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院士寄语 贲德(1938.4.4— ):中国机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PD火控雷达领域的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0世纪70年代,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
太空探索 | 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甜甜圈” 海量黑洞照片汇总示意图不知道喜爱星空的朋友们听说没有,天文圈最近爆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新闻!北京时间2022年5月12日21:00,科学家们在世界上7个不同地方同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首张银河系
太空课堂 | 泡腾片变身“太空欢乐球” 小编的话在“天宫课堂”实验中,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向注入蓝色颜料的水球中放入了半片泡腾片,水球渐渐膨胀起来,我们可以观察到,泡腾片入水后快速产生了大量气泡,放入泡腾片的蓝色水球神似我们的地球家园,它也被赋
科技前沿 |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等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手机必不可少,里面的聊天功能更是人人离不开。可你知道吗?储存我们的聊天记录耗费电量巨大。这些聊天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它的一年用电量约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相当于
国防教育 | 反坦克雷:坦克休想从我身上过 坦克依然是“陆战之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1918年夏天,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索姆河战役激战正酣。这天,德军一个连正在阵地上休整,他们刚刚击退了英法联军的进攻。突然,阵地前出现了隆隆马达声。德军突然发
百科探秘 | 中国“树王”在哪儿 中国“树王”在哪儿你猜猜?中国最高的树有多高?有的人说30米。哎,太小瞧大树了,前一段时间墨脱县境内的背崩乡格林村就发现了一棵76.8米的不丹松,当时人们惊喜地称它为中国最新“树王”。不过,这个记录很
百科探秘 | 法国航天员托马的故事(下) 读书是太空里的消遣在国际空间站这个封闭的空间里,音乐、文学成了大家暂时逃离现实的方式。法国航天员托马说,“如果没有这些类型的娱乐,很难在国际空间站坚持六个月。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我们每天都看到同样的人
百科探秘 | 走,去抓帝王蟹 听说南极洲大陆架附近有数不清的帝王蟹,要不要组团集体去南极洲捕捞帝王蟹?慢!听说这是个危险的活儿。为什么危险?让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帝王蟹这个家伙的底细吧!在海里威风八面的“蟹霸王”水族箱里的帝王蟹看
泡泡屋 | 21世纪的神笔马良 我十分喜欢画画,一直很遗憾没能拥有一支马良的那种神笔。昨天梦里,一个老头儿拄着拐棍向我走来,交给我一支浑身上下闪闪发光的画笔,慢悠悠地说:“给,你的愿望成真了,有了它,你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不能有贪念
跟踪报道 | 天宫课堂观后感 大家知道吗?2022年4月24日,是我国第7个航天日,为什么中国的航天日是4月24日呢?因为在1970年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从此之后,我国的航天事
图解航天 | 阿波罗飞船登月前的模拟训练 小编的话:在每一次成功的登月任务背后,航天员们都付出了很多心血,都会进行无数次的模拟任务练习。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阿波罗飞船在执行探月任务前,航天员们进行的各种模拟训练吧!看看登月航天服的全套服装吧!每
科迷街 | 让祖冲之死不瞑目的《大明历》 公元462年(南朝宋大明六年),公府参军祖冲之把精心编成的《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在都城建康(今天的南京)的皇宫里,
科迷街 | 测量恒星距离的重要性 天体测量的古老话题天文学是地球文明最早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之一。古代科学家用肉眼观星,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工具和数学计算,对天空进行了有限的调查。最早的系统天文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000 年左右
科迷街 | 少年拍天宫·浩淼之星在行动(中) 今年5月份,北京市海淀区图强第二小学“浩淼之星”天文社团的成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积极参与“少年拍天宫”活动。在得知中国空间站(天宫)和国际空间站即将前后过境,而且还会在天空摆出“X”形状的姿势时,
爱上科技馆 | 《天工开物》里的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造纸工艺不断完善。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唐五代时期,竹、麦杆、稻杆等也都成为造纸原料。唐朝,人们
特别报道 | 欲与天宫舞苍穹 图1 中国空间站怎样才能看到中国空间站?空间站在太空中飞行的时候,我们都可以通过相应的网站查看空间站的实时位置和我想要的信息。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个我常用的小程序——天文通。图2 天文通小程序图3 中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