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 | 模块化空间站:可自组装的“ 太空旅馆” 越来越多人前往太空旅行,但国际空间站最多只能容纳11人。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非营利太空建筑实验室奥瑞利亚研究所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一种能以扁平板材紧凑堆叠的方式发射并在轨道上自行组装的模块
新闻眼 | 为什么人工智能竞争到最后是绿色能源的竞争 未来,人工智能或将成为主宰全球经济的最关键因素。但人们经常忽略的是,人工智能对集中且稳定的电力的巨大需求代表着扩展下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的机会。如果忽视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机会,那么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竞
新闻眼 |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隐忧:五百万吨电子垃圾危机 一项新研究表明,到2030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产生多达500万吨电子垃圾。尽管这只是目前全球每年超过6000万吨电子垃圾总量中相对较小的一部分,然而专家警告说,这仍然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的重要组成
好读书 | 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 五星红旗是如何诞生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著黄黎 邵凡晶 撰2024年出版内容简介全书在客观阐释馆藏文物价值的基础上,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和既有研究结论,准确又鲜活地书写出文物背后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
丝路行 | 昌马石窟:与敦煌艺术一脉相承的“冷门石窟”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河西地区的石窟星罗棋布,内容丰富,这里的中小石窟不但数量众多,而且延续时间长。河西石窟由西往东包括肃北五个庙石窟,敦煌西
看人物 | 约翰·霍普菲尔德:架起物理学向人工智能的桥梁 2024年10月,美国科学家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辛顿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约翰·霍普菲尔德,这位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凭借着“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做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看人物 | 拉菲尔·纳达尔:再见,“红土之王”! 2024年10月,西班牙网球运动员拉菲尔·纳达尔宣布了其将在戴维斯杯后退役的消息。11月20日,在西班牙马拉加举行的2024戴维斯杯网球赛总决赛四分之一决赛中,西班牙队以1︰2负于荷兰队,无缘晋级四强
看人物 | 好莱坞黄金年代的女演员们 所谓的好莱坞“黄金时代”是指从20世纪20年代末(无声电影时代末期)至50年代末的这段时间。成千上万部电影在此期间产生。在这“黄金时代”里,一群漂亮女演员不仅拥有美好的脸庞和身段,更在商业、科学、艺术
生活汇 | 寒冬里,如何防止冻伤? 在防寒保暖措施日益完备的当下,冻伤虽然已不常被提及,但在寒冬里,这一威胁人们健康的伤害依然值得我们关注,特别是对长时间户外工作者、运动爱好者以及防寒措施不足的群体而言。了解冻伤、做好防护,对于保障我们
生活汇 |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脑部精准刺激无创“纳米磁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近日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磁性纳米磁盘,为脑部刺激疗法带来了低侵入性的选择。与传统植入手术不同,这种技术无需植入电极或基因改造,或将推动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应用。这种磁盘仅有约250
生活汇 | CRISPR与气候变化:如何利用基因编辑保护地球 基因编辑工具CRISPR的发明者之一珍妮弗·道德纳表示,这项技术将通过提供更适应炎热、干旱、潮湿或其他极端气候条件的作物和动物,帮助世界应对日益增长的气候变化风险。“这项技术潜力巨大。”获得2020年
生活汇 | 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细节发布移植一年后状态良好视网膜可对光线产生反应 2023年11月,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宣布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移植手术——世界首例全眼移植手术。现年47岁的亚伦·詹姆斯曾是一名高压线路工,2021年6月,他在工作中遭遇了7200伏的电击事故并
生活汇 | 运动即药物:科学家揭示神经修复新机制 毫无疑问,锻炼对身体有益。规律的运动不仅能强化肌肉,还能增强骨骼、血管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如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发现,锻炼还可以在单个神经元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他们观察到,当肌肉在运动中收缩时,会
科技光 | 阻燃黑科技:气凝胶隔热材料为电动汽车电池打造“防火墙” 一家生产防火电池材料的公司刚刚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了6.706亿美元的贷款承诺。阿斯彭气凝胶公司(ASPN)生产的隔热材料能够放置在电动汽车电池内部,防止或减缓热量和火焰在电池组内的扩散。该公司正在美国乔
科技光 | 人工智能内容真假难辨?谷歌全新水印技术或可解决 这款名为SynthID的工具,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水印工具家族的一部分。去年,谷歌公司推出了用于图像的水印,随后又推出了用于人工智能生成视频的水印。2024年5月,谷歌宣布在其Gemini应用和在线聊
科技光 | 将碳排放量降低两个数量级科学家开发电子器件绿色制造技术 电子产业正不断革新全球技术和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显著的环境影响。需要了解的是,电子产业的碳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7%,接近于乘用车和全球航空业的排放量。相较而言,其环境效应目前并未受
科技光 | 国际团队发现新型蓝藻菌株有助于海洋和工厂固碳 蓝藻是一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它们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光作为能量源,水作为电子供体,构建复杂的生物材料,将普遍存在的材料转化为多种底物。其通过高效的光合碳封存为生物制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潜在
科技光 | 人工智能科学家“Organa”将化学实验交给机器人 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处理烦琐且重复的工作,例如移液液体样本或反复进行相同的分析。但如果他们只需给机器人下达指令,是不是就能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并生成报告呢?这正是Organa的亮点。Org
新奇风 | 星际农业:探索在火星上种植作物的可能性 曾经,火星表面有水流淌。海浪拍打着岸边,海风呼啸,大雨从厚厚的云层中倾泻而下。除一个关键区别外,它与40亿年前的地球非常相似——火星的体积。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的一半,而正是这个差异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火
新奇风 | 细菌造蛋白:科学家尝试从空气中获取食物 这种说法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恰好是某些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的生存方式。在自然界中,这些“自养”微生物以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食,直接从空气中获取资源。在实验室中,它们也这样运作,通过消耗废弃的碳
新奇风 | 转基因能否拯救濒危物种?从复活美洲栗树说起 在一片“人间天堂”的蓝天下,广阔的绿色丘陵延伸至远方。大约十来人——树木爱好者、环保人士、研究生物学家、生物技术企业家,以及一位穿着长袜和宽檐帽的风投人士——在7月末的一个完美日子,驱车来到美国纽约州
新奇风 | 狗身体湿透后为什么会甩水?哈佛医学院揭示“湿狗抖水”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狗狗从水中出来后会快速抖动身体,将身上的水甩掉,猫咪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种可爱且有趣的“湿狗抖水”行为,不仅出现在狗狗和猫咪身上,在众多毛发哺乳动物中都广泛存在。当动物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