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海 海在我眼里年少时喜欢独自站在码头看人来人往  日出日落晨曦和余晖都是对你的告白船只踏浪而来海将希望满载你的美丽让我深深依赖你的宽阔让我无限崇拜海在我梦里能否感知我离乡的无奈车水马龙荒芜我的心海
诗歌苑 | 春的眷恋 我已渐次衰老愚钝的肌体迟缓地感受周围的变化不如风里的杨柳不如桃甚至不如枯干的杂草我看到杨柳吐出的嫩芽看到桃花隐匿的蓓蕾还看到草根泛起的绿意春真的来了嗅着花的香我伸出双臂紧紧搂着生怕一松手  冬
诗歌苑 | 对面一座山(外一首) 对面一座山事关一朵云我虚构的桃花盛开在唐诗的远方隐藏在宋词的腹地朗诵《诗经》的源头河水牵着春天的手跟着相思的月亮倒着时光  走向辽阔星空白云乘着山歌的翅膀越过头顶的山峰沉默的大地秋天的风吹着稻
诗歌苑 | 黄河魂(外一首) 黄河巨涛  一泻千里壶口瀑布狂潮滚滚  流云湍急听凌风直下蛟翻谷底  龙掀巨浪沉雷隆隆  哮声石破顿觉山河抖颤  万马奋蹄疾景色壮阔看浩瀚劲魂的画面彩虹无际苍茫
诗歌苑 | 初秋(外一首) 天空似乎更高了  更远了云映着湖光山色更洁白骄阳暴晒后的土地熏黄热浪洗礼后的树木金翠飘扬徐徐秋风  吹走了烦躁的心愁悠悠蝉鸣  倾诉难忘的相思情入秋了  月缺了&nbs
诗歌苑 | 阡陌之上(外一首) 现在  村民们开始铸造回忆用田埂上的花朵用打铁的榔头用石磨和村后的古戏台用穿着汉服的回忆现在  河流归位船只回到河上鹅群在水中游泳村庄有了旧时的嗓音口腔中藏有古典越剧村民的水袖&nbs
诗歌苑 | 情思(外一首) 风吹过的云朵写满记忆似母亲叮咛  心澜牵挂一字一句  跌宕随时光延续  渗透年轮望苍穹淡忘的岁月不曾赋予母亲几许温情偶尔风吹起薄如蝉翼的思念掠过眉梢的阴雨母亲为潮湿的心留下伞留
诗歌苑 | 我相信 有人说我可能遇到了骗子而我却始终相信即使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骗子你也除外哪怕你真的是骗子我也宁愿相信你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我情愿选择谅解坚信你会走出困境不管怎样你都是我永远的朋友也许有人会说我执迷不悟而我却
诗歌苑 | 每当流星划过夜空 每当流星划过夜空我总是思绪万千对着流星发问你来自哪里又去往何处距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每当流星划过夜空我总想问问宇宙中为什么会产生流星多久出现一次这些流星体积有多大它们是由哪些化学物质组成的飞行时的温度有多
诗歌苑 | 青岛的蓝留下梦幻的痴迷(外一首) 初到青岛  已是冬季那落光叶子的梧桐就像西北的白杨安详  静默在这枯萎的季节以树的形象挺进岛城犀利的海风驱赶着夜色中匆忙的脚步陌生的眸光里藏不住惊讶醒目的红屋顶碧海蓝天  相映
诗歌苑 | 如果有时间(外一首) 如果有时间还是来看看这里吧看茶室名家字画赏学校那盆兰花观古城青砖灰墙望国风鼓凳黛瓦如果有时间还是来看看这里吧看关帝庙的银杏叶如何落下看洋码头的溯水渔舟茫茫蒹葭看园博园的楚韵长卷锦绣山林看方特的千古线书
诗歌苑 | 故乡的山坳(外三首) 故乡安顿在一处山坳  一进一出都是黄土坡  掘开的深邃不问星光  我把归程抚遍向外连着坚硬的阶石  向内渡过一条经久不息的四郎河沿着层峦叠嶂的南山林一洼低草与一坡槐花足
诗歌苑 | 诗四首 星期一这七天的故事还得伊始经历了  上午的爱下午的恨其间  一朵花开千年一滴雨重十吨循环的谜梯形的忆“一”的地平线上站满太阳一是夜晚一是黎明为二立碑从不想争夺一更不愿踩踏三喜欢一加一等
诗歌苑 | 留给生命(组诗) 悲情诗人我是个悲情诗人三十年的投入  已使青春凋零常常对着春天伤感我的诗总是对秋天充满热忱三更眠五更起  穿针引线就为缝补残损的灵魂让词语生动  让韵脚开花都为诗里的灵魂不再留
诗歌苑 | 与友书(外二首) 我还蜗居在溪边老屋白露后  秋风飒飒爽爽如这人间  时冷  时暖好在住得高  更接近悠悠白云近来唯好静  不喜见人更不喜与往事清谈只想坐在窗前  对着明
诗歌苑 | 元旦偶书(外五首) 站在这里  将进入循环往复撕去一页页的过去  日子谢幕揉成纸团扔到历史长河里剩下一圈涟漪吐出的浪花白沫激荡于心  只供我们回首  沉默曾经  踩在脚底的土地&n
诗歌苑 | 大山的脊梁(外一首) 祖辈托起一轮红日照耀着肃穆的大山大山的一半是阴一半是阳阴阳的背后是诗意的村庄村庄里的羊群一如天空的云朵在岭峰上游荡山间弯弯的小路傲然背影独行村口遒劲的老树东面临风  西边着雨一半是苦 
诗歌苑 | 雨(外一首) 一场悄然而至的雨水泣下季节迢递的忧伤冲刷你门前那空空的台阶托举落花从你梦中经过雨滴敲打心湖溅起的泪只混迹于这蒙蒙细雨里在任何一枚草梢上结出你凡尘爱与恨的眼睛遥望浮木无根  浊流远逝山影模糊了又
诗歌苑 | 立冬 雪遇见 立冬  雪遇见莞  鲜花怒放北方有人许诺两套房子娶雪为妻雪却嫁到了南方雪离开雪  雪遇见暖立冬  雪遇见黄花风铃木满树金黄  一地碎银  光和影立冬&n
