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春的欣喜 大地开始解冻小草萌发新芽花儿争相绽放燕子振翅飞翔这是春的暗号吐露新的希望天空飘荡的风筝在春风的吹拂下愉快  悠然地徜徉放飞了孩子们美丽的梦还有快活的小河匆忙地奔向远方暖暖的太阳照耀人们心中的愿
诗歌苑 | 花(外一首) 折腾了半宿的风终于拂袖离去平躺在园子里的月季花瓣面红耳赤地对着路人频频点头它们的样子 多像妩媚妖娆的女子那神态 那娇弱的身姿惹得抽芽的柳枝 亦是媚态十足在河堤边走着在河堤边走着 既清静又安逸在碧绿的草
诗歌苑 | 雪(外一首) 雪 整整下了一宿这胶东的雪这慢条斯理的雪这飘逸坦荡的雪她的到来 恰逢其时她的悄然而至打破了某些人今冬无雪的预言雪的到来 令孩子们欢欣鼓舞他们堆起了雪人 打起了雪仗我置身事外 远远地望着 笑着如同回到了
诗歌苑 | 坠入世界的灵魂(组诗三首) 不知所措的我在尘世不知所措黑夜降临这里的土地无常 可悲个体 渺小无意义地挣扎荒诞的生命何以如此的生命我站在夜的下面悲哀地落下一滴泪夜与尘人间的夜如同以往无数的夜一样浓烈暗自发酵他曾赠予我的吻世间的一切
诗歌苑 | 手机啊手机 你把手机放在我这里我却只能当她是个摆设虽点缀了我的小小屋给灰暗的方寸之地带来了一丝色彩但她的内心饱含的寂寥与无奈无人诉说我每天经过她的身旁看着她那娇小的模样忍不住轻抚她 注视她仿佛每每都会有几句心里话
诗歌苑 | 登高(外五首) 扶杖蹒跚同伴行,盘旋曲径入云坪。静观群岫五阳列,移步台虬三柏松。俯视前川新气象,盘桓险壑旧峥嵘。石湖远看澄如镜,千亩清波水一泓。登望海楼夙愿玉楼攀,腾云登顶端。俯窥人似蚁,遥观岭如砖。仰望烟云舞,聆听
诗歌苑 | 乌斯浑河(外二首) 乌斯浑河那里一定很美留下一段“八女投江”的故事矗立起不朽的丰碑面对凶残的敌人她们英勇无畏为掩护撤退的战友她们与河水融为一体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怎能不为之动容怎能不为之落泪她们笑着离开我们她们是不朽的丰碑
诗歌苑 | 血脉(外一首) 踏上未曾走过的路穿行于无法跨越的荆棘我们不停地寻觅世界上永恒的真理如果我渴望去天空翱翔就让我踏上你的背脊抬起头即使迎面散落风霜 飞雪 雨滴如果我决定要登上山峰就请赐予我你的神力不再畏惧即使身后是深渊
诗歌苑 | 记一场梦 轻柔的月光盛进金酒杯宴会上觥筹交错春酒烫得人心暖他醉醺醺地倒在了案台上恍惚间梦中翻飞的蝴蝶载他浸入香醇的酒醪里他大声呼救 快要沉没只见似曾相识的明月徘徊在苍山云海间星辉与海潮共生人鱼在礁石上祈祷夜莺为
诗歌苑 | 父亲 那一片山 父亲,我没有为您老写下过多的片言只语,当我看见您神志不清时,您往日的形影已在我的伤口中退去。今日,我映着月的疏影,和着酸楚的泪珠,打捞一方文字,写下一笔哽咽。——题记一心头上的愁云 久久未散您为我拨开
诗歌苑 | 清明(外三首) 一束束花寄去思念 香火传递斟一杯浊酒 祭奠隔世的先人邀故乡的月 共酌敬祭三炷高香 燃尽一朝别后的痛楚化一缕紫烟 直入思念深处清明的杏花 一瓣瓣铺满伤心的路思念的泪水已经决堤清洗碑文 思念的文字刻在心里
诗歌苑 | 在这片土地上随风疾走(组诗) 阳 光没有隐喻 说来就来了在这个迎春的早晨阳光里 诗人谋篇 布局 可以自然地抒写结局 在掌握中咀嚼 那扇开着的窗里一张熟悉的面孔 对视仿佛与我的童年有关想 念在你走的那年 此季正下着雪整个村落 确定充
诗歌苑 | 告白(外五首) 春天递给我一枝花我把它交到你的手中花心泛起了一阵涟漪说出了平日羞于出口的深情告白春 风在柳条间荡秋千在草地上打滚儿在花丛里接吻又溜进我的房间翻开了我的诗集忆往事很瘦你用回忆把它喂胖伞敞开心扉的同时把柄
小说林 | 旋涡深处 冈萨洛拥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在压抑的环境中,他患上了偷窃癖,已经入狱五次。为了避免冈萨洛再次偷窃,监狱方特地请了心理医生佐伊,对他进行行为干预,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出狱后,冈萨洛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他
小说林 | 暖流 浓黑的雨云笼罩在云山村上空,只听滚滚雷声响彻这个江边小村。紧接着,暴雨侵袭,江水暴涨,刘大山在家中来回踱步,时不时望向外面的天,忧心忡忡。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刘大山打开门,只见叔叔刘龙
小说林 | 牛事(外一篇) “爹,坏啦,坏啦!”刘明风风火火地一头闯进了院里。“咋啦?天塌了,还是地陷了?”爹说,“看把你慌的。”“爹!天没塌,地也没陷,是马林家的五头牛全丢了。”刘明一边说一边挥舞着手。“啥?你说啥?”爹像被蜂
小说林 | 广州来信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随着《春天的故事》在东门大街响起,兰澜来到深圳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她总是一个人,一个人工作,一个人逛街,一个人走走停停。二十六七岁的姑娘
散文馆 | 远山星火明,千灯万路引 二十二岁,一个十分跳动却又充满迷茫的年纪,我做了一个影响我一生的决定—去支教。有可能是看了太多的支教故事,被其中纯粹的希望与需要所牵引,也有可能是看见了那些烂漫的笑脸而被感染。支教,这颗小小的种子,不
