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如何接种新冠疫苗

作者: 刘青 崔娜

“阳康”后,如何接种新冠疫苗0

问:我“阳过”了,还能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感染新冠病毒后,大多数人的身体里会产生抗体,在6 个月内不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病毒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既往新冠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 个月后接种1 剂次新冠病毒疫苗。

问:我是“长新冠”,补打疫苗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答:“长新冠”通常指的是新冠后遗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新冠后症状”,是指可能或确诊感染新冠的人,在感染3 个月后还有症状,症状至少持续2 个月,且没有其他明显诱因。常见症状包括疲劳、呼吸短促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对于有“长新冠”的人群,补打疫苗时仍需按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的要求进行。下面列出不能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

1.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2. 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3. 患有未控制住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

4. 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未控制住的严重慢性病患者。

5. 妊娠期妇女。

补打疫苗前,需要将个人身体状况向新冠疫苗接种点的医生说明。

问:听说,第三针疫苗的生产厂家如果跟前两针不一样,效果会更好,是真的吗?

答:打完新冠疫苗基础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护性抗体会出现衰减,需要加强免疫。国内陆续推出同源加强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研究数据显示,与基础针技术路线不同的异源疫苗加强免疫(也就是序贯加强免疫),可大幅度提高抗体水平,产生更好的保护效果,而且安全性良好。

我国在新冠疫苗研究之初就覆盖了各种技术路线,包括灭活疫苗、基因重组疫苗、载体疫苗等,有能力提供异源疫苗。

问: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我们需要一直不停地接种新冠疫苗吗?

答: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未来定期接种新冠疫苗可能会成为常态,就如同很多人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流感一样。

从全球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来看,目前暂时没有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新冠疫苗失效。疫苗的保护作用有三个:一防感染、二防重症、三防传播。目前,我国新冠疫苗主要防重症。全程接种新冠疫苗,防重症和死亡的效果仍然显著。

目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仍比较有限,需要根据病毒变异的最新特征,不断研发具有针对性、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变异传播的疫苗。

问:为什么我接种了疫苗还是感染了新冠,我的朋友没接种,反而没感染呢?

答:任何疫苗的预防作用都不是百分之百的。

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出现感染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并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一定会产生抗体。据媒体报道,我国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即产生抗体的比例大约为70%,这与疫苗本身的特点和接种者的免疫功能有关。

2. 接种新冠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不尽相同。有些人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抗体水平,有些人的抗体则很快就消失了。

3. 未完成接种程序。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抗体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接种足够的剂次。如未完成接种程序或在接种后较短时间内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就有可能被感染。

4. 接种时已经感染新冠病毒。

5. 受到环境、基因、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新冠病毒的易感性不同。

6. 病毒不断变异,新出现的变异株会导致现有疫苗的保护力下降,发生突破性感染。

未接种疫苗但没有感染的人群肯定存在,这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即一部分人对于新冠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力,不易感。另一种可能是日常防护到位。这类人群通过各种防护,有效地切断了传播途径,保护了易感者。

问:接种疫苗后,抗体达到什么水平可以有效对抗病毒?如何知道自身抗体达到什么水平?

答:目前尚无明确数据表明中和抗体达到多少就可以有效对抗病毒。需要强调的是,人体能否有效对抗新冠病毒,并不完全由接种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决定,还与环境、基因、免疫等因素有关,是由人体相关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

通过抽血化验新冠病毒抗体(如IgG、IgM),可以了解到体内新冠抗体的数值。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提供的是总抗体/IgM/IgG 检测,只能用于判断是否感染,不能作为抗体水平高低的评价依据。

目前疫苗的保护率主要由疫苗对群体的防护比例来确定,所有上市疫苗均能达到有效的群体防护效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