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路上 | 新闻日历 2022年5月31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强调发扬光荣传统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学习路上 | 发扬光荣传统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日第1版贺信值此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4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
学习路上 | 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贺信值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我谨向基金会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基金会作出贡献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继承发扬宋庆龄先生的崇高精神
学习路上 |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贺信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
学习路上 | 弘扬爱国传统锐意创新发展为“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书写更为精彩的时代篇章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3日第1版贺信值此《大公报》创刊120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员工表示热烈的祝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
学习路上 |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6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8日上午,习近平在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时,同村民们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 申宏摄人民日报成都6月9日电  中共中央
学习路上 | “让人民群众奔着更好的日子去” “四川我来过多次,不少地方都走过。天府之国,真是一个好地方。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再来这里看看。”6月8日,仲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赴四川考察。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第二次到四川
学习路上 | 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并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
学习路上 |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江西井冈山举行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1日第4版《人民日报》2022年6月13日第9版黄坤明出席并讲话新华社南昌6月10日电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10日在江西井冈山举行。
学习路上 | 以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引领江西改革发展 思想就是力量,旗帜就是方向。10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学习路上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经验。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
学习路上 | 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个新的飞跃突出表现在:把握共产主义运动规律,点燃理想信念之
学习路上 |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
学习路上 |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对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诞生、肩负民族复兴历史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强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科学的理论指引至关重要。确立和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观点,也是世界社会主
学习路上 | 深刻领会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 这里,尝试从科学体系和核心要义的视角,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谈点粗浅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是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
学习路上 | 深学笃行悟思想 踔厉奋发开新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广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理论思维、科学的哲学创造、博大的天下情怀,将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宣传思想战线要在坚决拥护“两个
人民要文 |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民日报》2022年6月4日第1版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执政理念。中华
人民观察 |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绽放新光彩 编者按: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代共进,人民共享”是今年的主题。遗产日前后,人民日报围绕相关话题陆续刊发评论和报道,讲述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故事,呼吁将遗产资源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本刊也采访
人民观察 |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2日第1版《人民日报》2022年6月12日第4版综合人民日报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王珏、郑海鸥、顾仲阳)6月11日是我国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
人民观察 |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在网络平台看非遗纪录片,在电商平台购非遗好物,看非遗展、买非遗文创、体验手工艺乐趣……6月11日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文化和旅游部在11日前后组织各地开展以
人民观察 | 传承创新 感受非遗之美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3日第13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近年来,我国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非遗活化利用。无论是文
人民观察 | 老布织出现代新意 一把磨得发亮的木梭子,穿过上下两排棉纱,左手握住机杼往怀里用力一拉,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噌”地一下,右手的梭子已从棉线之间准确无误地飞到左手,再拉住机杼往怀里一送,又是两声清脆的撞击声。经纬交错间,一
人民观察 | 光影述说千年匠心 双手拿起雕刀和剪子,经过揉捏、蒸煮、上色、造型等数十道工序后,镜头一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点心就出现在了碗碟上……今年71岁的董嘉荣是苏式船点的“头牌”,曾代表中国在国际大赛上夺得金奖。然而,十