散文馆 | 大地醒来的人 听父亲说,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家里钱不够用,父亲就想着去姨妈家借些钱,把我和哥哥姐姐们养大。当时,天气恶劣,大雪盖满大地的全身。山脉、道路、河流和人们都在一场雪中,走着白雪般的步伐,沉重如钢铁。父亲
散文馆 | 雅俗皆乐 何为“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谷”,人吃五谷杂粮即为“俗”。“民以食为天”,只要是人,便难免俗。《说文解字》载:“俗,习也。”它表示一种生活常态,是人们内心深处形成的一种自觉的认知习惯。“雅”
散文馆 | 门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铁路旁边,隔着一片围墙、一道铁门,与绿皮火车的身影不过十米距离。清晨和夜晚,每天我伴着火车行驶时的轰隆声醒来又入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夏秋冬都浸染在悠悠岁月中。我熟悉货运火车碾过
散文馆 | 为一只麻雀祈祷 对于麻雀,我始终怀有歉疚之情。这歉疚如同一粒种子,在温度、湿度都合适的时候就会发芽,就会触破原有的沉默,让心疼的感觉、虚无的惆怅一点点扩大,压迫自己,最终发出低声的叹息:唉,还是伤害了这小精灵。我与麻
散文馆 | 大与小的联想 “大”字像一个挥舞双臂,叉开双脚,能拔山举鼎,能顶天立地的大丈夫。那强壮有力的双手俨然能提起整个世界,那粗壮坚实的双腿像是可以顶载一片云天,这就是“大”的形象。可想而知,这样的大人,能给人信任,能受人
散文馆 | 遥远的杭白菊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镇上的毛皮厂打工,虽然那是一段很短暂的工作经历,却是非常难忘的一段人生旅程。说是毛皮厂,业务还没开展起来,只有一个空荡荡的车间,另一个车间的工人在用棉花纺线。由于我刚进厂,只安排我干
散文馆 | 抬眼已然半生 接到大爸病危的通知,我火急火燎地坐上火车往老家赶,希望能见上大爸最后一面。猎猎寒风起,灿灿飞云浮。望着车窗外白雪皑皑的大地山川,望着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的枯树枝杈,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连忙裹紧衣领,各种伤
散文馆 | 一纸相思 又是一个万籁寂静的夜晚,天边挂着一轮弯月,皎洁的月光让星星也变得羞涩,若隐若现。一缕清风轻轻透过纱窗,捎来丝丝凉意,也没有影响到你闯入我的思绪。闭上眼,脑海里出现的都是你挥之不去的身影。此刻的你或许早
散文馆 | 点点滴滴忆母校 我的母校新泰第二中学,坐落在杨柳依依、泉水淙淙的楼德镇,是一所完全中学。我于 1983 年入校,1986 年毕业。如今,我已毕业三十六年了,曾经的点点滴滴却难以忘怀。老师们我们的老师有一部分曾经是大学
散文馆 | 家乡的民歌 看了潘朝阳创作的《我的家乡在六合》,深深地触动了我对家乡六合的思念。这首歌曲就像一幅流动的画面展示在我的面前,纵向看,有历史的串接;横向看,能让你感受到新时代发展跳动的脉搏。潘朝阳深情讴歌家乡六合,感
散文馆 | 花生启示录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留下一抹岁月的痕迹。时光流转,岁月荏苒,日子悄悄地溜走了,就这样悄无声息,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却又解开了一直困住我的不解之惑—生命,不得不来,却又不得不离开,它的归
散文馆 | 清清上镜蜀水河 罗霄山脉南端东麓,井冈山东侧,在群山峻岭的峡谷间有一条河,叫“蜀水”。河水源远流长,山连水,水连山,山水共天。蜀水河两岸千树万木,重峦叠嶂,林木茂盛。青山如黛,河蓝如瑙,田园织锦,遂川蜀水河秀色无边,
散文馆 | 忆昙花 闲来无事,只为花忙;目之所及,皆为美好。世间繁花几多,流眸视之,或殷红或粉白,或嫩黄或晶紫;翘鼻闻之,或清淡或浓郁,或迷醉或幽寒;若采之、食之,又该是何种滋味?古人云:“花开则赏之,花落则食之,勿使有
散文馆 | 辛酸的“285” “285”,在现在人的眼里,或许只是一个普通数字,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但对从20世纪60年代走过来的一些人而言,则是一个颇为特殊的数字。可以说,我对这个数字又爱又恨,一辈子也难以忘怀,就像刻骨铭心的爱
散文馆 | 梁金山追忆 梁金山对于我来说,是我生活的城市里少有的文艺气息承载体。岁月变迁,沧海桑田,梁金山在我的记忆里生根发芽,成为一个永恒的存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梁金山鼎盛时期,这里汇聚了我国两大宗教的活动场所—道
散文馆 | 我的奶奶 很久以前就想为她写些什么,可每每提笔,脑海便涌入纷繁的记忆,不知如何落笔遂屡屡作罢。其实算起来,我倒是熟悉奶奶的人之一,爸爸和叔叔在比我现在还小的年纪就到珠三角地区谋生计、做生意,而我在奶奶身边一直待