诗歌苑 | 迷失 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路边的牵牛花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晚风中两个不期而遇的倦客约定了一次长谈如今  那些泛黄的志向已然成谜我只是一个形迹可疑的人身边那个满而廉价的行囊就是最好的物证一直
诗歌苑 | 翻白 一切都是白的  翻过来看一下老叶有依稀斑驳的绿和温暖里卧享的虫吹开浮白  依然见火棘果的红哦  原来只是覆盖我离开高望山磨蹭到小村前欣喜地见到童年跺两下脚硬硬的不像是梦梵音远离
诗歌苑 | 落雪 对雪的期待像是期待一个单纯的人尽早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落雪的日子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那些白色的蝴蝶渐渐地将院子包裹搭建不一样的春天落雪的曼舞让人在安静的动态中看到永恒落雪的夜晚是寂寞的望着路灯下的光影思绪飘
诗歌苑 | 秋之恋 懒虫嘶鸣  没了夏日的张扬秋雨阵阵  送来舒适和清凉秋风瑟瑟  金黄一地热恋的树与叶黯然离别与秋天谈一场恋爱满腹惆怅  心意彷徨冬天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朔风也在匆忙赶来的
诗歌苑 | 霜降 金灿灿的庄稼气数未尽被收割机取进仓看霜降太阳光芒万丈天马露出脚来万物青葱与沧桑的浪漫都是光和云雨跳的踢踏舞在山一样高的阳台仰望  金星闪出来阻止我与太阳对视久病头晕模糊不清  低望大片
小说林 | 山野的风 九月的江南依旧有些许闷热,衣服带着汗液粘在皮肤上让人很是难受。而此时在岭上村村委大院里,正在酝酿着一场沉闷的会议。宋国涛端坐在主席台中间的位置,满脸愁容地对着账本,到村里任书记三年了,他还是没有兑现对
小说林 | 熊猫强强“出游记” 亲爱的小王哥哥:你好!今天早晨我特别开心,因为阳光透过云层不热不寒,我泡在温暖的池子里,觉得自己拥有最幸福的时光。可你知道我喜欢远行,哪怕一天也行,我便感到足够幸福了。就在你打开便签的一刹那,我已经背
小说林 | 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王对酒的诗词烂熟于心,逢酒总是张口就来。“中华诗词大会的彭敏、陈更、雷海如果遇上老王,那冠军一定是老王。”小陈将老王
小说林 | 朋友李木 人间仲春二月天,又逢草木葱茏时。南湖公园里阳光明媚,春风骀荡,花枝摇曳,小鸟啁啾,好一派人间仙境。我和李木面对面地坐在大理石做的石凳上,天南地北好一阵子闲扯,然后话锋一转,便聊起了文学。朋友李木,我曾
小说林 | 老谭 老谭人高马大,爱喝酒,也能喝,是半斤不倒,一斤逍遥,斤半刚好的酒量,人送绰号“酒坛”,朋友们喜欢叫他坛哥。只要老谭在酒桌上,一般是作副陪,全桌人都看老谭的眼色,听老谭指挥。“今天坛哥这酒咱咋喝?”小张
小说林 | 铺满红叶的小路 那年,部队战备施工,连队的营房就建在天山深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山坡上是零零散散的野杏树和白桦树,偶尔能见到几处牧民的毡房和毡房前袅袅升腾的青烟。山坳里平时很安静,很少听见鸟儿的叫声,只有野杏树和白桦
散文馆 | 我与文字 后来的我,变得很喜欢文字。起先,我是一个对文字十分抵触的人,因为不喜欢大片大片的文字,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理科。《围城》里的鸡毛蒜皮小事,《金锁记》里的纸短情长,以及《海底两万里》中的各种生物,对我来说
散文馆 | 母亲,您是我心中永远的根 都说故乡是游子心中的根,有故乡,有母亲,根深叶茂、根叶相连。我的家在闽南大泉州湾畔,有山有水,山海连天。先人自中原南迁入闽世代繁衍以后,因族谱散失,历经几世几代已无从考证,似乎是“数典忘祖”。饮水思源
散文馆 | 红树林的性格 “深圳有个沙头角,草潭有个角头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遂溪人很熟悉这句话,可见角头沙的知名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夏日,初为人师的我,带着一群十多岁的学生,乘坐大巴车来到草潭镇角头沙露营。久居城
散文馆 | 金银花 门前屋后,溪河两岸,路边山窝,哪里有一树一蓬的金银花,母亲比谁都清楚。莳田下根时分,金银花开。一早一晚,或中午劳作空隙,母亲总爱背个竹篓,拿一根长长的带钩的竹竿,沿着年年踩过的路径,去采摘那缀满蔓藤的
散文馆 | 头顶的灯塔 2000年,我考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时候,教我们古代文学课的老师是李剑波教授。虽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但教学态度严谨。他那一双睿智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文人的浪漫气息,而在他略一低头沉思
