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4年第3期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4年第3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刊物。办刊宗旨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交流教学经验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经验;宣传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呼声;总结和交流各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

目录

视阈 | 研学育人

“砂糖橘”“小熊猫”在北国的雪地上尽情撒欢,“小奶酪”“小蓝莓”温暖“解冻”于美丽的西双版纳……新年伊始,不少社交平台频频聚焦一群群萌娃南来北往“交换冬天”的研学旅行。他们夺目的装束自带地域标签,回归

校长风采 | 乡村教育守望者

【人物简介】高健鸿,男,白族,出生于1970年12月,中共党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现担任洱源县邓川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大理州人民政府督学,大理州一级校长。曾获得“云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云南省乡

课堂实践 | 大单元视域下单篇散文阅读课教学探究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以下简称“新课标”),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主题式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应运而生。新课标“课程内容”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

课堂实践 | 打造高中英语灵动课堂的实践和思考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

教学方圆 | 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策略探索

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讲授课埋没了其独特的魅力,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志。因此,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并传承传统文化,就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亟须解决

教学方圆 | 高中历史教学巧用思维导图的多重意义

面对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存在内容多,知识点碎片化,课程紧张等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给出了诸如运用主题教学、问题教学、深度教学、结构—联系教学、整合式教学、项目化教

教学方圆 | 高中语文现代语法知识教学实施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语法规范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但是受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淡化语法”的语文概念的影响,初、高中语文教师语法教学缺乏体系性,甚者缺失现象明显,导致教师对于语法知识“隔靴搔痒”

教学方圆 | 新课标背景下乡镇中学整本书阅读探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其中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要完成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同时在课程内容、学

教学方圆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做到“五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我认为要做到“五有”:有人、有料、

跨学科探索 | 中小学古诗词演唱大单元教学设计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艺术教学全面进入核心素养新时代,基础艺术课程整体结构、内容、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发生重大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如何将各学段的知识纵向与横向相联系进行教学

师路心语 | 一张“0”分卷子背后的倾诉

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这种推动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带着温度的行为方式被彼此感知,这就是爱心。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甚至是家庭,这种关注就是爱!作为

师路心语 | 做守护花开的人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站在讲台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回望过去的岁月,有过年轻气盛的躁动,有过不眠不休的焦虑,有过屡遭挫折的痛楚,但更多的是峰回路转的惊喜,浅尝甘霖的雀跃,还有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不忘初心,立

师路心语 | 双向奔赴的爱

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觉得,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就应该是一场心心相印的真教育。1999年8月,刚参加工作的我

师路心语 | 家校沟通的15条法则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各中小学也都特别重视家校合作,但教师因缺乏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让家校共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让自己在家校沟通中陷入被动的情况却屡见不鲜。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结合相关沟通理论,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