散文馆 | 游览大理古城 “夜里幽梦忽还乡”—梦回大理古城。早起晨游,依稀听到三坊七巷中的蝉声;折一枝绿,坐一茶馆,看古城青砖青瓦,别有一番闲适意味。多年以前和家人去过大理古城,印象里的古城花林成锦、游人优哉,我漫步在街头小巷
散文馆 | 梦游车站 我似是睡着了,身体在一片温暖的海中沉浮,思绪飘向远方。我听见火车“隆隆”的声音,越来越近,听见旅行箱的滑轮“咕隆咕隆”滚地的声音;我看见蔚蓝而望不见边际的天空下,匆匆的行人迈着沉沉的步伐;我闻到便利店
散文馆 | 鹿鸣湖的回响 从一潭湖水开始,我爱上了一片地域,爱上了一座城市。那潭水名叫“鹿鸣湖”。高兴时,去鹿鸣湖与她分享;苦闷时,也去鹿鸣湖与她倾诉衷肠。第一次爱上鹿鸣湖是在那一年的秋天,又一个秋天来了,我必须带着心香去,点
散文馆 | 广元文化路刀削面 在广元生活了二十三年,成长十八年,工作五年,有些店家的小食是从小吃到大的,吃了十多年,除了出众的美味外,还有一份思故的情分在味道里。当年吃的味道,门店望到的风景,心里思想的事,搭伴吃的故人,云淡风轻地
散文馆 | 枇杷花开香满冬(外一篇) 群芳逸远压冬暖,满树芬芳遍野春。雪雨风霜浑不怕,阳光大笑每一晨。洁如玉镜心肝静,气若梅花万事新。铁骨铮铮独傲放,清香洒满众人身。初冬时节,寒气渐渐来袭。我抵不过严寒,穿起了大衣穿梭在绿荫浓密的山间小道
散文馆 | 旅居杭州 一、西湖集锦我是凭着断桥的传说找过去的。景致再好,若是少了故事,游历再多也只是过客。而怀念,却纠缠着笑靥如花的沉醉者。断桥边有家丝绸店,我挑了许久,终究还是选了青色的满天星。我想起苏小小和白娘子的传说
文学评论 | 《到灯塔去》的情节观解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现代主义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围绕其意识流叙事技巧的研究卷帙浩繁,主要包括对间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视角转换的分析,鲜少有对情节观的探讨。“意识流小说”是指小说家重视对人物
文学评论 | 论李光诗风的嬗变 一、诗学思想:从积极入仕到为己之学(一)积极入仕李光诗风从前期到后期的嬗变,蕴藏着诗人自身的诗学思想。北宋历来以儒学治国,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儒学提倡“忠义仁孝”,且“在我国封建时代大部分时间
文学评论 | 《文心雕龙》“杂而不越”说新探 “杂而不越”是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对文学作品的结构提出的最高要求,即文学作品既要有丰富多样的部分,各个部分又要适应同一个整体而相互配合。“杂而不越”说继承了《周易》杂而不越的和谐宇宙观,将作为中国
文学评论 | 迟子建中短篇小说中的动物叙事 迟子建是黑龙江文坛上一位文学素养丰厚,且具有创作灵性的著名本土女作家。迟子建在创作的文本中塑造了丰富的动物意象,这些意象超越了自身的动物属性,被人格化,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美。迟子建的童年是在中国
文学评论 | 浅析杜甫的诗歌风格 唐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诗风格各异。杜甫的一生可划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杜甫读书游离时期,这个时期的他青春缤纷,风度翩翩,诗歌透露出轻狂之气。第二个时期是杜甫仕途受挫期,杜甫客居长安达十年之久,在诗歌
文学评论 | 舒婷诗歌中的自然意象研究 舒婷是中国现代诗坛“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歌形式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邃,呈现独树一帜的美学风貌。舒婷常使用具有多重审美意蕴的意象,从自身体验出发,用女性特有的柔婉细腻的笔触表现自我的情感世界,
文学评论 |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雨,沙沙沙》 《雨,沙沙沙》并非王安忆的第一篇作品,王安忆却将其视为自己的“处女作”。王安忆将她的短篇小说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雨,沙沙沙》开始,这也是我整个文学生涯的开端”,可见这篇小说的重要性
文学评论 |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诗歌创作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这是苏轼人生第一个低谷。在黄州时期,诗人的心境发生变化,在黄州之前的平稳和被贬黄州之后的曲折,带给诗人不同的人生体验,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创作上的改
