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2021年第22期

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2021年第22期

半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百科知识》杂志社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期创建于1979年, 是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主

目录

| 任重道远考古人

慎终追远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怀,对自然,对人文,我们敬畏,我们景仰。文明的源头在哪里,江河从哪里流来,你我从哪里来……源头在召唤,先人与后人,你我他,都会有这种隐隐的感知。先贤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英雄史诗文

考古百年 | 玉润东方

古代玉器的发现与研究,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曾经指出:“全世界有三个地方以玉器工艺闻名,即中国、中美洲(墨西哥)和新西兰,其中以中国的最为源远流长。”他在晚年陆续发表

考古百年 | 探寻5000年前的“紫禁城”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这里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良渚”,即为“美丽的小洲”,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是1936年发现古城遗址的施昕更先生提出的,它体现了良渚先民对人与

考古百年 | 吴越小冤家

春秋时期,诸侯并起,战乱不断,偏居东南一隅的吴越两国虽远离中原,却凭借雄厚的国力跻身诸侯争霸的行列。数百年间,吴越两国不仅逐鹿中原,鏖战群雄,而且相互征伐不断,结怨日深,由此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今人除

考古百年 | 汉代诸侯王的地下世界

华夏先民自古崇尚“人死而灵魂不灭”以及“敬天法祖”的观念,因此对“事死如事生”的丧葬习俗推崇备至。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草根天子与布衣将相合力开创了一个延续400余年的大帝国,并从典章制

考古百年 | “食”话“食”说海昏侯

▲ 青铜温鼎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下面,我们就一起围观海昏侯墓中与食物相关的文物,探寻两千年前的饮食历史与故事。其实它不是火锅在海昏侯墓中出土了许多

考古百年 | 六朝旧事如流水

论及六朝,历史上有“南六朝”与“北六朝”之说。后世文献中,多将偏安江左的“南六朝”,即吴、东晋、宋、齐、梁、陈,统称为“六朝”。在世人的印象中,六朝是充满动荡与分裂的乱世,但亦是极富自由与智慧的时代。

考古百年 | 半坡遗址还原远古生活画卷

陕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正中央,地处渭水盆地的西安则是陕西的“白菜心”。渭水流域是中原地区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渭水是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渭水两岸支流众多、河流密布,史称

考古百年 | 惊世“中国”青铜器之乡的大发现

位于关中平原西端的宝鸡古称陈仓,正是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发生地。这里不仅作为炎帝故里以及周秦王朝的发祥地而名闻遐迩,更因为出土了多达数万件青铜器而震惊世界,青铜器数量之巨,重器、精品之多,铭文之

考古百年 | 考古西北 盘点丝路遗珠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书写历史的民族,浩如烟海的汉文史籍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西北的历史风云和时代故事。唐宋及以前,中原王朝面临的主要军事威胁来自西北,因此王朝都城在黄河中上游的长安、洛阳一线摆动。帝国对外的

考古百年 | 帝陵之路 寻访王朝的荣耀与归宿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以及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中心,陕西有着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墓,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一半。除了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陵外,经田野调

考古百年 | 石窟穿越 纵览崖壁上的艺术大观

在河边的山崖上开凿的佛教寺庙被称为石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以木材为建材的建筑,石窟这一特殊的古建筑形式或利用天然洞穴、或由人工在山体上开凿,把加工石材和泥土、绘制壁画变为建筑营造的核心,在我国古代建筑中

考古百年 | 万里长城 屹立千年的守护者

长城,如巨龙般蜿蜒奔腾,横贯于中国辽阔的北方大地。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不屈精神的象征。长城在从战国到明代的2000年中服务于单一战略用途,其建造史表明了防御技术的持续发展

科技 | 2021搞笑诺贝尔奖出炉

前不久,第31届搞笑诺贝尔奖揭晓。受疫情影响,本次的颁奖典礼并未像往届那样在哈佛大学桑德斯剧场举办,而是改为线上举行。创建于1991年的这个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善意模仿,其名称Ig Nobel Priz

科技 | 科学流言榜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