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院士寄语 李德仁,1939年出生于江苏泰县溱潼,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
太空探索 | 太空“种菜”什么体验?神十四航天员告诉你 近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带来了最新在轨工作画面,其中,航天员太空“种菜”的细节让网友直呼“我的种菜DNA动了”。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除了利用核心舱内的高微重力实验柜等
太空课堂 |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 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物,呈柱状晶体,存在于月球玄武岩颗粒中。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创新团队,通过X 射线
科技前沿 | 我们要吃到紫番茄啦? 我们经常见到红番茄、绿番茄,但很少见过紫番茄。但你知道吗?在美国,一种经过基因编辑,营养更丰富的紫番茄就要种植了。据说,这种紫番茄比原有品种多了9倍的抗氧化剂,能减少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种花种菜让你
科技前沿 | 种花种菜让你更健康 你想快乐吗?其实很简单,养盆花,种点菜,会减轻你的压力、焦虑和悲伤。科学家说,过去的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已经接受医学治疗的人来说,园艺可以帮助改善其精神健康,健康的人也可以通过园艺来提升心理健康。快乐是
科技前沿 | “羲和号”从太阳那里探秘? 太阳对于我们来说 太 重要了,毫不夸张地说,它要是打个喷嚏,地球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它的一举一动都为地球所关注。这不,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羲和号”就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首次在轨获取太阳
科技前沿 | 地球之水来自太阳系边缘小行星? 正因为地球上有了很多水,生命才如此繁盛。那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日本科学家分析了“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收集的稀有样品后发现:地球上的水可能是由太阳系外缘的小行星带来的。探测器从“龙宫”带回
科技前沿 | 北极局部变暖速度达世界其他地方7倍 今年全球都度过了一个酷暑,甚至很多人都热死了。就连夏天凉爽的北极都出现了高温,而且,北极局部变暖速度达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的7倍!北极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过去的报告称,极地变暖速率平均
科技前沿 | 我国高铁跨海啦 我国的高铁可是世界一流,可以钻山洞,可以跨沙漠,甚至跑上高寒地区。但你能想到吗?最新建成的高铁竟然跨越大海!近日,随着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厦门北站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成功铺设
科技前沿 | 城市里为什么蜜蜂很多?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野生蜜蜂——东方蜜蜂,也叫中蜂。你可能以为城市的自然环境不如乡村,没什么蜜蜂,但实际上,城市比平原地区的乡村更容易见到中蜂。平原地区的乡村除了农田还是农田,高标准农田改造将小块农田平整
国防教育 | 小小军用水壶,藏着大大的秘密 小朋友们都知道,士兵在战 场上是离不开枪和子弹的,因为它能保护自己、杀伤敌人。实际上,士兵在战场上还有一件须臾离不开的东西,那便是军用水壶。这个挂在身上小小的军用水壶,是士兵水分补给的重要来源,成为单
国防教育 | “偷窥”中国沿海的美国RC-135侦察机 碧波荡漾的大海上,忽然爆发连天炮火,怒射的火 焰从 炮筒中像雨点 般 倾 泻而 下,一 艘 艘威 武的舰 艇 劈 波 斩 浪,宣誓着中国神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就在这时,一个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现了
跟踪报道 | 写给航天员的一封信 亲爱的航天员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梓霖,是一个爱思考爱幻想的小男孩。我来自河北省,是一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希望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读完我的信哦!对宇宙充满着好奇的我,在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
百科探秘 | 鲜为人知的地球故事 你对地球有多少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并不是非常复杂,但关于这颗星球的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值得关注。哈佛大学博物研究教授安德鲁·诺尔整理出了有关地球的6则基础却少有人知的事实,或许能为我们
百科探秘 | 保护我们“海洋之肺” 你知道“海洋之肺”是什么东西吗?它又被称为“海底草原”“海底森林”,可见对海洋有多么重要。对了,它就是海草床,是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
百科探秘 | 追逐宇宙之梦探索星辰大海 为充分发挥国家大科学装置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作用,服务科技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科普,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的2
图解航天 | 到火星看看岩石和风沙 小编的话:时间过得真快,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经成功登陆火星一年多了。在那个遥远寂寞的星球,它还好吗?不知道人类什么时候能够登陆火星,成为那里的新主人呢?下面,就让我们也去火星看看吧,看看那里
科迷街 | 决斗失掉鼻子的天文学家第谷 第谷:杰出的天文观测家,他所做的观测精度之高,是同时代的人望尘莫及的。第谷编制的一部恒星表相当准确,至今仍然有使用价值。可以说,作为丹麦天文学家的第谷,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夜深人静,在丹麦一座小城郊
科迷街 |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提出、发现与探测 说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我们不得不提到以下这些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后,人们就产生过疑虑,既然宇宙万物皆有引力,那它们会不会因为引力而互相吸引坍缩到一起呢?但是宇宙并没有坍缩,所以
爱上科技馆 | 通往星空的桥梁 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中,历法的修订离不开天文观测仪器的革新。元代初期对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政治学家刘秉忠曾谏言:“见行 辽 历,日月交食颇差,闻司天台改 成新历。未见
百科探秘 | 鲜为人知的地球故事 你对地球有多少了解?许多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并不是非常复杂,但关于这颗星球的故事,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值得关注。哈佛大学博物研究教授安德鲁·诺尔整理出了有关地球的6则基础却少有人知的事实,或许能为我们
百科探秘 | 保护我们“海洋之肺” 你知道“海洋之肺”是什么东西吗?它又被称为“海底草原”“海底森林”,可见对海洋有多么重要。对了,它就是海草床,是由单种或多种海草植物主导的海草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珊瑚礁并称为地球上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
百科探秘 | 追逐宇宙之梦探索星辰大海 为充分发挥国家大科学装置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作用,服务科技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科普,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主办的2
特别报道 | 王亚平讲述出舱:“伸手摘星”的梦想实现了!(下) 出舱活动圆满的背后是长达十几年的刻苦训练。12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中国航天员队伍,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一切都是崭新的。从那时起,我重新坐回离开十几年的教室,捧起航天飞行课本。几十门课程门门都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