散文馆 | 兰圃芬芳寓高洁 经过广州市解放北路越秀会议中心广场左转往前走几十米,便是兰圃公园古色古香的南门。一进门,小径两边摆放了两盆半人高的金黄色兰花,耀目鲜艳,还有尽是十几米到二十几米高的大树。路边是曲折的小溪,流水清澈。穿
散文馆 | 不忘母训 “话多瘦人”,这是我在广东生活,坐月子时,远在湖北的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的,并反复叮嘱我要少说话。我当时觉得母亲在唠叨,说话怎么能“瘦人”呢?母亲是个喜静的人,与喜动的我有代沟。这些日子,因嗓子不适,我开
散文馆 | 过雨看松到水源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顺着绿意和鸟鸣,信步攀登。一条蛰伏千年的石径,以修道的方式虔诚而淡定地通往深
散文馆 | 太阳下山的时候,回头看 七岁那年,我和姐姐去碧洲乡的外婆家度暑假。一天下午,姨妈、姐姐和村里几个年纪相仿的女孩儿商量着去附近山里砍柴、割茅草。我在一旁听到后,叫嚷着也要跟着去。她们一伙儿嫌我小,是累赘,都拒绝了我。我一个人太
散文馆 | 理解孤独 “我失败了……”这句话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我迄今为止二十岁的生命里,致使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不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在人生的转折点,我作出了大家都不看好的决定—跨越四百多公里,只身一人来到以前从没去过的地
散文馆 | 落叶归根 小时候,爷爷奶奶家在山上,我每次爬到半山腰爬不动了,便会大声喊爷爷。正在干农活儿的爷爷听到我的呼喊后,立刻放下手中的镰刀、锄头下来背我。爷爷个子很高,每个步子踩在青石板上都非常扎实。后来,爷爷奶奶搬到
散文馆 | 卖茧 秋暮,满篱菊黄,又见重阳。路过前村,那一篱菊花在阳光下露出金灿灿的笑脸,花香清淡却美得不可方物,这大概就是美的本意。美,其实很简单,甚至不需要漂亮,朴素无华,却与万物交好,这是一种独特的美,比如我的母
散文馆 | 年 今年过年,我们依旧没有回老家。在我眼里,北方的年总是比南方的年有味道。那时候临近过年,一放假,我就会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开始着手收拾带回老家的物什。尽管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好几天,尽管东西很多大包小包的,但
散文馆 | 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古人对秋的阐释。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如今的秋大多承载着丰收和思念。每当秋风拂过,略带一丝凉意。树上的叶子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从泛黄到枯黄,秋风摇曳着的黄叶,悄
散文馆 | 爷爷的土地情怀 儿时的我不懂爷爷,明明可以和奶奶一起留在城市,为何要一个人执拗地选择独居乡村。自爷爷因为行动不便搬离村子后,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终于今年有了机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路过村口,行至田间,来到村子
散文馆 | 买防滑鞋记 寒冬腊月里天刚亮时可真冷!我与姐姐准备去车站搭车上峨眉山。店家们裹着厚厚的防寒服在门口冻得直哆嗦,纷纷招手吆喝着“金顶雪大,要防滑鞋哟!”一个脸庞冻得通红,全身被围裙包裹得肉粽似的中年阿姨瞄准我们脚上
散文馆 | 溪水潜文 愚溪何愚?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他自嘲为愚,也愤慨为愚。在宦海沉浮里,柳宗元实在算不上是一个乐观的人。于是,他行至那条小溪,在悲愤与不解下,写下了《愚溪诗序》。这条“江作青罗带”四
散文馆 | 风雨桥 一条小河,一座木桥,一棵古树。小河叫“米沙溪”。桥,是青瓦盖顶、“二重滴水”的长廊式木桥,能让过往行人歇脚打尖、遮风避雨,得名“风雨桥”。古树名为“乌杨树”,很粗,两个人手牵手抱不住,树冠如华盖能遮住
散文馆 | 黄昏的雨 人生尽头,不全是黄昏的错觉。看那落日余晖,只是一种与我们暂别的仪式。晚风,徐徐吹来,春和夏的纠结,又一次诞生出如风一般的悲凉。阳光隐忍自己,便躲进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边,构思深夜难眠的遐想,在夜雨的寂寞
