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3年第3期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3年第3期

月刊 人文科普

简介

《军事文摘 科学少年》杂志于2011年1月正式创刊,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主办、中国

目录

卷首语 | 春天的梦想

“咔嚓!”一声惊雷把虫虫墩子从冬眠的美梦中惊醒,它揉揉眼睛,猛地扭动圆滚滚的身子坐起,四下张望:“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墩子睡糊涂了——今天可是惊蛰啊。“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这一天,春雷

太空探索 | 航天员如何从天上“下班回家”

我们普通人的下班非常简单,航天员可不一样,从太空“下班回家”简直是轰轰烈烈:不仅回家时间要提前周密计划,回家之路也被全程跟踪,回到地面后还有很多人搜救迎接……看来,从天上回来的就不一样啊!好吧,下面就

太空课堂 | 你知道这些载人航天发射术语吗?

1发射区发射场内实施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器发射的特定区域。包括发射工位、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设施、运载火箭瞄准设施及配套供气、供水、供电、消防、防雷接地、摄像、电视监控、通信、废气废液处理系统等。2发射工

科技前沿 | 完成太空旅行的水稻和拟南芥回家啦等

完成太空旅行的水稻和拟南芥回家啦2022年12月4日,在太空中经历了120天全生命周期的水稻和拟南芥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返航。这意味着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展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养实

国防教育 | 战场千里眼:军用望远镜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或是在现代战场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战场指挥员站在高地上,手里拿着一个东西查看敌方情况,看上去非常威武。估计小朋友猜到了,他拿的东西叫望远镜。这个东西可不得了,被称为军官三件宝

百科探秘 | 老年大象是饿死的?(上)

生老病死是所有生物都绕不开的自然规律。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老死的很少,受伤感染而死或者被吃掉了,是它们更常见的结局。对于一些超大型动物来说,成年后被吃掉的可能性比较小,大象就是这样的一种动物。那老年大象

泡泡屋 | 我的航天梦

每当我仰望星空,看到夜空中那闪闪发光的星星,忍不住浮想联翩:此时的嫦娥和玉兔会不会在吃月饼?吴刚是不是在砍桂花树?儿时读的神话故事,不禁让我对太空充满了好奇。回想起2022年4月,我坐在电视机前,亲眼

跟踪报道 | 梦回太空

我虽身为女孩,心里却藏着一个航天梦。在儿时,一到晚上,我便会拿着小板凳跟在妈妈身后去院子里聊天,当星星出来时,看着那闪烁的小星星,不禁陷入无尽的遐想,和妈妈诉说着天马行空的想象。2021年10月9日,

图解航天 | 从太空返回啦

小编的话:从太空安全返回到地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的航天器会落在茫茫大海,有的航天器会落在皑皑冰雪上,甚至需要航天员费力地自己爬出舱。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航天器返回和着陆的种种画面吧!阿波罗8号飞船拖着

科迷街 | 苦心追星天不负,兄妹觅得天王星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1738年11月15日-1822年8月25日),英国天文学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赫歇尔利用全部业余时间制作望远镜,成为制造望远镜的一代宗师,一生磨

科迷街 | 中国古人对北极的认识

中国古人观星的历史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民族一样非常悠久。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天空中的星星好像镶嵌在天幕上,而这个天上的大幕在自东向西旋转,每昼夜旋转一圈。那么旋转的中心呢?古人发现天上有个点是不

科迷街 | 火星冲日夜 沙河观星时

2022年12月8日晚,我和姜智涵、张辰毅作为星云社队员代表走进了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参加由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携手中关村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中关村二小)星云社开展的“火星冲日”直播活动。直播由克

爱上科技馆 | 地动仪有争议?这本不算新鲜事

提起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可谓大名鼎鼎。不过,前几年,关于张衡地动仪的争议成了网络关注的热点,甚至还出现了“张衡地动仪被移出历史课本”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对此议论纷纷。那么,引起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