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卷首语 童话在大家眼里,好像是一种含金量不高的文学体裁,读者群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童话也因此不得不去承载一些教育意义,让儿童在阅读、聆听中,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规则。当我们不愿意,或无法进入到童话世界——恭喜
视点 | 我们为什么要读童话 我初始的阅读,大都是童话和民间传说。有一个童话故事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故事讲述一个勇士受到上天的指令,让他去捕捉一只玉鸟,于是登上冒险的征途。上天以很郑重的语气派遣他,他就以为这次出行会很困难,艰险重重
视点 | 人类永远需要童话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饥饿和孤独外,那就是恐惧了。我出生在一个闭塞落后的乡村,在那里一直长到二十一岁才离开。那个地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有了电,在有电之前,只能用油灯和蜡烛照明。
视点 | 读童话有什么用? 也许是一个童话作家的缘故,我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读童话到底有什么用?问这个问题的有孩子,他们才一丁点儿大就说:“童话都是骗人的,读太多童话会不会变傻?”也有大人,他们会说:“我早就不让孩子看童话了
视点 | 这么多年才发现,童话没有那么甜 对很多人来说,童年就像是回不去的一场梦,而童话故事常常是那场梦里不可缺席的棉花糖。曾经人人熟知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不知道给多少人编织了美妙的梦境:睡美人等着被王子吻醒,灰姑娘等着午夜的南瓜马
视点 | 童话有毒吗? 安徒生的童话伴随着一代代人长大,为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增添了不少色彩。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听过童话的人的童年仿佛是不完整的。可是最近,一位妈妈在网上吐槽《海的女儿》,她觉得这类童话不适合女孩子阅读,对小人鱼
视点 | 童话的毒,藏着成人世界的不堪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常浅显生动,富于幻想和夸张,多作拟人化描写,以适合儿童心理的方式反映自然和人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对童话基本的概念描述,主要表达了三个要素:第一,浅显易懂。第二,拟人化描
视点 | 影子:童话里的暗黑存在 阿德尔贝特·冯·沙米索倔强地把头伸在文学史档案馆的门外面,防止学者们把它关进去。但这个名字,几乎每个读者都会跳过去。也许有些喜欢安徒生的人知道,他把后者的诗翻译成了德语。如今,沙米索的名气远不如后者,
视点 | 《格林童话》中的沉默 《格林童话》是充分结合民间故事与创作童话的综合性童话,多年来广受世界各国儿童的喜爱。而作为《格林童话》中一种主要的叙述方式,“沉默”的出现是促进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线索。在《格林童话》中,可以依照
视点 | 中西童话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看到一个关于中西童话的比较的话题,为什么国外的童话都是灰姑娘找白马王子,而我们的童话却是牛郎织女、海螺姑娘。想了一想,觉得的确是这样。我们的神话故事里,仙女都是嫁给穷人,打柴的、放牛的、种地的、做长工
视点 | 中国为什么没能出现世界级的童话? 童话上起远古的神话,在民间文学的土壤中生长酝酿,现在已成为儿童文学的主要载体。凭借着一大批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和作品,童话逐渐在文学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然而,在世界童话这一五光十色的长河中,中国的童话与
大学 | 西南联大的师生 联大历史系的同学早在1938年就出了联大的第一张壁报,名为《大学论坛》,发起人是徐高阮,写文章的有丁则良、程应缪(流金)等。他们都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但对当时的联大并不满意,觉得政治上似乎是
大学 | 985大学毕业的我,选择灵活就业 当互联网大厂和公务员成了宇宙的尽头,仍有一群毕业生,拿着985的学历灵活就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口中“近2亿”的灵活就业大军中,不乏985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到底是如何就业?这些名校毕业生为何选
大学 | 女大学生读书有多猛 在读书这件事上,中国女大学生正在蒸蒸日上。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研究生、本专科
大学 | 留学行李箱中,你最后悔带去的东西是什么? 出国留学前准备行李的阶段最头疼!一边列出长长一串清单,生怕缺了什么。另一边还要考虑什么不能带,什么会被海关扣。比如,陕西人@KingWAJ去澳洲上学时,妈妈做了三个特别大的肉夹馍给他当干粮:凌晨四点被
文艺 | 我们要不要在相聚时练习别离? 小时候看《红楼梦》里说宝玉喜聚不喜散,黛玉的想法正相反:“人有聚就有散,聚时喜欢,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感伤,所以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儿开的时候儿叫人爱,到谢的时候儿便增了许多惆怅,所以倒是不开
