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卷首语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又到了人类眺望远方、热衷旅行的季节了。人总是对远方抱有一种梦想,对于此生到不了的地方还是有热情,他们吟唱着“生活在别处”,背起行囊奔赴远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去到一个新地方就已经足
视点 | 那些辞职旅行的人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写道:“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
视点 | 400年来,我们游的是同一个世界吗? 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后,中国人就几乎不往外跑了,所以,在大航海时代,当欧洲人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时,中国人对外界一无所知。只是偶尔跑进来几个传教士,谨慎地向金銮殿里的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传达一些海外消息,比
视点 | 古人是如何旅游的? 旅游是今人热衷的一项活动,不仅能放松心情、开阔眼界,运气好的话,途中还能结交到朋友,甚至邂逅生命中的另一半。其实,古人也很热衷于旅游,这一篇我们就来聊聊古人是如何旅游的。古代的交通条件远不如今天,旅游
视点 | 拿命旅行的徐霞客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曾经踏遍中国大地,探寻名山大川,写下了“奇文字”《徐霞客游记》。世人多感叹他游历之丰富,感慨他成就之非凡,便把他的名字印在语文课本上,写进景区介绍中……作为中国第一代驴友,徐霞客
视点 | 你是去旅行啊,又不是去数数 前两天,一个朋友问我:“在旅行中,你最讨厌什么样的态度,或者,有没有什么你不喜欢的想法?”他这一问,我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总结一下,可以概括为下面三句话:一、“来都来了。”这是我们常常会听到的一句旅行口
视点 | 旅行为什么不能安慰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每周日晚上八点会放一部美国电影。当时我家里有一台十二寸黑白电视机,我记得我看了一部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格里高利·派克演的。有一句台词印象深刻,是他对黑人仆从说的:
视点 | 说起来很久不曾去旅行 越是隔离,我就越是怀念旅行。但我其实并不算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我嫌麻烦。不像我的许多朋友,一年两次外出,精准如服药,到点就必须去。以前觉得收拾行装,购票乘机很麻烦,现在有了猫就更觉得麻烦。以前听说有些老
大学 | 在大学如何读书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
大学 | 假如理想没有照进现实 理想这个东西,通常在人生早期就会埋下种子。比如我的理想雏形始自七岁,是在我爸的引导下建立的。我自从小学一年级,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我那威严的爸勒令:放学后必须准时回家,回家后必须伏案学习至上床睡觉
大学 | 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后 1上大学前,我的人生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2008年,我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黑龙江省的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在高中,艺术并不是我的学业重点,相反,我的高中母校历来是黑龙江的物理竞赛重镇,所以高中入学的第
文艺 | 抄稿记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字已经写得非常好了。因此,常常接到抄稿任务。黑板报文章,老师的备课教案,学习资料的油印板刻,开学时同学作业本封面课目和姓名填写。我就读的初中学校是全镇唯一的中学。那时候还不叫镇,
