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2025年第6期

民生周刊

民生周刊2025年第6期

半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民生周刊》(双周刊)创刊于2010年9月,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杂志秉持“百姓声音、权威

目录

记者手记 | 接地气、连民心的“部长通道”

畅婉洁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9日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提问。 “黄部长您好,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提出20周年,您能谈谈接下来生态环境部有什么计划吗?” 3月8日,人民大会堂一楼,我偶遇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起初有些难以...

记者手记 | 委员们的民生牵挂

罗燕在2025年全国两会现场采访。 “民生周刊,好!”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会后,我在人民大会堂外寻找采访机会时,一位政协委员看着我手中话筒,微笑着说出这句话,并欣然接受了采访。 我的话筒有点特别,因为上面印有“民生周刊...

主编笔记 |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既能切实提升民生幸福指数,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又能为经济增长开拓新路径,培育新动能,...

封面报道 | 绘消费新图景 添发展新动能

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人流如织。(王初/人民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政府工作突出位置,并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从...

封面报道 |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个百分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

封面报道 | 增加居民收入,构建消费新生态

刘尚希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 大力提振消费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政府工作任务之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

封面报道 | 增收减负惠民生,让消费马车跑起来

苟护生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2025年重点任务的首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亿元,比上年提高3.5%,全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2....

封面报道 |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是扩大内需的“牛鼻子”

钟瑛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是扩大内需的‘牛鼻子’!”近日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钟瑛说。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内需不足的挑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稳步提升,但居民消费倾向持续偏低...

封面报道 | 健康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要方向

戴立忠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健康消费热情不断走高。 “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加上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催化银发经济,健康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要方向的趋势明显。”全国人大代表、圣...

封面报道 | 提振消费信心 中小企业大有可为

王斌 “提振消费信心不仅关乎宏观经济大局,也直接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斌认为。 今年全国两会,王斌提交了题为《提振消费信心,稳预期、强保障、优供给》的提案。他认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面报道 | 进一步优化家装厨卫“焕新”政策措施

郭兴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关于提振消费、扩大内...

封面报道 | 做足“瓷茶戏”文章 打造消费新热点

胡雪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突出位置。提振消费,激发消费活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景德镇市始终把稳定和扩大消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手抓好繁荣商贸消费,大力...

封面报道 | 北京大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夜幕下的王府井步行街,霓虹与电子屏交织成光瀑,顾客挎着购物袋穿梭于品牌店,时尚女孩在试衣镜前转身,家长推着婴儿车正在挑选玩具,游人举着手机拍下京城特色糕点和老北京布鞋,某饰品柜台前,银发夫妇摩挲着景泰蓝手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封面报道 | 加速迈向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今年全国两会上,消费议题成为焦点。 怎样让更多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作为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

封面报道 | 打造县域消费增长“新引擎”

立足本地文化资源禀赋,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向重品质、重融合、重服务的方向转型升级,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小而美”的县域旅游正火爆出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宜君县将继续激发本地消费潜力,...

封面报道 | 让消费主引擎动力更强劲

七台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告知消费者怎样查看食品配料表。(图/张天华) 2025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强调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封面报道 | 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河南省南阳市某黄金珠宝店,顾客正在挑选黄金首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全年工作任务时,就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作出重点安排,强调“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 黄...

封面报道 | 让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转向“生态共建”

绿色循环型农业企业如何响应“提振消费”政策、助力扩大内需?近日,甘肃静宁县古成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成纪”)总经理王建强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应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创新消费模式...

封面报道 | “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是孩子的健康”

两会议事厅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特别策划推出系列访谈栏目《两会议事厅》,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权威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分享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

封面报道 | 少年“心”事如何解

“很多地方以中高考成绩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学生在校得到关注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较少,中小学生学业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希望代表委员们能多给予关注。” 这是一名网友在《民生周刊》杂志社“直通两会·我帮你问|你最想把哪些民生问题捎给...

封面报道 | 居家养老未来可期

全国政协委员高洁(左二)在养老院调研。 我国老年人口已突破2.8亿,居家养老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社区支持型居家养老。如何让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地?代表委员围绕养老服务供给、人才建设、制度衔接、法治保障...

封面报道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如何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学校的科学课应该怎么开?科研院所如何为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尽一份力? 在加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的背景下,中小学学生学习负担要做“减法”,但科学教育要做好“加法”。参加全国两会的多位代表委员就此进行了调...

封面报道 | 建议在克拉玛依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

石岗 作为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先期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9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今年又在广西南宁、山东青岛、云南昆明、海南海口新设6...

封面报道 | 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让中国白酒更好走向世界

孙宝国 承载着两千余年酿造技艺的白酒,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民族特色产业。如今,白酒产业站在全球化的重要关口,面临多重挑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长期关注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近年来尤为聚焦白酒产业的国际化议题。 “当前,全...

封面报道 | 推动养老院转型为终身教育书院

吴为山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发展,传统养老模式逐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深层需求,“文化养老”成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向。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指出:“许多老人不愿入住养老院,不仅因环境问题,更因缺乏文...

封面报道 | 将慈善文化内容正式列入中小学课本

孙达 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传承与弘扬慈善文化,倡导通过传播慈善文化、发扬慈善精神、弘扬传统美德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要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 “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万...

封面报道 | 将美育纳入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专项规划

马丹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现场,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马丹提出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扎根讲台三十载的马丹,曾有过6年援藏经历。“从西藏山南的牧区学校到武汉的...

封面报道 | 破解“夹心层”困境,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汪小帆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在我国普通本科高校中占比超过半数,其发展事关高等教育的总体布局和规模质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按照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基本办学定位,明确各类高校发展定位。...

封面报道 | 对环评机构乱象“动真格”,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防线,环境影响评价处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部分环评机构存在弄虚作假、把关不严等问题,导致环保标准形同虚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

封面报道 |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培育林业新质生产力

蔡中平(中)到上海开展林业招商考察。(图/李腾辉) 森林资源是壮美广西的绿色根基。 被称为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香料植物王国,广西是我国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决定了绿色是其发展的主基色。目前...

封面报道 | 物尽其用,做好以旧换新“下半篇文章”

以快递包装纸箱为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向记者对比了传统与循环经济理念下两种旧物处理方式的不同。 传统模式下,纸箱经废品回收站压缩打包后送到造纸厂,经浸泡、打烂,变成纸浆,再造成纸壳,过程耗水量大且污染严...

封面报道 | 聚力解决民生大事 坚持小事不“小视”

嘉峪关市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图/毛富) 当94.75%的城镇化率遇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甘肃省嘉峪关市,这座因钢而兴的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正以精细化的社会治理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嘉峪关市连续两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

封面报道 | “数字社工”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曹琛 驮着热气腾腾的馒头,循环播放着亲切的顺口溜,穿梭于街巷中,敲响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前段时间,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一只名叫笨笨的“机器狗Go2”成了众人关注的明星。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

封面报道 | 建议尽快制定人工智能法,平衡创新发展与风险防控

我国人工智能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领先优势,不断为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正在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全球产业...

封面报道 | 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整治网络微短剧乱象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同江市电子商务发展中心主任刘蕾就网红短剧行业治理问题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她表示,随着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微短剧行业呈现井喷态势,但伴随而来的内容失范问题亟待系统整治。 据统计,我国网络微短剧用户规模...

封面报道 | 智造未来,助力机床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电气技术部部长王亮是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领军人物。深耕机床行业近20年的他,是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 今年全国两会上,王亮聚焦机床行业攻坚核心技术短板、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