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笔记 | “教联体”建设,重在政府统筹 去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采访,锦江区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探索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学校、家庭,更多主体由“局外人”变为“局内人”,建立起家校社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共绘育人同心圆。今年12月中旬,由
习近平与美丽中国建设 | “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一江碧水扮靓岳阳。(图/彭正阳)采访组成员:刘毅    颜珂    陈文波    郑智维    刘烨烨    朱浩铨采访
封面报道 | 加快推进“教联体”建设 四川省成都市东光实验小学的学生们教育是国之大计,办好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儿童青少年实现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前不久,教育部、中宣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
封面报道 | 共同为孩子打造健康快乐成长“大本营”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育才附小银杏校区学生为国外访问学生讲解三星堆青铜文化。(图/冯瑞瑶)今年暑期,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教科研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毛蓉蓉,连续第二年在中国科技馆参加“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
封面报道 |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共建“教联体” 下好先手棋 谈及家校社协同育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喜树路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倩向《民生周刊》记者讲述了一个自己亲历的故事:因父亲离世、母亲生病,喜树路社区的一个孩子情绪非常低落。社区与学校、公益组织一起,给孩子提供了
封面报道 | 协同育人有“温度” 共建教育好生态 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驱车沿着锦江一路向东南,从娇子立交转下海棠路,迎面就是银杏大道,以及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红砂村花乡农居。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校区的校园就在“海棠”和“银杏”的环抱之下,生机
封面报道 | 家校社合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育人不能仅仅靠教育部门单打独斗。只有协调好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从而最大化地发挥育人作用。成都市锦江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
封面报道 | 构建立德树人共同体 绘制和谐共育同心圆 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河南省郑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教
封面报道 | 家校社协力构建康巴什美好教育样态 “康巴什”蒙古语意为卓越的老师,这座城市因教育而得名、因教育而发展、因教育而美好。康巴什区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落实教育部等部门明确的构建“教联体”方案,以“美好教育”品
封面报道 | 推进“教联体”建设,为凝聚多方育人力量提供常态化平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教育谚语。教育孩子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取得了明显成效。
封面报道 |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重庆市荣昌区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现场技能大赛,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图/CFP)今年9月,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7个部门联合印
县域深观察 | 广西上林医改十年:让群众在家门口有“医”靠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大明山东麓的南宁市上林县,曾长期处于医疗卫生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的困境,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老百姓看病难、成本高。2014年10月,上林县召开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改革动员大
深度聚焦 | 党建引领,筑牢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二届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
关注 | 生态环境志愿者成为 守护碧水蓝天生力军 最近,《民生周刊》记者随中华环保联合会调研组赴福建省福州、厦门、南平市等地,调研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从垃圾分类、环境清洁,到节水护水、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志愿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参与人
关注 | 云南西双版纳推进橡胶林下种植可可 参观者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试验田采摘成熟的可可果。生长繁茂的可可树,散落在行距较宽的橡胶林保护带上。已经成熟的黄色可可果,挂在树上等待采摘。这里是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试验田,20
关注 | 气象部门助力三峡大坝惠民生促发展 长江流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湖北省气象局供图)万里长江奔腾不息,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三峡工程横亘于长江之上,将水的力量化为源源不断的民生福祉,润泽着广袤大地,点亮了万家灯火…
关注 | 陕西榆林精细治理补生态短板 塞上榆林,已进入冬季。绿意早已褪尽,大地也一片寂静,沿榆溪河向南,河流、湖泊、山川、沙漠交织,仍能找寻出这座城市的绿色之变。陕西榆林,崛起于煤、繁荣于煤。进入21世纪,因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支撑不足
关注 | “医育融合” 为孩子美好未来搭起健康之桥 “妈妈,真好喝,我还要喝。”小朋友喝着可口的养生茶饮笑眯眯地对妈妈说。在瑞美美森幼儿园,孩子们每天都能喝到根据不同季节和身体需求熬制的养生饮品。校门口的养生茶点也是人气爆棚,吸引着家长和小朋友们争相排
关注 | 退役军人钱立胜:“军旅生涯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初冬时节,随着晨曦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中安保押运(邯郸)有限公司院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中安保押运(邯郸)有限公司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马庄工业园内。每天,喷涂着“武装押运”标识的押运车从这里缓缓驶
民生智库 |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自驾游大有可为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镇三楼村,乡间美景吸引众多自驾游游客。(图/CFP)近些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指引下,各地普遍加快乡村经济发展,乡村面貌变得清新、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城市居民“
民生智库 | 品牌效应与文化IP相互作用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化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国家文化战略核心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传统文化产业化,成为学界与产业界的共同关注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形式,我国近年来致力于文化自信的建设,提倡文化产业化
民生时评 | 为大学生就业打通障碍,企业也应积极行动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紧紧围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目标,努力打造强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