文艺 | 雨滴和雨滴在大地重逢 雨落在头上,冷冷的。我用手摸摸。密密的圆珠形的雨,从高高的天际落下来,每一滴都很冷。每一滴雨都像破碎的脸孔,无法复原。雨下了好几天,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山路泥泞,也没什么地方可去,我便坐在雨廊里,看雨
文艺 | 母亲最后的房子 2002年,母亲自己买了一套房子,待装修好入住,已是转年头上,她整整80岁。这可以说是她晚年最大的一件事。将近20年前,她在日记里一再写道:“什么时候,我能有一间北屋,有大玻璃窗,让阳光普照在我的花上
文艺 | 何为美裳 从某个时期起,我就停止了画设计图。有时在构思下一季服装时,想法天马行空,根本无法用笔画出来,也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当我想向助手们表达我的意思时,就直接将布料搭垂在人体模型上。那是我跟布料之间的对话
文艺 | 被徐志摩嫌弃的肉松的一生 11925年,一辆途径满洲里的国际列车里,躺着一盒肉松。它是个临别礼物,来自福建人陈博生,大约摸是陈博生家里人做的。但收礼物的人似乎不大买账,他叫徐志摩,他的整个心思都在女朋友陆小曼身上。火车上睡不好
文艺 | 汉代瓦当·四灵图 汉代瓦当·四灵图瓦当,是中国古时建筑屋檐下,用以挡住瓦片的空洞的,有半圆形和圆形的,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又能把瓦片造成的空洞堵住,防止麻雀、蛇等小动物作窝。瓦当上的纹样,是一种薄浮雕,但从其造型、动态
文艺 | 胜负谁先 日本以培养围棋人才而著称的木谷道场的创办人木谷实有个小故事。某日两个弟子下了两盘棋,各胜一局。弟子甲汇报说:“我今天一胜一负。”弟子乙也说:“我同样是一胜一负。”木谷实问清具体情况后,对乙说:“你不是
文艺 | 美没有家 凡是美,都没有家。这话是沈从文说的。他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流星,自有来去的方向,谁能左右?再比如缕缕月光,何曾受人束缚?还有萤火虫,漫天飞舞于野外时,那才是真正的美。落花也是,一朵花离开了枝头,没有了
文艺 | 灵魂只能独行 我们陷入精神上的惶恐,没日没夜地想这些事情,很羡慕那些头脑一根筋的人轻易获得的无上幸福,希望刹那间忘掉那些邪恶的知识,变得像兔子一样心志单纯。黑格尔说,你可以把黑暗中的一棵树当作人,但你一旦看清它是棵
文艺 | 情感关系 人的情感关系有四种。第一等好的,在金字塔尖,志同道合的伴侣。这样生活即便朴素简单只是过得去,也是好的。第二等,独身。如果经济与精神有准备,独身是精简与有效的。第三等,有心意虽不能互通协调但对自己极为善
文艺 | 广告逗笑你 幽默处处有,光是看广告,就能找到许多让人会心微笑的趣点。银行推销房屋贷款,对屋主说:“改巢换贷。”卖花广告巧妙地提醒:“抽烟和忘记太太生日对健康都有害。”古董店广告:“请进来买你祖母不要的玩意儿。”一
文艺 | 人生应该是愉快的 我以为就大概说起来,东方的日常生活与西方的日常生活里面有一个很显著的异点,就是我们偏于“静默严肃”,他们则偏于“焕发”“快乐”。我说这话,并非崇拜西洋,觉得事实的确如此。我平时最怕参加生友聚会,因为一
文艺 | 极简那个“极” 一日听朋友说,她近来崇尚极简生活。朋友爱读书爱书法,我就对她说,那你每日的看书写字亦成多事矣。既是朋友,就该坦诚,我直言对所谓极简生活的不以为然。不是对“简”,是对那个“极”。我也是喜欢简单生活的,吃
文艺 | 沉潜 懂水产的人说:“静水鲤鱼流水鲫,青鱼沉底鲢鱼浮。”沉潜是一种功夫。在南极水路交界处,全是滑溜的冰层或尖锐的冰凌。水陆两系的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
文艺 | 最 读者们最喜欢问我的问题,都和“最”字有关。什么是“最”好吃的?什么是“最”好喝的?哪一家餐厅“最”便宜?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家?为什么“最”喜欢背这个和尚袋?这个“最”字“最”难回答,因为我的爱好太多
文艺 | 理解很难 理解一个人是艰难的事,必须对被理解者的全部经历、思想和心理感情状态都熟悉才有可能。这里存在着自己的见解、成见、经验等等的限制,也存在着心理感情的微妙变化和差别。对于经历丰富、思想复杂等等具有丰富人生内