散文馆 | 爱洒天路历程 近月来,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婆娑—又到了大自然闹脾气的时候,总免不得让欢快的人平添几分愁绪。不过,在这段日子里,我倒少了许多的胡思乱想,比往日更加感到幸福和满足。我跟随马奇太太一家踏入天路历程,收获
散文馆 | 雨中探幽谷 初夏的雨,悄悄落了一整夜,虽轻柔,倒也湿透了大地的衣裳。许是清晨那抹淡淡檀香的撩拨,临时起意,带着儿子前往宝盖山探访雨中的落英幽谷。到了山下,我们各自撑起一把雨伞,沿着山路慢慢往上爬。雨中的宝盖山清静
散文馆 | 岛 我生活在一座岛上,这是一座偏僻的小岛,来到这座岛上的人都会鄙夷地觉得这里是一个大城市里的小农村。小时候,我常常想逃离这座岛。这是一座岛,这座岛上一点儿也不好玩—不是海岛,没有沙滩,没有贝壳,没有海鲜,
散文馆 | 《小王子》:一首星星吟唱的童话 这数不清的星星就像是我给你的小铃铛,让你知道怎么笑……—题记从在小学接触《小王子》起,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温一遍,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但我始终还是没有勇气去为它写一篇书评,正如张颐武所说
散文馆 | 清欢人间 简单,而有丰沛的爱。平常,而有深刻的心。—《人生最美是清欢》一她辗转了几番才于旧梦中醒来,窗外的青雀闹着暮春,睡前烧好的一壶热茶,煮进去了惊蛰的清气,拽着人的一颗心,也缓缓地沉了下来。忍不住便开了腔:
散文馆 | 此处,此时,开出恶之花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礼论》第一次接触“性恶论”一说,是刚上初中时历史课本上的一角,篇幅不大。在介
散文馆 | 时光知味 岁月流金 今夜,思绪和心神不由自主地陷入凌乱和不宁之中,万千心澜汹涌澎湃地在心间荡漾。平时如果心情烦躁,只需静静聆听小提琴协奏《梁祝》,很快就会心静神怡;而今晚反反复复聆听这首经典,紊乱的心绪却一直没有平复下来
散文馆 | 一中门下 不知不觉,离开一中已近三年。感怀逝者如斯,想着写一写几位熟人。文艺范儿的“数学高”“数学高”是我的数学老师。三年来,作为数学课代表,我进进出出数学办公室无数次。我每次进去,在“数学高”的座位旁站立,总
散文馆 | 欣欣向荣 手机的铃声由弱渐强,钟欣欣阿姨在睡梦中被唤醒,一个全新的清晨开始了。房间里的每一缕光线和空气都透着陌生和新鲜,这是钟阿姨入住这家养老院的第一天。钟阿姨拿起枕边的遥控器,按下按钮,窗帘自动打开,留一层薄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美学分析 在英美文学中,隐喻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修辞格,能使文学创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思维特征得到真实体现。英美文学作品中融入隐喻这种修辞格,使作品的感情色彩得到有效渲染,进一步体现作品的主体风格,突出语言艺术,逐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元素体现的探讨 早在几百年前,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密切交流,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韵味由中国传入英美国家并深受英美人民的喜爱,不少英美国家的文学作品也都融入了茶文化元素,成为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诠释了不同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无名的裘德》中女性形象的矛盾性分析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便是《无名的裘德》。作品全篇采用悲怆的笔调,以乡村青年裘德为对象,描写了他一生的悲剧。主人公裘德从小热爱学习与思考,想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提升与改变,但最
