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用典 |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中国古语说:“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秘鲁谚语说:“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天的声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扩大中等收
学习用典 | 计利当计天下利 “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东盟国家。—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人民日报》2013年10月4日第2版【释义】计谋利益就要计谋整个天下
学习用典 |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25年前,我在中国福建省宁德地区工作,我记住了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至今,这句话依然在我心中。—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
遗产 | 古蜀王子与交阯 古蜀历史上的开明王朝,传承了十二代。战国时期,与蜀国相邻的秦国,经过卫鞅变法,而逐渐强盛。秦惠王的时候,曾与众臣多次谋划攻取蜀国。此时的末代蜀王却贪图享乐,疏于防备,又兄弟不和,驱逐了苴侯,还出兵攻打
遗产 | “国采与宫色”中的历史温度 嘉德艺术中心展出的“国采与宫色—清代宫廷织绣服饰色彩展”,通过故宫博物院等处收藏的近百件清代宫廷织绣服饰文物,全方位展示中华传统服饰文化。我国古代,色彩是神圣的彰显,也是礼制的标识,历代统治者均重视运
经典 | 严己才能律人 《渑水燕谈录》刘温叟为御史中丞a,家极贫。时太宗尹京b,知其贫,致五百千以赠温叟c,温叟拜受,以大匮封贮御史之西廊d。或有诘之者,曰:“晋王身为京尹,兄为天子,拒之则失敬。吾方为御史,受而用之,则何以
经典 |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a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a〔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b,轮台城北旄头落c。羽书昨夜过渠黎d,单于已在金山西e。戍楼西望烟尘黑f,汉军屯在轮台北。上将拥旄西出征g,平明吹笛大军行h。四边伐鼓雪海涌i,三军
经典 | 论自己 翻开辞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着一大堆哲学,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诗文和废话,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剧。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汉”,有这么些可说的
专题 | 中国古代应对铺张浪费的措施和历史启示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氛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专栏 | 匪儒匪道:曹操父子的两张“面孔” 黄初二年(221)正月,魏文帝曹丕代汉后不久,便下了一道诏令,以孔子二十一世孙、议郎孔羡为宗圣侯,令其奉孔子祀。这一事件,可视为曹丕服膺儒家的代表性事件。而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曹操时期。虽然上世纪的许
读史 | 鲲鹏展翅九万里:毛泽东与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内容大抵都是寓言,结构奇特,汪洋恣肆,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读史 | 李林甫的忧惧观 李林甫是有名的奸相,一个“口蜜腹剑”的成语,就足以使他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作为唐玄宗时期在任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
读史 | 略具辰耀之本,炳焕天文之道:张衡与《灵宪》(上)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这是《庄子·天运》开篇的“大哉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这是屈原《天问》的
名句精粹 | 自由 自由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之一,反映了我们社会对人权利的尊重、对人尊严的呵护以及促进人发展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由的向往早已有之,自由
名句精粹 | 《茶经》解读(四):三之造(二) 原文: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按:现如今的绿茶,按工艺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烘青、炒烘结合等几大类。在这些绿茶工艺中,最早出现的就是《茶经》中所记载的蒸青。但实话实说,蒸青资历
汉字 | 说“心” 人们常说,用心思考、用心做事、用心生活……做什么都要“用心”。为什么用的是心,而不是脑呢?这要从“心”古今意义的发展演变说起。“心”的甲骨文字形描画的是心脏的样子。金文和小篆字形略有变化,但仍能看得出
闲谈 | 宋朝:全民撸猫时代 猫,一种可爱至极的动物,可以说它是很多现代人重要的“家庭成员”。其实不止是现代,在古代,猫的重要程度同样不可小觑,尤其以宋朝最有代表性。其实有关猫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如古书中就有对猫的介绍:“
闲谈 | 苏轼和鲁迅的背书劫 苏轼对苏洵的直接描写很少,但苏洵应该算不上是一位“慈父”,是“严父”的可能性更大,这有比较明确的证据。1097年,已经年过花甲的苏轼,又被贬谪到了儋州。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噩梦,于是写下一首题为《夜梦
闲谈 | “好心”当慎 《庄子·应帝王》里讲了一个故事:南北海有两位帝王,名叫倏和忽,他俩常常去帝王混沌家做客,受到热情款待。倏和忽很感动,商量着说,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呼吸,唯独混沌没有,不如我
书摘 | 宋瑞驻村日记(节选) 连续5轮驻村,12年坚守,10年记录,以驻村第一书记视角还原一个省级贫困村到全国文明乡村的蝶变过程,一手资料完整呈现基层治理鲜活案例。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今天走访到许庄组路边一个小破屋,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