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周刊2025年第5期

人民周刊

人民周刊2025年第5期

半月刊 时政综合

简介

人民周刊杂志(双周刊)于2001年创刊,曾用刊名:人民文摘.本刊从全国最具权威力和公信力的

目录

学习路上 | 新闻日历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命令,发布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中国人民解放...

学习路上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

学习路上 | “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

拿起检测仪,跳上起重机,弯腰记录试验台数据……一大早,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副总裁单增海就一头扎进徐工研究总院。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关于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建议尽管准备得挺扎实,他还是想再完善一下。 单增海这股执着劲...

学习路上 | “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一个食堂,为啥做两种米饭? “上周社区问卷调查,有老人提出:‘饭能再焖软乎点儿不?’麻溜儿的,老年食堂备下俩蒸饭箱,软、硬两种米饭,老人乐意吃啥就吃啥!”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说起社区改造的点滴细节...

学习路上 |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春拂新绿,全国人大代表、80后新农人魏巧说起种田来头头是道。 “刚从城里辞职回乡那会儿,可不这样。种地打粮经验少,苦头没少吃,也闹过笑话,心里能不发慌?”言谈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那是2020年5月23日,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

学习路上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这里瞄准的是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前沿技术。” 全国两会前夕,位于江苏常州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里,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正与科研人员抓紧商量产品测试,“我们要在一个月内拿出新样品”。 去年全国两会...

学习路上 |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一句话,态度鲜明。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2023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这样强调。 “总书记的这句话,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通过新闻知道这句话后,来自福建晋江的全国人大代表、盼盼...

学习路上 | “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

一张长条桌,几杯清茶,社区议事会又开张了。 “小区里南来北往带孩子的老人多,助老餐厅的菜种类应该多点”“装修声太大,反映很多次,都影响邻里关系了”…… 不久前,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组织了一场社区...

学习路上 | “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

“对村巡察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以后‘紧箍咒’要念得更紧哩!” 2月23日下午,消息刚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雪平就连忙刷手机,边看边对身边群众说。 看到这条新闻,他又一次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

特别策划 | 周恩来:可敬、可爱、可亲、可感的共产党人

周恩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对周恩来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

特别策划 | 溯文化根脉 述总理魅力

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周恩来总理是风度翩翩的、能力卓越的、勤政爱民的、德高望重的。这样一位深受爱戴的“人民总理”,性格特质源自何处,人格魅力出自何方?睿智灵活、儒雅谦和、隐忍务实、廉洁为民等不同的形象,又如何浑然天成般集于总理一身? 在3月5日...

特别策划 | 追忆祖孙情缘 传承总理风范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他没有看到,正在湖南农村当知青的侄孙女周晓瑾,跪在漫天飞雪的洞庭湖畔,面朝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方向,伤心地哭喊:“七爷爷……”在3月5日周恩来总理诞辰127周年到来之际,周晓瑾向本刊记者追忆了这...

人民观察 | 开门办报改文风

2月5日,新春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头版开设新栏目“读者点题·共同关注”,聚焦民生热点、发展难点、改革堵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截至2月28日,已刊发11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客户端获得1.7万条评论、平均浏览量近300万次,被澎湃...

人民观察 | 实现合理增长,这个“合理”有啥深意?

从媒体上瞧见这么句话: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相对好理解,“量的合理增长”到底有啥深意?现在老提经济增速“5%左右”,这算不算“合理增长”? ——人民网网友12****2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1月17日,国...

人民观察 | 外资有没有大规模撤离中国?

网上有自媒体说“外资正在大规模地从中国撤出去”,这个说法靠谱吗?我上网查了查,发现2024年全年,中国实际使用的外资金额同比下降27.1%,同时新成立的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9.9%。两个数据,是不是自相矛盾? ——人民网网友49****4 ...

人民观察 | 透过新能源汽车,怎么看“成长的烦恼”?

前阵子,新能源汽车品牌极越“闪崩”,加上此前的高合等品牌,造车新势力接连倒下,怎么看待这些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还能走多远? ——人民网网友1*********6 一些新能源车企破产,新车变“烂尾车”,是这个产业必经的“成长的烦恼”。 中国新...