活法 | 好的垃圾堆该是什么样 如果想比较一下社会文明程度的细节的话,恐怕没有比它的“垃圾堆”更直观的了。回国工作之前,我在法国已经习惯垃圾分类并践行多年。而现在,法国垃圾分类更为严格,设施也更为完善,每个住宅楼门前从原来一个垃圾桶
活法 | 没有观点的人能不能好好生活? 我从小是一个不太有自己观点的人。我觉得似乎每个人说的话都有道理,我不想辩驳,只会在心里琢磨回味。即便到了大学读哲学系,又看了一堆杂书,自己慢慢被充实,似乎可以对一些事情形成某种观点了,但这些观点往往也
活法 | 怎么解释“我睡了”? 假如你是一千年后的历史系考生,正在进行此生最重要的考试,你面前的考卷只有一道题,题目是一张考古专家挖掘出的来自2021年的聊天记录。上面的谈话双方,一方说“我睡了”,另一方道“晚安”。“我睡了”三个字
活法 | 张铁匠 牛站在崄畔,伸嘴去吃酸枣刺。人吃辣椒图辣哩,牛吃枣刺图扎哩,酸枣刺是牛的调料。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在啃骨头。骨头早已成了黑棒子,狗不在乎有肉没肉,它好的就是那一股味道。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
通识 | 在今天,古代皇帝们能做什么工作? 帝王的话题总会引起热议,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说,意见不一,争执不下。其实,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人,除了换一种心情,不妨也换一种假设。倘若有些古代皇帝突然穿越到现代,放下帝王的身段,安心做个现代社会
通识 | 为什么中国神仙竖着飞,西方神仙横着飞? 飞行是古时候全人类难以割舍的梦想,自己飞不起来,也要让画里的人物、故事里的人物飞。但在飞行姿势上,中西依旧存在微妙的差异。众所周知,中国的神仙们飞行时多采用站姿,大部分还站得十分端正。而西方以超人为首
通识 | 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觉? 古时候没有电,古人是不是天一黑就睡觉?答:明朝嘉靖年间,造访中国广州的葡萄牙学者克路士,记录了一幕奇特的“夜生活”场景:在“碰巧一个有月亮的夜”,他和几个伙伴在河边闲谈,却忽见一艘游艇驶来,游艇上的几
通识 | 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和其他物种不同?许多人会说是我们的思考能力:鸟儿飞,鱼儿游,人思考(这里的思考指的是解决问题、推理、进行复杂的阅读或是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脑力劳动)。莎士比亚在 《哈姆雷特
专栏 | 经典的意义与路径 徐兆寿天道轮回。再大的疫情我们都要理性面对,同时,冬去春来,夜终日出,一切灾难都将退潮,新的生活又将重复。人类如何在疫情面前以人的方式应对灾难和渡过苦海,又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无常生活中建立人的理性、尊严
专栏 | 阅读是一种打开 孙藜看书和看电影、看短视频都是“看”,但相差极大。这个看似常识般的废话,其实揭示出媒介对我们的“阅读”有着深刻影响。因为“字书”不是Facebook,它总是在一定厚度中按照某种线性秩序得以展开。一行行
专栏 | 书籍多情似故人 卜卡前几天,封闭在家,却反而有了写诗的冲动,乱画了一首歪诗,大意说遂想起关二爷,他爱读《春秋》,复感叹神州古代真不简单,战神杀神都会作诗,我说的是项羽和荆轲,还戏谑古希腊的阿喀琉斯和007就不行。有一
专栏 | 快时代,慢读书 文雯最近,和一位00后小朋友谈起读书,他说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只能理解他已经理解的东西,既然如此,那读书还有什么意义呢?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早就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事实上,每个读者都只
专栏 | 关于我是如何选择一本书的 时潇含我是一个很喜欢读闲书的人,一读起书就像是老房子着起了火。我坚信人是需要享受无用的乐趣的。透过文字,我们可以闻到颜色,听到香味,看见葡萄酒杯里摇曳蒸腾的香气,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正在孵化的茧,在被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