文学评论 | 王国维的戏曲研究分析 王国维在学术史上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的学术思想与方法具备中西兼用的特点,并在史学、文学、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宋元戏曲考》是其成就之一。本文将依托此书,对王国维贯通中西的曲学研究进行探究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研究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创作背景是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法国处于动荡时期,而且面临激烈的矛盾。人们处于两极分化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切身感受到无产阶级塑造的“理想王国”,对现实生活的厌恶,对上流社会的羡慕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中的文化意象 英美两种文学之间虽然因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呈现出明显差异,但是它们对世界文学领域发展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英国历史久远,相对而言文化底蕴也就更加深厚;而美国文学产生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文学评论 | 《晏子春秋》所见墨家思想研究 《晏子春秋》的成书及所属流派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班固根据刘歆《七略》改撰而成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将《晏子春秋》归到了儒家类。《法言》(扬雄)、
文学评论 | 南朝山水赋的创新研究 山水赋作为山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伴随山水审美意识的自觉而产生的,以描写山水为目的,从而体味山水的自然美为主体的赋作。“魏晋已降,伴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自觉,追求游放山水的风气才产生了以描写山水为目
文学评论 | 由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 · 爱》 《简·爱》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小说家。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有着坚强个性,对别人从不逆来顺受并且勇敢追求自由、平等、尊重的女性形象,她拒绝接受世人对
文学评论 | 浅谈陶渊明诗文的独特内涵及审美价值 千百年来,具有独特魅力的陶渊明作品经久流传,亘古不衰。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诗人,游离于时代风气之外。他纯真洒脱、质性自然,其作品既蕴含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追求及深沉的哲思,同时他也创造了平淡自然、
文学评论 | 浅析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独特结构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作品,此小说的创作背景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传递出美国白人体系中层群众的生活形式,具备着鲜明的结构设计特点。小说创作中的独特结构包含线型结构类型、平行线
文学评论 | 王夫之“自然”诗论之正情观 明代以降,对理学家以理害辞、以理害文等主张,一些反对者试图大力张扬“情”的价值,强调作诗以自然为宗,诗歌应该充分表达审美主体的情感,张扬个性。这种观念得到很多文人的共鸣,持自然论的文人越来越多,一时间
文学评论 | 《一个人的朝圣》和《西游记》中主人公的双重成长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女作家蕾秋·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两部小说虽然看似完全无关,但其实它们在内容和主题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本文将通过对比两部作品中主人公所经历的身
文学评论 | 从论诗诗看清人对宋诗的接受 论诗诗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一种独特样式,是诗与诗论的结合体,既有文学的言简意赅,又有诗的浪漫色彩。论诗诗的作者既是诗人,又是文学批评家,古往今来,各朝各代都有,发展到清代,更是迎来了它的高峰,这一时期的
