扛

“战绩大、打得好”,是空3师珍藏的一面抗美援朝期间军委空军巨幅奖旗上的6个绣金大字。

1953年1月9日,刚刚组建两年的志愿军空3师翻开了历史最光辉的一页,在安东召开了击落击伤百架敌机祝捷庆功大会,中央军委发来嘉勉贺电,胜利锣鼓响彻云天,鸭绿江水浪花欢畅。

7团3大队7中队是这次庆功会上的耀眼明星,因取得击落击伤敌机17架的卓越战绩,被志愿军空军荣记集体一等功,位于6个战功赫赫的单位之列,成为公认的尖子中队。老中队长赵宝桐还创造了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个人战绩最高纪录,被誉为“空战之王”。

至今,在首都航空博物馆里仍陈列着一架编号25的古董级战机,这就是当年“英雄中队”中队长赵宝桐驾驶的“米格-15”。机身上9颗红星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显示出飞机主人的莫大荣誉,隐含着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空中来了野心狼

1950年夏秋,朝鲜半岛硝烟弥漫,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对朝鲜城市、乡村和重点目标肆意滥炸,横行无阻,直逼我境。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原因诸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欺负中朝两国军队没有制空权。

8月28日上午8时,军委总参作战值班室例行交班会气氛与往日不同,值班参谋汇报一天综合情况时语调低沉,与会人员义愤填膺。作战部部长李涛听罢,双眉紧锁,特别强调,要将中朝边境的几个突发情况迅速整理好,上报军委首长。

这些情况是:8月27日上午10时5分、11时4分、14时30分和16时40分,美军机先后11架次入侵我丹东地区,悍然对大栗子车站、鸭绿江大桥、浪头机场等目标扫射轰炸,打死我方人员3名,打伤21名,击毁火车机车、客车、守护车5辆、卡车多辆。

这是一直放风要对中国极限施压的美军,首次越境对中国境内目标进行空袭。在我正酝酿抗美援朝对策之际,美军此举明显带有试探性、挑衅性和威胁性,表明其已不再掩饰觊觎中国的野心。

事态严重,引起我决策层严重关注和高度警惕。

8月29日、9月22日,美军机又连续在我宽甸至拉古哨、厂甸河口至古楼子地区越境扫射,打死我渔民4人,伤7人。

从8月27日起,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美军将我方隐忍视为软弱好欺,出动上千架次飞机屡犯我边,入侵中国境内达151次,轰炸扫射无辜百姓,造成中方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麦克阿瑟甚至向美国总统杜鲁门发电,策划轰炸鸭绿江大桥,因未被批准而气急败坏骂街:“五角大楼那帮人都是瞎子,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是可忍孰不可忍!美国的这些倒行逆施,彻底暴露了其妄图将战火引向我国的罪恶企图,不但吓不倒中国人民,反而促使我更加坚定了抗美援朝和加速壮大空中力量的决心。

1950年9月底,我华北军区步兵独立第209师由陆军转隶空军,在沈阳北陵机场组建空军驱逐第3旅,次月,改编为空3师,下辖7、9飞行团,接收苏制米格-15飞机59架,飞行员大都是东北军区第4航校毕业学员。赵宝桐、范汉章所在的7中队,隶属于空3师7团3大队。

赵宝桐是辽宁抚顺人,24岁,范万章是赵宝桐的僚机,山东栖霞人,25岁,俩人都魁梧帅气,都是抗战胜利前夕参军的“老八路”,同时经过精挑细选到4航校学习飞行,同时毕业分配到了一个中队。

不同的是,赵宝桐热情外向,范万章沉稳内敛,性格正好互补,可谓情同手足。后来7中队脱颖而出,成为闻名遐迩的“英雄中队”,二人都居功至伟。

空3师组建后不久,空4师副师长袁彬调来任代师长。袁彬是我军最早培养储备的第一批飞行员,从新疆学飞行算起,他一直渴望空中杀敌,已经等了13年,等的就是这一天!

袁彬和陆军出身的政委高厚良都非常清楚,打造一个现代化航空兵师,不是件易事,要经过长期训练磨合。当下处于非常时期,时不我待,已不能按部就班出牌,必须打破条条框框,尽快把我军的“陆上虎”变成“空中鹰”。

为了早日让赵宝桐、范万章这些人高马大的北方硬汉熟练掌握手中武器,投身战场,空3师突破常规,于1951年2月1日至10月20日期间,用262天突击组织了171个飞行训练日,将人均飞行时间拉升到68小时30分。

赵宝桐、范万章发现,师里这两位同样红小鬼出身的首长,身上都有股指挥若定、含威不露的大将风度,跟着他们心里踏实。

11月7日,美军悍然将战争升级,单方宣布:“此前所做出的将距离中国边境3英里地区列为禁飞区的决定取消,美国飞行员正在中国上空执行任务。”

这简直就是在中国飞行员的怒火上浇油!7中队在赵宝桐带领下,慷慨激昂,积极请战。此时,全中队就像一群在名师指点下习武多年的武士,跃跃欲试,只等一声令下就上战场、打美机,为安东人民报仇雪恨,为祖国母亲建功立业。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51年10月19日,7中队奉命随组建刚满一年的空3师入朝作战。与地面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有所不同,他们是静悄悄、风萧萧飞抵安东浪头机场的。由于刚上战场,他们初期受领的任务,只是掩护泰川一带新建机场和平壤至安东一线的交通运输。

