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 | 中华文明与龙蛇崇拜 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稻作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对龙的崇拜了。上古时期,中国各个族群都流行对动物的崇尚,有的崇虎,有的崇鸟,有的崇鱼,有的崇熊,有的崇象,有的崇蛇,并将这些动物作为族
《史记》讲座 | “鸿门宴”的疑问兼说《史记》不用“宴”字 “鸿门宴”已经是社会习用语。我们今天可以随意通过网络检索“鸿门宴”,方便地进行“鸿门宴”课件的下载,也能够高清在线观看“鸿门宴”的视频。大家都说“鸿门宴”出自《史记》的记载,但是我们读《史记》,发现全
经典名篇 | 展禽论祀爰居a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b。臧文仲使国人祭之c。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
经典名篇 |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a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b,则必辇山石c,沟涧壑d,凌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永州实惟九疑之麓e,其始度土者f,
经典名篇 | 洛阳春·丁香花 冷艳幽香奇绝。粉金裁雪。无端又欲恨春风,恨不解、千千结。曲槛小池清切。倚烟笼月。佳人纤手傍柔条,似不忍、轻攀折。(《全宋词》)【赏析】丁香是可爱之花,花朵极小且繁,一大枝上有数分枝,分枝上又有数小枝,
中华哲学智慧 | 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生态智慧(七) 上一期我们讲到的环保思想,都是古代先民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总结出来的,既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也不断经受生产生活实践的检验,因此比较接近或符合自然规律。古人又试图把他们所认识到的自然规律上升为法令原则,以
故宫故事 | “好圣孙”与“英雄气象” 明代的“永宣盛世”和清代的“康乾盛世”常为人们所乐道。这两个盛世中的最后一任皇帝—明代的宣德皇帝和清代的乾隆皇帝,同受皇祖的喜爱,同是青年继位,也同样在即位问题上颇具传奇色彩。本文我们就来谈谈这两位皇
家风·家训·家教 | 向警予致侄女 (1921年4月29日)功侄:我来法年余,接得你两封信,第二次信文字思想迥异于前,几疑不是你写的。这样长足的进步,真是“一日万里”,不禁狂喜!科学是进步轨道上惟一最要的工具,应当特别注意。你现在初级师
百家论史 | “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换言之,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入领会中华礼乐文明,把握其核心精神。站在情、礼关系的视角上看
百家论史 | “上廉让则下耻节”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常常将廉官称为清官。而在正式的官方称呼中,清官则被称为廉吏、良吏等。晏婴、张载、张鹏翮、李沆、司马光、包拯、赵抃、海瑞、于成龙等,都是中国古代清官的典型代表,其彰显出的人格力量是百姓
岁月书香 | 借书·买书·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欲腹有书,则自己必有书,方能读之 有书,无外乎借书和买书。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县城里来了一个支教的女老师。她外表一副文静的样子,走起路来却风风火火,显得阳光,富有朝气。她从县城里带来了很
书法与文化 | 晚明书风 晚明社会,上层是朝政腐败、纲纪混乱,财政的拮据和军事的溃败使得国力日衰,不仅无法防御满洲的崛起,而且造成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当时社会,不仅闪烁着启蒙思潮的锋芒,而且酝酿着重大的社会变化。反映在传统文化领
多聊茶 | 茶诗中的人生智慧 我生百事常随缘,四方水陆无不便。扁舟渡江适吴越,三年饮食穷芳鲜。金齑玉脍饭炊雪,海螯江柱初脱泉。临风饱食甘寝罢,一瓯花乳浮轻圆。自从舍舟入东武,沃野便到桑麻川。剪毛胡羊大如马,谁记鹿角腥盘筵。厨中蒸粟
魅力汉字 | 是“一步”还是“两步”?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表示“行走”和“脚步”,古代都用“步”。“步”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像一上一下两只脚,脚趾朝上,表示双脚前后相随行走。有的字形中还增加了表示道路的“行”,进一步强调在道路上行走的意思
茶余饭后 | 真儒游肇 游肇是个真正的儒者,史称其“耽好经传,手不释书”,谦虚廉洁,不好夸饰,“外宽柔,内刚直”,这些优点叠加在一个人身上,不就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的躬行践履者吗?这样一个近乎完美
茶余饭后 | 远见与短视 曹玮是北宋名将,他驭军严明、赏罚果断、屡立战功。曹玮不但军事才能出众,还是一个非常有政治远见的人。他在陕西任职时,了解到了这样一件事:当时,河西的赵德明经常派人用马匹和中原交换货物,但有的时候,交换完
中华书摘 | 幽默的三个境界 正因为气度和幽默在《世说新语》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刘义庆讲述的幽默故事根据开玩笑的方式所展示的气度大小,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境界。最低境界的幽默是“互嘲”,即故事中的双方都主动开别人的玩笑。《排调》篇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