文学评论 | 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观探讨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英国戏剧艺术大师莎士比亚的一部戏剧,该戏剧的普及性较强,绝大部分人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这一对天生的冤家通过一场舞会一见钟情,爱上彼此,同时将各自的爱意传达给对方
文学评论 | 论吴藻词中的“西湖” 吴藻(1799—1862),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著名女词人、曲作家,字苹香,号玉岑子。她与徐灿、顾春一同列入清代女词人三大家。吴藻围绕“西湖”创作了大量的词。笔者从西湖这一著名自然和文化
文学评论 | 中国山水田园诗审美魅力的赏析 根据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可知,山水田园诗最早出现于东晋时期并不偶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和文学发展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发展并不稳定,士大夫不再是统治者的宠儿,而是成为政治斗
文学评论 | 贾平凹与余秋雨散文风格的对比研究 “散文”是指用于描写见闻,表达内心思想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类型。有文学评论家指出,散文其实就是一种味道,一种精神和文字的味道。简单说来,散文就是运用自身独特的语言传达出其背后的味道,因此散文的价值取决
文学评论 | 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解读《月亮和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毛姆的著名小说,小说塑造了三位迥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本文以《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勃朗什和爱塔这三位女性为研究对象,着重剖析男权社会
文学评论 | 薛涛赠酬诗浅论 中唐女诗人薛涛存诗有九十二首,分为爱情诗、咏物诗和赠酬诗三类。其中赠酬诗现存二十二首,寄赠诗十二首,酬诗十首,这些赠酬诗在主题上可以分为仰慕性表达、关怀性表达和酬谢性表达三类,具有清奇雅正、劲朗健爽的
文学评论 | 《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悲剧形象分析 《平凡的世界》以孙家两兄弟的成长、情感生活为核心描绘了真实的时代与人物发展现状,其中的田晓霞和贺秀莲是作品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作品中的故事发生于1975年,哥哥孙少安在农村生活中主动承担着养家劳作的责任
文学评论 | 《布里尔小姐》的双重叙事进程 一、情节概要和前人的阐释出生于新西兰的英国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一直以细腻的描写、现代化的技巧而著称。申丹教授认为:“众多女作家的作品已经从女性主义视角被解释和重释,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尽管是一名聚
文学评论 | 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青 “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韩非子的《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侠”专门创作了《史记·游侠列传》,勾勒出“侠”的基本特征:“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
文学评论 | 《红楼梦》的“能红”现象 “能红”现象,指的是女性对传统的突破和返归。构成《红楼梦》一书主体人物群的是众多女性,而她们也正是这本书的亮色所在。《红楼梦》一书中展示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对自我的认知,对婚姻和爱情的追求。这些女性对自身
文学评论 | 论张枣文学创作中的古典性 张枣,中国当代诗人,被称为“巴蜀五君子”,主要诗集有《春秋来信》《张枣的诗》。他是一个极具语言天赋和诗歌创新性的诗人,是当代诗人中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实现了诗
文学评论 | 张枣的长沙体验与诗歌书写 因张枣于1986年旅居德国,所以国内学界对张枣的关注度不足。2010年,张枣逝世,“诗人之死”引发了张枣研究的一个高潮。近年来,张枣研究方兴未艾。目前,有关张枣的研究主要围绕文本细读、诗学理念、对话结
文学评论 |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观探析 一直以来,《红楼梦》都在我国传统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部有着深刻社会影响力的文学巨著,其中所蕴含的强烈悲剧色彩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这与纯粹的悲剧形式不同,《红楼梦》的悲剧是一种在清醒认知下