文学评论 | 莉丽·布里斯科和她的画布:《到灯塔去》中莉丽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识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体小说。伍尔夫认为现代社会并非是绝对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男女两性因素在社会中应该相互依存,由此提出建立两性和谐的文学创作模式。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唤醒更多人对
文学评论 |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的孤独与诗意 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一本书信体著作。这本书记录了十封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回信,这里面既寄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诗人对即将走上这一道路
文学评论 | 张爱玲笔下悲剧女性形象探析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其作品描绘的女性形象多以悲剧结局收场。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既有柔弱可怜的一面,又有阴毒狠辣的一面。张爱玲的作品多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批评分析 生态批评是20世纪在英美兴起的批评浪潮,主要以生态主义思想为前进方向,对文学作品与自然关系进行文学批评的一种手段。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英美文学作品逐渐流入我国,实现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的有
文学评论 | 浅谈当前英美文学中体现出的象征主义 在英美文学创作中,象征主义属于应用较为普遍的创作手法,主要是通过象征、暗示、隐喻等手法表现和阐述文学作品的内涵,彰显其文学价值。在特定历史发展过程中,激情浪漫与现实责任之间发生的碰撞,为读者直观呈现出
文学评论 | 文化意象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分析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文化史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内在的大量作品都是以文明发展逐步凝结而成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可以真实地体现作者的生活背景,挖掘内在的文化意象,促使人们深入领悟文学作品的韵味。换言之,在阅读
文学评论 | 论唐代茶诗里的“情”及其审美表达 烹茶赋诗,发轫于盛唐,多由独居或隐居的士、僧、道所作,风格飘逸脱俗或雅致狂放。中晚唐茶诗水准日臻炉火纯青,诗人独特的艺术审美将茶叶的自然属性化入诗句,用品鉴手法将茶叶烹煮过程中的态、色、香、味刻画得淋
文学评论 | 论王小波散文的反逻辑性 自1997年王小波逝世,社会上曾形成一股“王小波热”。王小波特立独行的行文风格颇受读者关注,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历史的思索和对现实出路的探寻打动了很多人,在当时文坛散发光芒,从而
文学评论 | 许兰雪轩的自我实现 “自我”通常用来区分认识、欲望、行动的主体与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个人”是一个社会性概念。如果说自我的宗教性意味更加浓重的话,那么个人则更突出于社会性。1890年,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
文学评论 | 论杜甫的送别诗 什么是送别诗?对送别诗最早的分类可以追溯到萧统《昭明文选》中“祖饯”一类诗,“祖饯”一类选入八首送别诗,均为分别时双方在场,有送的动作,有别的情感。最早将“送别”划分为诗歌类别的是《韦苏州集》十卷,该
文学评论 | 罗贯中与《西游记》(连载三) (接本刊812期160页)成书于明朝初期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2019年10月,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专著《中国三部古典文学名著成书之谜》。该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