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中国盾构,走向世界的“名片” 从“凿船贝”到“钢铁蚯蚓”追溯盾构机的身世,那还得从18世纪末泰晤士河隧道工程的建设说起。如今,泰晤士河隧道作为伦敦地铁系统的一部分,看上去也算不上什么亮眼的工程。然而,它在隧道工程史上的地位可不容小
科技 | 美军新概念机器人大盘点 类似于乐高结构的晶格材料可应用于变形机器人“乐高”变形机器人近期,美国陆军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了一种类似于乐高结构的晶格材料,这种材料可以让机器人自行重新配置,从而实现“由机器人自造机器人”的目
科技 | 人类飞上天的三种方式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飞天,一直是深藏在人类心中的一个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我们逐渐有了纸鸢,有了氢气球,有了现代飞行器。不论你相信与否,截至目前,人类飞上天的方法其实只有三种。变得比空气更轻在
科技 | 消失的瓜洲古渡 诗情画意瓜洲渡瓜洲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京杭大运河分支与长江交汇处,因外形轮廓似瓜而得名,也被称为“瓜埠洲”。瓜洲是一座由泥沙堆积而成的沙洲,在泥沙的长期堆积作用下,自形成之
科技 | 杂说生活中的氯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7,气态氯单质俗称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毒性。84消毒液是很多家庭常备常用的一种含氯消毒液,另一种用得较多且作用原理与之相近的消毒用品是漂
科技 | 恐龙为何会体形巨大 说到恐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巨大”。那么恐龙为何能拥有庞大的体形?为什么陆地哺乳动物从未达到这样的尺度?是什么限制了动物无限生长?恐龙是如何突破体形极限的?恐龙如何支撑自己庞大的身躯
资讯 | “热穹顶”引发全球热浪 “热穹顶”引发全球热浪想必人们会对今年夏季多国接连出现的热浪天气记忆犹新。最近,中国研究人员通过对2021年6月底至7月初北美西部发生的一次超级热浪事件进行分析,指出这是大气环流异常引起的局地“热穹顶
健康 | 酸泡菜这样吃才健康 酸泡菜这类食物,自古有之,遍布世界各地。如果制作方法得当,酸泡菜既安全又美味,其中的乳酸菌和乳酸可改善食欲、促进消化,有益于肠道健康。然而,如果制作过程出了差错,酸泡菜可能会被致病菌污染,也有可能出现
专栏 | 每个物种都值得保护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2年7月21日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长江白鲟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是距今1.5亿年前的白垩纪幸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
自然 | 《诗经》里走出来的昆虫——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在民间及王廷贵族中传唱的诗歌,共311首。在这些诗歌中,涉及昆虫描写的诗歌共有19篇,其中,“风”诗8篇,“雅”诗10篇,“颂”诗1篇。在这
自然 | 你知道吗 行星为何有不同的颜色行星和卫星都不能自己发光,完全靠反射太阳光产生光辉,然而它们的颜色却各不相同:金星是灿烂夺目的黄色,火星是火红色的,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蓝绿色的……行星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呢?这与
史话 | 为何福建开放两个口岸——厦门篇 今年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0周年。作为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割地、赔款等内容外,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影响最深远
人文 | 大漠孤烟直,烽燧守山河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新疆克亚克库都克(克亚克指水草,库都克指水井,意为水井边长着茂盛的克亚克草)烽燧遗址高票入选。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在唐代被称为“沙堆烽”,如今烽燧顶部已被千年风沙侵
人文 | 纵横海上的宋代海盗 提起海盗,多数人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骷髅旗下迎风站立于甲板上的“独眼龙”形象。这种西方的海盗形象早已随着《加勒比海盗》等影视作品的热播而深入人心,他们的事迹家喻户晓,风靡全球。但作为一个活动轨迹遍及世
文摘 | “泰斗”的由来 “泰斗”的由来“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人们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和事业成就方面为众人所景仰的人。为什么这样比喻呢?据《新唐书·韩愈传》记载:“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说的是
博采 | 高邮 一支邮字歌 从古唱到今 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高邮是我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以邮驿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见证邮驿制度的重要城市之一。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于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别称秦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