人民观察 | 为什么说“信心在当下也在未来”?

我们这一代人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都说经济下行压力大,增收、加薪,房贷、车贷,方方面面,任务不轻。新的一年,减压提气,信心在哪里? ——人民网网友1*********7 信心在哪里?在当下,也在未来。 票房超150亿元!今年,中国...

人民观察 | 主食吃得少了,我们还需要这么多粮食吗?

每当看到粮食丰收的新闻,我心里就有个疑问:现在大家生活条件都普遍变好了,主食吃得也比以前少了,咱们中国还需要种这么多粮食吗? ——人民网网友19****5 作为“农口”记者,身边的朋友时不时也会提出类似问题:“少吃主食,能减重降血脂,粮食多...

人民观察 | 这个第一,我们为啥不离不弃?

最近看到个数据,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放国际上看,我们的家底已经挺殷实了,制造业费时费力来钱慢,我们还有必要花这么多精力去保持这个第一吗? ——人民网网友13***0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一个基本的问题:对于我们这样一...

人民观察 | 这个“2.5亿”意味着什么?

我看到一组数据:中国接入互联网30多年了,网民突破11亿,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约2.5亿人。这2.5亿人意味着什么? ——人民网网友18*****6 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去问了DeepSeek,它在给出详细分析后,作了一个总结: “2.5...

人民观察 | 中国新发展理念为何成为国际公共产品?

看到有外国人士说,许多全球南方国家代表团到中国城市乡村参观,想要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新发展理念正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国的发展理念也可以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吗? ——人民网网友15****9 这位网友的观察很仔细。的确,越来越多外国朋...

人民观察 | 全民网购,实体店的未来在哪里?

最近,家门口的一家老商场倒闭了,感觉许多实体店没有过去那么有人气,网上也有一些唱衰声音,认为实体店过气了。实体店还有未来吗? ——人民网网友138****2 电商冲击下,有人说“实体店不行了”。 到底行不行,咱先探探店—— “合生汇又开了5...

人民观察 | 为什么说“我国人口红利仍在延续”?

网上有人说,老龄化加快,社会正面临“未富先老”的挑战,人口红利已经见底。我想知道,咱们国家的人口红利还能不能延续?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是不是都要受影响?将来我们给长辈、给自己养老,会不会“压力山大”? ——人民网网友1*********3 人...

人民观察 | 消费品“以旧换新”,能落着实惠吗?

国家搞“以旧换新”,政策挺好,但也有一些“吐槽”,有人担心商家会不会先涨价后打折,成为“鸡肋”。“以旧换新”能落着实惠吗? ——人民网网友15****1 网友的问题,既表达了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的肯定,也反映了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担忧...

人民观察 | 始终“在场”的民营企业,如何“大显身手”?

看到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消息,特别振奋。这些年来,有外媒和一些自媒体宣扬中国民营企业要“离场”了,还有的恶意编造“新公私合营论”,感觉这次他们又被“打脸”了。作为一名创业者,我也非常关心,民营企业怎样才能“大显身手”? ——人民网网友...

人民观察 | 代表委员的建议能被采纳吗?

全国两会就要召开,我在媒体上看到不少代表委员的履职报道,他们提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能被采纳吗?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人民网网友15****7 这位网友问得很直白。 先分享两组最新数据—— 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例行吹风会介绍,去年...

人民财经 | 开放合作的中国携手世界共发展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是2025年重点任务之一。为什么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合作? “数百年国际格局不断演变的历史表明,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无一不是采取...

人民财经 | 朱重庆:当“实在”书记,做“实在”企业家

人物简介 朱重庆,1953年2月出生于杭州市。现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党委书记,航民集团公司董事长。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乡镇企业家、中国功勋村官等荣誉称号。 图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航民村党委书记...

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 | 弘扬雷锋精神 积蓄前进动力

如果志愿行动有色彩,它会是什么颜色? 它或许是33.2万多名“武林大妈”身上的一抹红,奔忙寻常巷陌,共建城市生活的美好;或许是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治多生态环保协会志愿者身上的一片绿,行走雪域高原,播撒生态保护的种子;或许是哈尔滨亚冬会“小雪花...