人民观察 | 科技赋彩古韵非遗 创始时间为轴、地点星罗棋布,非遗项目被一一详细标注……在天津市五大道民园广场北楼西区二层,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闹中取静,营造出动静有致的非遗天地。“这3尊铜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的3位奠基人:狗不理
人民观察 | 科技赋能文化 更好服务人民 《人民日报》2022年6月6日第17版在科技的加持和赋能下,文化传承进入大规模应用现代科技的新阶段,文化创造力和活力更加迸发。《人民日报》人文版刊发专题报道,讲述科技促使文化格外动人的故事。
人民观察 | 实现馆藏革命文物智慧管理 在湖北武汉武昌江边,一条名为都府堤的街道,吸引着慕名而来的观众。这里是武汉革命博物馆所在地。这条长度只有417米的街道上,坐落着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暨陈潭秋烈士早期革命
人民观察 | 把实验室搬到发掘现场 在窗明几净的考古大棚内,一个个祭祀坑被隔成一间间考古发掘舱,考古工作人员穿着专用的白色服装,井然有序地工作着。走进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现场,仿佛走进了现代化的工厂车间。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
人民观察 | 博物馆在线上“活灵活现” 广东佛山市民钱枝希最近迷上了在网上参观佛山的博物馆。“不用专门入馆、不用担心珍贵展品没展出、不用害怕人群聚集,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能获得沉浸式的体验,非常棒!”钱枝希说。佛山致力于让观众在数字博物馆能
人民观察 | 来,聆听这些守护者的故事 《人民日报》2022年6月11日第7版“择一事、终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寄予厚望。《人民日报》文化遗产版邀请4名文化遗产领域的工
人民观察 | 探索文物背后的奥秘 今年,我到敦煌已经30年了。常有人问我:30年的相处,敦煌有哪些最打动你的时刻?你对敦煌怀着什么样的感情?我很少去琢磨这些感性的问题。回想起来,组成30年光阴的似乎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保护项目。在别人看来
人民观察 | 脚踩独竹翩然行 脚踩一根竹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翩然独行……我7岁与独竹漂结缘,在我心里,独竹漂一直有着这样的浪漫色彩,接触越多,喜爱越深。独竹漂,又叫独木漂,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黔北地区的传统技艺,岸边群众依靠它便
人民观察 | 编钟之音远古来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乐团专门排了一台《长江之韵编钟音乐会》,首次在湖北省博物馆新馆表演。没想到观众那么热情,几乎一票难求。我欣喜地看到,随着编钟音乐的发展和推广,编钟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人民观察 | 在考古绘图上用心用功 你知道给三星堆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这样的“大家伙”绘张图,得有多费事?在神树四周搭起脚手架,工作台上爬上爬下,用了近一年才画完。两米多高的青铜大立人也是难啃的骨头。青铜大立人衣纹繁复精美,得拿着放大镜从
人民观察 | 匠心守护 发扬光大 储炎庆及其弟子作品《迎客松》(局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笔者走近3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探访他们走上非遗传承道路的故事,以期更多人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发扬者。储金霞:矢志不渝“铁娘
人民观察 | 中国南方喀斯特:自然遗产,奇丽壮美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南方喀斯特》特种邮票“石林喀斯特”单枚(左上)、“荔波喀斯特”单枚(右上)、“武隆喀斯特”单枚(左下)、“桂林喀斯特”单枚(右下)在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中,南方喀斯
人民融媒 | 文艺星开讲·美好非遗 编者按:近年来,我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其精巧的技艺、精美的产品,更是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6月11日是我国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人民网推出系列视频、系列海报、科普
人民眼 | 绿孔雀守护记 编者按: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
智库论坛 | 深刻认识古籍事业发展的意义和机遇 《人民日报》2022年6月6日第9版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
智库论坛 |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期间,提出了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目标和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
智库论坛 | 锻造组工铁军 助力南充发展 四川省仪陇县党员干部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四川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指出南充要建设“成渝地区北部中心城市”,支持区
智库论坛 | “双核驱动”,跑出浑源速度 浑源,是山西省大同市辖区中面积较大、人口最多的农业县,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黄芪之乡、北岳恒山所在地、区域交通枢纽。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增强政治自觉和涵养文化自信“双核驱动”,不断厚植良好
精神谱系大家谈 | 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人民日报》2022年6月2日第13版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精神谱系大家谈 | 大力弘扬践行援藏精神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西藏时指出:“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这个事情必
精神谱系大家谈 | 在新时代传承弘扬女排精神 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扣球。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摄当地时间6月3日,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在土耳其结束首周比赛。中国女排击败以最强阵容出战、兵精将勇的世界排坛劲旅、东道主土耳其队,用3:1的战绩实现
文史钩沉 | 猛将无弱兵 其势如破竹 编者按:2022年是建军95周年。为展现人民军队英雄风采,本刊陆续刊发军史题材纪实文学作品《百面战旗红》。这部作品由罗援领衔主编、叶征担任总策划、李玲负责召集团队创作,创意源于参加新中国70年大阅兵的
人物 | 蓝天碧野 赤子情怀 《人民日报》2022年6月9日第13版人物小传蓝天野(1927—202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曾出演《北京人》《茶馆》《关汉卿》《蔡文姬》《王昭君》等70余部话剧,执导《贵妇还乡》《
好书荐读 | 敦煌守护“生命不息,跋涉不止” 莫高窟第112窟南壁反弹琵琶,唐。画面中的反弹琵琶伎乐天赤足而舞。其双脚拇指跷起,仿佛是在晃动着与节拍相和。这种特殊的舞技可见印度舞蹈的影响。《敦煌守护人》一书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书里有我父亲、老前辈
金台书苑 | 《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部 主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哪里?国内现存唯一的明代状元殿试卷,上面写了些什么?珍贵精美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指的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