文艺 | 烧烤 金庸小说里,主角经常流落荒山无人岛。黄蓉在明霞岛烤野羊,张无忌在山谷里烤鱼,令狐冲在溪边烤田鸡,不一而足 张翠山和殷素素初到冰火岛,只能吃野果,一旦弄到火种,就能拿来烤熊肉吃,还吃起了极北熊掌了。这是
文艺 | 读书消暑 伏天读书,选一些清凉降火、去燥安神的文字,亦可在水边读,那些字在井水里泡过,读之眉眼有潮气,伏案清凉盈袖。天热时,试读王羲之的《积雪凝寒帖》:“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
文艺 | 东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东汉墓壁画·车马出行图 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出土这是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汉墓出土的壁画,描绘的是汉代一位贵族乘车马出行的情景。画的上部御者端坐车中,雄壮的奔马展蹄欲飞,中间部分画了三匹姿态自然、豪放狂野的
文艺 | 古代家具尊严第一 室内陈设中最重要的当属家具。古人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家具设计上制定了一个原则——尊严第一,舒适第二。这个原则是古人生存的哲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主导了中国社会生存理念,强调做人做事的准则。恰巧,中国古家
文艺 | 希特勒的袜子 在一张摄于1945年5月2日的照片中,一名酷似阿道夫·希特勒的中年男子躺在柏林总理府花园的碎石堆上。他的头部被击中,尸体被苏维埃反间谍特别行动机构(又名施密尔舒小组)发现。死者牙刷一般整齐的小胡子、独
文艺 | 云朵没有消失 失语前一年,一行在梅村主持夏季修行时,有一位小女孩上台向他提问:“我有一只小狗,小狗死了,我很伤心。我不知道怎么才能不伤心。”台下来者纷纷发出善意的笑声,一行则一如往常,面容温和,认真说:“这个问题很
文艺 | 第一朵莲 昨夜,今年的第一朵莲花到了。特别美,特别隆重,特别动人。可惜我睡得深,没有听到花过窗,也没有听到香敲门。不知道它来时鞋上有没有溅染月光,不知道金铃子们有没有抬着金碧辉煌的和声去接,不知道院里的石榴花有
文艺 | 上海月亮 我一个人在黄昏阳台上,骤然看到远处的一个高楼,边缘上附着一大块胭脂红,还当是玻璃窗上落日的反光,再一看,却是元宵的月亮,红红地升起来了。我想道:这是乱世。晚烟里,画面中犹如海一样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
文艺 | 凉夕 日落。坐在后垣上,垂着双脚钓鱼。面前,残照溢满河川 背后,青芦飒飒震颤。潮水渐涨,溯流而上。河水澄碧,状如无物。水底更加鲜明。小小鳗鱼在水藻里奋力穿行。当年刚刚出生的黑鲷,在碧玉般的水中结队循游,水底
文艺 | 二十四节气是有警惕心的 二十四节气里,不仅有敬畏心,还有警惕心。在每个节气里,古人都规定了具体的禁忌条款,如“立春”和“雨水”:祭品不得用母畜,禁止伐木,不得毁鸟巢,不得捕杀幼小的、怀胎的、刚出生的动物,不得捕杀学习飞翔的鸟
活法 | 我的父亲张伯驹 父亲的性格本来就有些孤傲,加之愤世嫉俗,便更加落落寡合。即使高朋满座,众人谈笑甚欢,他若是觉得话不投机,便一个人坐在那里,谁也不理,只是自己用手摸着下巴,一根根地拔胡子。有时去找人,碰巧人家不在,他也
活法 | 有一天,我们都会老去 七年前,在腹泻病门诊。“医生,帮我看看吧。”我抬头,只见一位满头发白的老阿姨颤颤巍巍地站在我面前。我赶紧起身将老人扶到椅子旁,看着她坐稳、坐好。老人坐稳后,我又探出脑袋看了看诊室门外,空无一人。“就你
活法 | 我不是社恐,我只是“社懒” 上一次参加三人以上的朋友聚餐,还是上一次。这句“废话文学”的背后,是我对社交的淡漠。现在的我,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很少参加多人聚会,除非无法推辞或闲得无聊。实在想不起来上次参加除公司团建和家庭聚餐以
通识 | 幸福的宋朝人 两宋都城繁华,物价却非常便宜,一斗优质米只需五十文钱。另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在瓦舍内的熟食猪肉店里,一个壮汉只须花三十八文钱,便可吃饱吃好。一只熟鹌鹑市场上才卖两文钱,一些时鲜的水果也不过十文钱
通识 | 你是三分之一颗蘑菇 你是三分之一棵蘑菇。没骗你,不只是你,还有我,我们所有人与真菌共享三分之一的DNA(我圣诞节卡片的寄送名单怕是不够长了)。这一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和各种蘑菇——甚至和所有地球生物——都是同一祖先进化
通识 | 中餐点菜,是门艺术 在中餐馆为一群人点菜,最好是做个“独裁明君”。一顿好餐,需要各种形成鲜明对比的元素达到和谐共存 食材、味道和口感都要多样,让人食指大动。如果一群人里每个人都只顾点自己想吃的菜,最终这一桌子菜会呈现一边
专栏 | 那些还在坐绿皮火车的人 听窦文涛的《圆桌派》,有一集里他讲到他现在一看见别人坐绿皮火车,心里就受不了,眼泪不由分说“哗啦啦”地往下流。这源于他早年的一些个人经历,再加上他本来就是极其富有同理心的人,所以很容易被某些场景触动。
专栏 | 陪你走过春夏秋冬 小时候我颇爱读书,痴迷到凡是写有字的纸片都要拿起来翻翻。遗憾的是,我没有生在耕读传家的小康家庭。我爸每天在算盘珠子上讨口粮,我看得最多的是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账本。我的第一本文学启蒙读物应该算是插图版的
专栏 | 在爱书者眼里,没有无聊的事情 父亲曾是个语文老师,家里书柜里有不少图书。我曾抱着《安徒生童话》反反复复地看,《海的女儿》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是我真善美启蒙的最早读本。在县城读初中,我曾坐在超市图书区的地上长久地读《张爱玲小说》
专栏 | 猫室友吉祥 吉祥是在两年前冬天的一个夜晚自登家门的。正在洗澡的时候,同事打来电话,说有一只猫跟着他从小区走进来,一直叫。那晚,同事家有聚会,他出门的时候已经凌晨一点了,猫发现了他,寸步不离紧紧跟着。当时的我刚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