文学评论 | 李商隐诗歌的意境美探析 在中国古典美学审美结构中,“意境”不仅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同时还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意境”的独特美使其成为诗歌美学中重要的审美范畴。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以爱情诗广为流传,从艺术技巧层面来看,李商隐所创作
文学评论 | 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视角研究《简·爱》的人物形象 《简·爱》作为夏洛蒂·勃朗特具有浓郁自传色彩的作品,其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隐含着创作主体的自我投射。然而,以往对其人物形象的研究都聚焦于人物个体的分析,忽视了其中投射的作者对自我人格的剖析与鉴证。夏洛蒂
文学评论 | 《装台》中城市空间的文学表征 《装台》是一部以西京(西安)城中陌生行当为视角,以装台人的命运为对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用温情朴实的文字,刻画了刁顺子、猴子、墩子、三皮、大吊、蔡素芬、周桂荣等农民工身份的市民形象;用悲悯的目光,体察
文学评论 | 陶渊明酒诗研究 中国文学史上酒诗源远流长,陶渊明是将酒与诗完美融合的第一人。酒不只是陶渊明抒情写性的工具,更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借酒诗来表达自己难以言说的意志,并从中获得人生乐趣。本文首先确定了酒诗的定义,梳理
文学评论 | 《伊万·伊利奇之死》中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死亡”主题是托尔斯泰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贯穿其全部创作的始终。托尔斯泰在其中篇小说《伊万·伊利奇之死》中,围绕“死亡”主题展开叙事。他以细腻的笔触,通过主人公伊万·伊利奇生病前后不同心理状态之间的对
文学评论 | 从《唐诗归》看明代后期对王昌龄五古的接受 晚明的竟陵派在《唐诗归》中提出王昌龄五古“深厚处见陶诗渊源脉络”的观点。其以“深厚”评价王昌龄五古,主要体现在其五古看似“外枯”,实则“内腴”,平淡自然中见其“幽深”,与陶诗风格具有相似之处。一、王诗
文学评论 | 汉英诗歌折射的时间观 李白是极负盛名的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风格雄奇飘逸,恣意放浪,变幻莫测的笔触下描摹着山川河海、个人际遇和社会变化,倾泻着他汹涌奔放的情感。一首脍炙人口的《将进酒》,道出了时光易逝、光阴难寻亘古不变的
文学评论 | 俏丽豪健 清初,东北地区文化尚不发达,文化记录很少。江南文人的到来,为东北地区的文化发展、整理和记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江南文人在到达东北之后,被东北独特的风土民俗所吸引,东北民众的精神面貌,特别是东北女性的俏
文学评论 | 和谐与发展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抨击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用女性视角考察揭示一些文学现象,为文学创作研究和发展女性文本开辟了不同的话语空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贯具有较强的性别意
文学评论 | 老舍小说中的喜剧性因素探讨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风趣的特色,通常会采用嬉笑怒骂的形式来叙述一个复杂且又真实的故事。在老舍的小说中,幽默的语言实际上暗含着丰富的喜剧艺术表现力,因此也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美学风
文学评论 | 《到灯塔去》中边缘女性的自我追寻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被誉为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在文学创作上,她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彻底决裂,把创作的重点转向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描写。《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倾注心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