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2024年第2期

视野

视野2024年第2期

半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视野》杂志是由中国著名高校---兰州大学主办的文摘类综合类月刊,以“关注社会生活,追踪前

目录

导读 | 导读

很多人第一次认识陶渊明,是因为《桃花源记》。那时候的我们还看不懂《桃花源记》的精神内核,只记住了一个樵夫的奇遇故事,并对全文背诵愤愤不平。再大一些,读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羡慕他的闲适,

视点 | 上了班以后,才知今生唯爱自由

凡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都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读,常读常新。陶渊明的作品至少有两篇,一是《桃花源记》,一是《归去来兮辞》,是永远不能道尽的。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渊明社会政治

视点 | 乐天知命,也需要本事

陶公懂人生,爱谈老子,明白主客(反客为主)。陶公调和。什么是调和?我们觉得这世界还可以住,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坏。陶公在心理一番矛盾之后,生活一番挣扎之后,才得到调和。陶公的调和

视点 | 最好的隐居,就是回老家

陶渊明的世俗化归隐脱离了“隐居传统”隐居首先得有个安身的住处。陶渊明在最后彻底弃官以前已经在柴桑故宅之外把自己的新住处安排好了,老婆孩子更已先期入住。这里被称为“园田居”,远离村庄,自成一统,“方宅十

视点 |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读过陶渊明,但你了解他的生平吗?在中国,就连初中生都读过陶渊明《桃花源记》,所以,对陶渊明这个人物,都有一定了解。但他又不像“三曹”那样,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妇孺皆知,所以有必要多花一些笔墨,介绍

视点 | 最懂陶渊明的那个人,可能是苏轼

“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这是每一位“久在樊笼”的打工人都会向往的隐居方式。然而,隐居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资本,这种闲云野鹤的行为,当然需要经济资本付诸实现。“结庐在人境”的陶渊明,却以“心远地自偏”的

视点 | 陶渊明和他的儿子们

在中国历史上,陶渊明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位多产的父亲。他一生结过两次婚,生了五个儿子:老大阿舒;老二阿宣;老三老四是一对双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剩下最小的一个叫阿通。有一年秋天的傍晚,这

视点 | 陶渊明的意义

陶渊明对今人意义何在?这并非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在早期岁月中,陶渊明被视为一个高尚的隐士。人们总是在谈到隐逸这一特定话题时想到他。稍后,他被承认为一个游离于主流美学趣味之外的、有独特风格的诗人。直到宋

大学 | 你掌握考试的规律了吗?

我叫罗天,是一位公务员考试的阅卷人。我的前半生一直在和考试打交道,我自己参加过一次高考,两次研究生考试,和九次博士生考试。我现在是一位高校的教师,我现在一直在出卷、阅卷、讲题。我经常听到很多同学对我抱

大学 | 年轻人,AI不想给你加薪升职

“抱歉,你能力不够,不能涨薪。”从一个机器人嘴里听到这句话,你会是什么感觉?当你的职场前途得看一个人工智能脸色时,你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么?这个问题不是闹着玩儿,而是IBM数万员工面临的现实。“说你行,你

大学 | 颜宁:我就是我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74人。其中,现年45岁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就是“颜宁教授”?我认识颜宁时,她已经

文艺 | 读数时代

我们的祖先很少斤斤计较地把数字放在眼里。《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以后可以慷慨地存而不论了。这就是气魄。“举一反三”的典故出自孔子的《论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文艺 | 奉橘与送梨

东晋时,有个人,在橘子成熟时,选了三百枚,送给远方的朋友,并附了一封简短的信:奉橘三百枚。由于还未到霜降,未能多采摘。写信人是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世事真是如此巧合,王献之亦有《送梨帖》:“今送

文艺 | 迟行

一条路上,间隔不远,一株盛放的木棉花,使我停下来,抬头看了好几次‍‍‍‍‍‍‍‌‍‍‌‍‍‌‍‌‍‌‍。树干直挺耸立,树枝平平伸展出去,像手臂,承载着一朵一朵赭黄橘红的花‍‍‍‍‍‍‍‌‍‍‌‍‍‌‍

文艺 | 有些人会一直住在某个词语里

人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活着活着就会觉得有些词仿佛专门为某个人订制。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在陌生的地方看到,这个词后面的那个人就会跋山涉水出现在脑海,远远地只为看你一眼,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有个词叫“阴

文艺 | 仰韶文化异形器

这期请大家欣赏仰韶文化彩陶异形器。从老官台文化转入仰韶文化后,开启了彩陶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仰韶文化从距今七千年起至五千年止,前后延续了两千年左右,彩陶从纹饰到器型都得到长足发展。随着纹饰从单一到连

文艺 | 五代·写生真禽图

写生真禽图(局部)五代 写生真禽图 黄筌 绢本设色 41.5cmx70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作者是五代时期的黄筌,四川成都人,著名宫廷画家。他善于融汇贯通,并形成自家风格,富有皇家气息。此图是他教