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 |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焕发着永恒的魅力,激励人们无私奉献、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习近平同志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

关注 | 江门举行名家创作分享交流活动

2月27日,“中国侨都·书声荡漾”——2025年2月“书香五邑·江门读书日”名家创作分享交流活动在广东江门台山举办。著名散文家、学者、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衡,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副主...

关注 | 台山有“梁” 书声荡漾

南国二月,情润人心。2月27日上午,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广东省台山市华侨中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200多名教师和学生代表参加了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台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金台少年阅读行”启动仪式。 作为活动特邀专家的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梁...

关注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活力课间”促成长

下课铃声一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兴实验小学的校园瞬间热闹起来。操场、篮球场上充满欢声笑语,教学楼内图书长廊、文化长廊也成了孩子们的热门“打卡地”。 2025年2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

关注 | 浙江开化齐溪镇中心学校:音乐支教歌飞扬

“想学一样乐器,吹笛子也行”“希望每周都可以上音乐课”“想要一间专业的音乐教室”……山村小学孩子们的心愿清单,在这个春天落地生根,梦想照进现实。 2月开学季,“钱江源头第一校”——浙江开化县齐溪镇中心学校歌声悠扬、童声悦耳。来自浙江音乐学院...

人物 | 将军本色是书生

2024年12月31日上午,89岁高龄的邵维正早早起床,穿上了军装。军装笔挺,几乎没有一丝褶皱。邵维正来到人民大会堂,身边的工作人员在他的胸前系上了一朵大红花。有什么喜事呢?原来,邵维正刚刚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这次来到大会堂,就是为...

烽火战旗扬 | 猛将无弱兵 其势如破竹

战旗名称:势如破竹19团 授旗时间:1940年12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19团 授旗领导机关: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37年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以晋冀当地游击队为主编成...

嘉煌说敦煌 | 在日本种下“敦煌”的种子

常嘉煌幼年与父亲常书鸿、母亲李承仙、姐姐常沙娜在北京合影。 (常嘉煌供图) 我的外公很严厉,但是外婆很和善,特别宠爱我,他们位于天安门对面垂露胡同里的小院,是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家。 1957年的一天深夜,我被母亲摇醒,她匆匆与我告别,说要...

“长城之子”话长城 | 40年后,日记勾起怀旧情

今天的城市人,喜欢到农村去感受农民的生活。快节奏的现代城市人,到那里去寻找心中的乡愁。特别是早年从农村出来的人,老了住在村庄的砖瓦房里,想起老家的生活细节,回味无穷。40年前我们徒步考察长城时在山西农村的经历,都记在日记里。 我的日记里记录...

金台谈艺 | 国画的规律和当代标准

作者简介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美术史论家、美术评论家、博士生导师、人文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人民周刊》新时代美术高峰课题组、中国画“两创”课题组专家成员。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比如冬天肯定会结束,冬天一过就是春天;黑夜...

金台谈艺 | 世界美术思潮中心东移刍论

我在对日本及西方艺术作了若干年考察与认识之后,曾在日本艺坛提出过“美术思潮东移”之预言。这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痴人说梦的无稽之谈。 其实移动不是始自今日了,当1867年日本的浮世绘首先打入法国万国博览会时,便为法国美术界打开一个神奇的东方绘画...

金台谈艺 | 《读懂天下为公》 等

《读懂天下为公》 罗嗣亮 著 / 张浩 主编 /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 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要在公共领域关爱他人、承担责任、追求“宽仁大义”。这本书全面阐释了“天下为公”的内涵,深入论述...

双语桥·邂逅中国 | 越靠近你,就越被你吸引

在学习汉语之前,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英国学生。 我第一次接触中国是通过中国菜。小时候,我的祖父母曾经带我去伦敦的唐人街吃饭。当时,小小的我第一眼就被中国的传统房屋建筑和一个个红灯笼给吸引住了,它们色彩艳丽,是如此与众不同。而空气中弥漫着的中国食...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