此时也正值美军远东空军司令换将,由奥托·威兰替换了原来的斯特莱梅耶。威兰野心更大,视中国米格飞机为一根难啃的硬骨头,6月一上任便着手更换新式的F-86E型飞机,叫嚣要彻底摧毁中国“米格走廊”。

美军凭借其空中优势,每天出动2次或3次,每次组织50至80架次的大机群,浩浩荡荡于平壤至安东地区与我寻战,并轮番轰炸我拉古哨发电站、安东大桥等重要目标,破坏沙里院以北的交通线,气焰十分嚣张。

7中队熟悉情况、训练战法才满半月,战斗任务就来了。赵宝桐、范万章都是平均飞行时间只有50小时的“菜鸟”,飞机算是能开了,但空战怎么打谁也没经历过。面对盼望已久的第一次空战,两位年轻飞行员壮志凌云,毫无惧色,为祖国而战,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11月4日天气晴朗,上午10时许,我空军地面雷达报告,敌机6批共128架,进袭清川江、定州、博川等地区。

战绩大  打得好0
空2师代师长袁彬向新飞行员传授战术技术。
战绩大  打得好2
战斗英雄赵宝桐(左)与范万章

随着几颗绿色信号弹冲上蓝天,7中队5架战机跟随7团机群呼啸而起。小个子的袁彬踮脚仰天长望,为部下壮行,他是多么渴望亲率这些小伙子们痛击美国佬啊!但当时空军高级指挥员太宝贵,不能有半点闪失,他只能按规定在地面坐镇指挥。

10时26分,友军负责掩护的机群返航,对中国空军算是“扶上马,送一程”。孟琎副团长率领7团编队共22架米格-15战斗机飞过中朝国境,下方的鸭绿江如一条蓝丝带飘向远方。

都是第一次出国且第一次参战的赵宝桐、范万章,既紧张又兴奋。再往南飞,当清楚看到清川江边被敌机炸毁的朝鲜城镇和村庄时,顿时又仇恨满腔。

瞬间已至朔州上空,师地面指挥所及时通报敌情:“价川上空约5500米高度,有F-80、F-84飞机20架。”

此时赵宝桐耳机里传来孟副团长的声音:“第1、2大队在6000米高空担任攻击,第3大队在7000米高空担任掩护。”

与其他战友一样,赵宝桐和范万章过去只在图上看过敌机,货真价实的美军F-80、F-84还是第一次见,一股热血上脑,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战前训练时,他们仔细听过空4师和苏联友军飞行员的介绍,已熟练掌握了美机特点和活动规律。

美空军的F-80和F-84,都是单座喷气式战斗轰炸机。F-80绰号“流星”,因两翼尖各挂一个副油箱,被志愿军斥为“油挑子”;F-84因速度更快些,被美军称为“雷电”。这两款飞机是美空军主力,合称两大板斧。但外强中干,和我米格-15相比,整体质量和作战性能都略逊一筹。

我军米格-15,是苏制单座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全铝合金机身,外形俊俏,最大平飞速度大,加速性好,爬升性能强,机头装有1门37毫米大口径航炮和2门23毫米口径机炮,能携带200发炮弹,火力比F-80、F-84飞机都威猛,是中国年轻空军的一柄“利剑”。

此时,敌机已飞离价川上空,向南回窜。孟琎副团长见敌情改变,决定鸣金收兵,师指挥所随即下令:“部队返航,注意安全。”

不知什么原因,3大队没有听到命令,仍在大队长牟敦康率领下继续南飞,不久就到了顺川上空。只见在一大朵白云的边沿上,有许多小黑点在移动。

“7、8中队注意,前面有敌机!”赵宝桐听到大队长沉稳的声音,放眼望去,只见大约6公里外一群F-84战斗轰炸机,高度4000米,分为上下两层,正向海上窜去。牟敦康果断命令各机投下副油箱,加大速度爬高向敌机飞去。

美军机群越来越近,共24架,超出我方一倍多,连十字架的形状都看得非常清楚。数量上敌强我弱,位置上我优敌劣。牟敦康毫不犹豫,迅速下令:“8中队掩护,7中队攻击”!

赵宝桐一句“明白”,一加油门,一种强烈的推背感袭来,不由心中叫好:“漂亮!”居高临下,瞬间追上美机。

牟敦康与僚机率先从美军战机群右侧上方冲入敌阵,双机对4架,先敌开火,击伤F-84敌机1架。

被志愿军米格-15打了个措手不及,敌机一下子四散逃离。赵宝桐和僚机范万章紧随大队长机组冲了过去,却因冲得过猛,一下子冲到了20多架敌机中央。

赵宝桐急忙向牟敦康报告:“我看不到你了!”“保持空域,继续战斗!”牟大队长的回答镇定从容。

赵宝桐感受到战友就在身边,顿时稳定了下来。反而是敌机被赵宝桐这么一冲,队形大乱。

由于角度过大,赵宝桐一时没找到开炮的机会,却见串串弹光从他的右后方向敌机射去,原来是身后的范万章率先开炮了,尽管没有打中,却把敌机吓得不轻。范万章勇于掩护长机并敢于战斗的精神,也使赵宝桐备受鼓舞。

这时,几架敌机围拢过来,把机头对准了赵宝桐。对于势单力薄的赵宝桐而言,分秒之间就是生与死的毫厘距离,他的生命已经被挤压在难以越过的缝隙中,随时都可能失去。

瞬间,师长的话语在赵宝桐脑海闪过:“空战就是胆量、反应和技艺的较量,就是经验、思维和能量的融合,所有这一切必须在弹指一挥间果断抉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