文艺 | 梭罗的书桌

我18岁时读到《瓦尔登湖》,由此认识了作者梭罗。《瓦尔登湖》的思想,我当时很难理解,却对那简单独立的生活方式产生深深的敬意和强烈的共鸣——人类的富足,或者说人生的丰富不在于物质消费,而应该来自精神及滋

文艺 | 杜甫的癖性

说说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癖性。杜甫的这个癖性是很容易看得出的,他在青年的时候写的《望岳》,出语就惊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绝对是杜甫诗集的语言,别人的集子里夺不去了。又如他晚年写的《登

文艺 | 一棵老树的意义

我理想中的家,有一个大院子,家里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三代同堂,最好还有太爷、太奶,四代、五代同堂,就更圆满幸福了。人住的房子旁边是牛圈和羊圈。房前屋后有几棵树,树有大树小树,小树是父亲栽的,长得

文艺 | 做一只蚂蚁

我走得很慢,我在慢慢地啜饮夜晚这杯香醇的美酒。在野外,月亮用不着太大,就能把黑夜给照亮。我觉得脚下的路纤尘不染,洁净得仿佛用银河之水刷洗过似的。我走得轻松而又逍遥,好像是风和月光在推着我走似的。在一个

文艺 | 耳朵是风的故乡

有时候总觉得风从我耳朵里吹来,耳朵才是最初产生风的地方。天上的云,只不过是风路过这个世界时最后的驿站。风吹过,我才想起我还有两只形同虚设的耳朵。就像有时候,风吹来,那些灰尘是多余的,脸上刮过的刀子也是

文艺 | 你回家的飞机几时起飞

一般人常常有一种误会,以为有名的人,其言论必定高明;又以为官做得大者,其演讲必定动听。一个人能有多少学问上的心得,处理事务的真知灼见,或是独特的经验,值得兴师动众,令大家屏息静坐以听?爱因斯坦在某大学

生涯 | 该怎么去告别

入院不久,隔壁病房住进来一位大叔,60岁左右,江西人,是一个“生猛的土豪”。我在放疗室门口碰见他,大叔穿着长款黑色风衣,头发染成油亮的黑,精神十足地对我说:“小妹不要怕,要唱歌,要笑,晚上一起K歌去!

生涯 | 我爸爱扫兴

我买彩票中奖600块,分享给家人,我妈比我还要惊喜,感叹我的好运气,笑声太大引来了我爸,结果我爸阴沉着脸说:“有什么好高兴的,这是赌博,你看吧,中了600,以后不知道要输进去多少。”隔着屏幕,我都感觉

生涯 | 口吃的毛姆

没有口吃,就没有一个作为作家的毛姆。口吃从少年始,一直跟随毛姆,直到他人生终了。据说,口吃是因为舌头长得太长的缘故,因此在维多利亚时代,医学界并不从心理角度去挖掘原因而奉行外科手术,即将舌头割去一块。

生涯 | 家长会后求生指南

心理学上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即把人的性格和口味划分为若干种,口味的偏好便对应着性格的特征。酸甜苦辣中最具刺激性的口味当属“辣”,那么辣是否可以影响我们的性格品性呢?国外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

通识 | 如何制造流行 ?

在《引爆点》中,格拉德威尔努力分析社会行为。他说,要把一点鼓噪变成流行现象,需要一些前提条件,但只要做一些很小的变化就能做出重大的改变。“我们都是渐进主义者,我们的期望值是以时间滴滴答答的稳定消逝为基

通识 | 为什么有些朝代永远都上不了电视?

中国人着实有个癖好,爱看古装剧。坐在电视机前的你,看着电视里的万里江山,仿佛浑身插满flag的将军,心情澎湃不已。甚至于后宫各种人情世故、尔虞我诈,你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真是,了不起。但要真说起来中

通识 | 天庭的惩罚标准

在《封神榜》里,妖精和神仙没本质区别,都是修行者,比如兔子精修炼好了就是“长耳定光仙”,级别非常高。而在《西游记》里,江湖上的妖精和经过认证的神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属。天上的神可以到人间冒充妖精,但

通识 | 口味与性格

心理学上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即把人的性格和口味划分为若干种,口味的偏好便对应着性格的特征。酸甜苦辣中最具刺激性的口味当属“辣”,那么辣是否可以影响我们的性格品性呢?国外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

专栏 | 卖小猪的男孩

我读小学的时候,没有快乐教育,一切只看成绩。班上吊车尾的总是六个男生,语文老师就编了句顺口溜“三疯二屈一个憨头”,用来骂他们。“疯”取自名字谐音,“屈”取自姓,“憨头”就纯属是骂人了。我这个故事里的主

专栏 | 电台往事

2000年我上初中,第一次住校,我爸是学校的老师,我得以住到了他的宿舍。我爸出于对我的照顾,开学陪我住了一个星期,就不再住在宿舍。他说我过了适应期,理应学会自立。有时候他晚上上完课,也义无反顾地从车棚

专栏 | 机器人引领未来,千行百业的智能赋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正日益成为各个行业的关键驱动力。从生产制造到医疗保健,从教育培训到金融服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为千行百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在这个不断演进的时代,机器人的出圈之路为我们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