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2024年第6期

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2024年第6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这是一份综合类艺术生活杂志。不为专业研讨,不是快餐文化,只为在机械年代,用轻松愉快的方式,

目录

读图 | 苗画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其内容多反映苗族的文化、历史、生产生活、民间信仰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苗画上常见的形象有龙、凤、花、草、鱼、虾、虫、鸟等,作品中的每一个图案、每一

专栏 | 象征的图像:波提切利绘画中的隐秘寓意

三王来拜 木板蛋彩 桑德罗·波提切利 1475年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藏15世纪的意大利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并非统一的国家,佛罗伦萨、米兰、威尼斯等城邦相互竞争,用艺术创造城市文化,彰显城市荣耀,艺术家

文化纪事 | 运河不息

一条河,穿越2500多年的漫长时光,纵贯3200公里的广阔地域,串联起8省35座城市的璀璨文化,滋养了亿万中华儿女。这就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中国大运河。回望历

文化纪事 | 千年运河,怎一个大字了得

运河河流,犹如地球的血脉,滋养生命,孕育文明。在广袤的中国大地,奔涌着超过150万公里的江河,绝大多数源于自然的造化,有一条却与众不同—它的形成并非全靠自然的力量,而是源于人类的智慧。这就是世界上里程

文化纪事 | 参差十万人家

运河参差十万人家—运河与运河城镇 文\东门之云中国大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个省(直辖市),联系了中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绵延3200余公里的运河两岸,帆樯林立,商

文化纪事 | 河光塔影三千里

流淌了两千多年的大运河既是一条政治之河,也是一条经济、文化之河。在人们向河求生、顺水逐梦、开拓进取的过程中,敬神礼佛之塔慢慢也有了镇水厄、导航船、兴运势、作景致等多种职能。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一座座高

文化纪事 | 智慧之河:大运河上的水利遗址

中国大运河初凿于春秋时期,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至今仍沟通着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对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

文化纪事 | 千年运河,亘古文脉

上善若水,润泽万物。大运河奔涌过2500余年的岁月,沟通南北,联结古今,滋润着沿途的社会经济民生,也滋养了一方方水土独有的文化风情。作为我国古代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运河以其博大的开放性、包容性,为

专题 | 跟着诗词来放松

“快节奏”与“高强度”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两张标签,“从前车马很慢”的那种和缓从容,随着“钢筋水泥丛林”的快速生长与遮蔽,隐于角落,渐成追忆。有时候,人们会“怀旧”,是内心期望缓解紧张、焦虑,渴望放松、平

展览 | 林风眠和吴冠中笔下的“中国式风景”

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星空中,林风眠与吴冠中的名字星光熠熠。100多年前,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中国绘画向何处去”是心系中华命运的艺术家们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林风眠和吴冠中等艺术家经过不懈求索和躬

艺舟双楫 | 王西京

盗御马 127cm×68cm 2023年&nbsp 王西京王西京,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艺舟双楫 | 以戏入画 化古融新

戏曲与国画同属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虽属不同的艺术门类,但皆以意传神,息息相通。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剧目繁多,唱腔多变。秦腔为百戏之祖,流传久远,声名远播,更以此衍生出了京剧、豫剧、晋剧、社火、脸谱等多

行走 | 颓废方丹:惊艳时光的岩画遗迹

翻看“颓废方丹岩画”这本“书”,我读到了6000年前人类的故事。那是非洲中石器时代的文化代表—威尔顿石器文化的遗迹,两千多幅栩栩如生的岩画使颓废方丹成为非洲规模最大的古岩画遗址、纳米比亚的历史文化保护

食之有道 | 悠然一饱自笑愚

陆游一生酷爱写诗,诗几乎成了他的日记。他在诗中抒发理想抱负、爱国情怀,也在诗中关注山川风月、柴米油盐。在他留下的近万首诗作里,有3600多首同饮食相关,诗人从少时写到暮年,从故乡写到异乡,写出饮食人生

鲜话说吧 | 杜甫的恋爱日记

在那个文人皆多情的年代里,除妻子杨氏以外,杜甫再无其他情史逸闻。但如果你期待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接下来的内容或许会让你失望。因为在杜甫的故事里,没有张扬恣肆的热恋,唯有细水长流的深情。说起杜甫,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